三個人互看一眼,只覺得鼻子酸。當初「告老」之時,本以為能安享晚年。
梅敬竹心裡苦啊:「大長公主,三人宅外日夜有人窺探,吾兒和吾孫春試、秋試屢屢不中,幾經輾轉託人尋問緣由,回說因為他姓梅,是梅家子孫……」
晏敦更慘,兒孫反目,待字閨中的孫女至今無人上門提親。
而戚修明只一年時間,失去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三位老人先是不得離開國都城,又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今年初,之前三人在朝堂之上訂的律令或準則全都被廢,就連當初耗盡心力才建成的、收養棄兒的慈幼局都在關閉。
秦王和晉王完全不顧百姓生計,整日為遷都而爭吵不休。
多少人的一生努力都化為虛無。
趙鴻翻譯得非常準確,搶救大廳的醫護們聽了都覺得難過,邵院長和金老換位思考了一下就受不了。
大長公主卻一針見血:「百姓們勞作一整年,尚且吃不飽穿不暖,還要繳苛捐雜稅。你們好歹高門大戶,夏有涼冰,冬有炭盆,有白糖和白米吃,有大肥肉可以吃……」
「每年還有官糧可以領,比起百姓來不知道舒心多少。」
「慈幼局關閉了,就想法子再開起來,瞧你們這一個個的樣子?」
趙鴻一時不知要不要繼續翻譯,這聽起來像是大鄲的醜聞。
三個老人家聽了,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卻也不敢反駁。
大長公主就連訓話都很溫和,讓人聽著非常舒服,萬萬沒想到,下一句話又令人吃驚不小:「方沙城慈幼局確實關了,本宮都養著呢,還養得都不錯。」
整個搶救大廳都震驚了。
趙鴻腦海里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低聲問:「大長公主,可是安置在方沙城西南角的地下?」
第49章
「不。」大長公主臉上有意味深長的笑容。
這話一出,搶救大廳里的龍衛和神衛們長舒一口氣,西南那樣詭異的地方怎麼能收養孩子?
邵院長之前不明白慈幼局是什麼,對大鄲有什麼影響,聽了這麼久才反應過來,大概相當於現代的福利院,收養棄嬰和的地方。
趙鴻向大家解釋, 大鄲沒有男女可服的避子湯藥,男女成親以後基本就是不停地勞作和生育, 平民百姓養不起不得已只能遺棄。
戚修明、梅敬竹和晏敦等大臣, 促成了慈幼局的創辦。
慈幼局會僱傭乳母和教養阿娘, 還有身強力壯的粗使婆子們, 一起照顧棄養的孩子。
棄嬰會交由局中雇用的乳母餵養,養到斷乳再交到教養阿娘手裡, 供養飯食和衣物, 養到成年離開慈幼局, 從此自立更生。
慈幼局全靠戶部撥款,從國都城試點成功後, 向各州府郡縣推行, 算各地官員考核的一項。
誰也想不到,國城都及周邊的慈幼局, 只開了十二年不到就紛紛解散,實在讓人唏噓。
而大長公主收養了慈幼局所有的孩子,實在令人意外又欽佩。
趙鴻介紹完慈幼局, 忍不住問:「大長公主,孩子們不在方沙城西南,又在何處?」
被刺配的神衛們在方沙城裡設了許多機關,只有西南沒去過,城內如果真有孩子,怎麼可能瞞得過他們的眼睛?
大長公主行事從來不拖泥帶水,留了話給三位老臣:「遺詔你們已經見過了,該如何做,又該如何布署,可以先謀划起來。」
「是,大長公主!」被訓得灰頭土臉的老人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大長公主看向越鴻:「本宮還有事要與邵館長商議,哪裡適合?」
趙鴻想了想:「還是回樓上的會議室。」
……
會議室
大長公主飲了半杯茉莉花茶,才看向邵院長,柔聲問:「邵館長,請問飛來醫館醫者出診麼?」
邵院長聽了翻譯,立刻想到大郢茅廁下面養豬的驚悚故事,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好到飛來醫館醫治。」看大鄲的情形,肯定也好不到哪兒去,畢竟抽水馬桶也是近現代才有的。
趙鴻向大長公主解釋,飛來醫館許多檢查設備都不能搬動,而這些檢查可以大大提高疾病的確診率,能到飛來醫館醫治才是上策。
大長公主不是「何不食肉靡」的上位者,明事理且善解人意,聽了解釋表示了解,才慢慢說出原因:「邵館長,不瞞您說,慈幼局共有一百七十九名孩童,最小的兩個月,最大的也只有八歲。」
「日常要抱的,呀呀學語的,學走路的,占了三分之一。」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