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各城門附近不遠處,也搭好了砌牆工匠們的臨時住宿區。
越來越多的建築材料被馬車牛車運送到方沙城,包括此前飛來醫館提供圖紙的「下水道大管」。
按照設計規劃,城中會建大批廉價屋舍,供病患和家屬在飛來醫館求醫時居住,同時會有配套的成衣鋪、布店、米糧鋪和酒肆茶肆等等,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不僅讓看病更便利,同時可以大大減輕醫院收治病患的負擔。
同時會加強方沙城的綠化部分,而「沙地種植」的經驗,由飛來醫館人才庫中年齡最大的86歲老人家提供,也就是最早發現窗外沙塵暴的搶救大廳2床病人。
不僅如此,老人家在與鄭國公、工部官員交談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方沙城附近或者順風路途上一定有荒廢的大量沙地和水土流失地。
那裡是風沙和沙塵暴的癥結所在,建議鄭國公帶人去認真勘查,禁止亂砍濫伐、植物造林等等預防措施。
畢竟,大鄲就這麼大,沙地和水土流失會蔓延,遷都肯定不是辦法,不趁早治理,整個大鄲以後就是荒地。
「飛來醫館人才庫」的年輕人貢獻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拿出現代治理沙漠和水土流失的視頻,讓鄭國公等人一次又一次目瞪口呆。
環保和綠化的理念種子就這樣在大鄲埋下了,至於能不能生根發芽,會不會有收穫,能堅持多久,完全未知。
但至少,大鄲高層官員們的眼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種花家深藏的基因隱隱覺醒。
因為國都城到方沙城的路暢通無阻,方沙城還在重建,魏國公召集國都城車馬行的掌柜們商量,開拓一項新業務:「飛來醫館看病接送」。
約定接送地點,滿六人就發一輛車,按路程收費。
「接送業務」走薄利多銷的路線,所以往返車費,百姓們也能勉強負擔得起。
這樣一來,拿著退稅購買米麵糧油的百姓們,就可以租車去方沙城看病。
對尋常百姓來說,家裡所有人都是勞動力,有人生病就有損失,不如咬咬牙去飛來醫館求醫,畢竟那裡的醫術甩國都城醫師們好幾條大街,不,甩他們幾座城。
誰也沒想到病人來得這麼快,剛拆了沒幾天的移動醫院再次搭起來,但是搭在了方沙城外,避免了重建的嘈雜,也縮短了往返距離。
移動醫院作為臨時門診大廳,先預檢分診,嚴重的病患送進醫院,不嚴重的就在移動醫院裡。
因此,醫院門診大廳的巨幅電子屏,進度條行進得很快。
第104章
兩座移動醫院裡, 全院各科醫護們走馬燈式地處理各種各樣的病患,急診、手術室和骨科也都有各自的忙碌。
邵院長照常和金老巡視醫院,第一站總是搶救大廳和留觀室, 月兒像平時一樣在長廊慢慢挪,一步又一步, 雖然走得慢卻很穩, 充滿活力。
住在留觀室的慢性汞中毒的鎏金匠人們,經過這段時間的解毒和營養支持治療, 身體狀況有了明顯好轉——
口腔和鼻腔黏膜出血已經停止,牙齦腫脹正在消退,不再一張嘴就亮出腫脹滲血的牙齦;肺部感染已經痊癒,偶爾會習慣性咳兩聲。
但,他們的肢體震顫和不可逆的腦功能損失, 並未減輕多少。
對於有完美主義傾向的醫護們來說, 慢性汞中毒的後遺症很多, 他們以後的生活有些艱難。
至少,命保住了。
邵院長:「不知道大鄲精造局的工匠們有沒有什麼傷殘補助,或是特殊人才津貼?」
金老抬頭瞥了一眼,有些無語:「邵院長,大鄲是封建社會,你想多了。」
「也是。」邵院長嘆氣。
兩人又去了外科大樓。
脊柱外科醫生辦公室里,崔主任帶著醫生們開第二次會,這次的重點討論病患是大長公主, X光片顯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證實了崔主任之前的猜測,當初大長公主到康復理療科送感謝信,從她走路姿勢一眼就看出來。
腰椎間盤突出到壓迫神經,在這裡很常見,之所以圍在這裡討論,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長公主的右肩和左腿的肌肉組織里有小金屬片。
大家看到這些的第一反應,大長公主拍片的時候,頭上身上首飾沒摘?<="<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