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醫護們的觀察,滑州城連續大雨和抗洪,隨行的捧日軍也好,共同守城的百姓也好,身上的外傷都不少,現在天氣炎熱不及時處理傷口,後果會很嚴重。
孟太醫的眼睛忽然就亮了,剛好帶學生們動手,畢竟實踐積累是成長最快的路徑。
未來幾天的安排結束,醫護們放心地回房休息,明天只會更加忙碌。
……
景佑元年四月初八這天對滑州城百姓而言,宛如話本子裡的天降神明拯救蒼生。
先是飛來醫館的大鐵馬一輛又一輛,停在城西門外,走出一身白衣的飛來醫館醫仙們,他們分頭去了城南悲田坊,城西傷寒病區和府衙大校場。
百姓們知道這三個地方有什麼人,這些人是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和孩子,這些日子的擔驚受怕,惴惴不安,到傍晚時分都成為過去。
飛來醫館的醫仙們,用堪稱鬼神之技的醫術,和前所未見的法器。
只是一個下午的時間,先是悲田坊傳出二十位「母子/女平安」的好消息,震驚了整個滑州城的百姓。
以往是一腳踩進鬼門關的臨盆,怎麼能如此順利和平安?
緊接著,在城西負責清掃的雜役又傳出消息,傷寒病區的病患們都用了飛來醫館特有的藥物,便血的人少多了,高熱的也在退了,雖然很多人渾身疹子但精神變好了。
最後是府衙大校場外,頻繁的咳嗽聲少了許多。
一時間,百姓們提到嗓子眼的心默默落回胸膛,這還只是第一天,還有明天和後天,雖然此前根本不敢這麼想,連夢都不敢做,可眼下怎麼就成真了?
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城東關閉多日的醫館就開了,掛出義診的旗幡,是擅長刀針的孟太醫和學生們,給這些日子受傷的百姓們處理傷口。
這讓多日沒有醫師開診,有病痛全靠忍的百姓們驚喜連連。
沒多久,百姓們就在醫館外大排長隊,同時看孟太醫的手段,判斷自己要不要繼續等。
事實是,擅長刀針絕不是亂吹的,孟太醫和學生們出手就知有沒有。
於是,等看病的百姓越聚越多。
沒關係,孟太醫又請人在醫館外擺了許多矮几,增設看病位,畢竟學生多,擺得開。
百姓們一看更高興了,滑州城的生活忽然就有了盼頭。
第143章
滑州城東的醫館外十個診位, 按病情嚴重程度給百姓拿號牌排隊;隔壁的藥鋪按孟鴻才的藥方給百姓抓藥,或者給外傷用藥,都免費。
而城南的悲田坊, 留守值夜的穩婆們不僅盼來了飛來醫館的醫師們,還意外看到了一大群從國都城來的穩婆。
詳細的交接班以後, 忙碌了整整十六個日夜的滑州城穩婆們, 意外得到了三日假、額外的食物和乾淨的水,以及李知州特別下撥的接生費。
但她們看著分發給自己的物資時,第一反應不是道謝,而是懷疑這一切都是累極了的美夢。
國都城穩婆沈氏, 與滑州城的幾名穩婆相識, 見她們都站得一動不動、滿臉茫然的樣子,趕緊小聲提醒:「道謝啊……」
穩婆們如夢初醒:「多謝!」行禮後領著各自的吃食和水,走出悲田坊卻看到更加意外的驚喜,有馬車可以載她們回家。
天爺啊!如果這是一場夢就別醒了!
而滑州府衙後面的大校場, 一大早的驚喜也不少,都說「病來如山倒, 病去如抽絲」, 尤其是戰力很強的捧日軍們。
最近幾日發熱的、咽喉腫痛的、咳嗽咳痰的……抗洪時有多勇猛,病倒時就有多慘烈。
此前,李知州望著爬不起來的捧日軍們,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是陛下的近衛,倘若折損在滑州可如何是好?
幸好有飛來醫館!
一大早,呼吸科醫護們到達滑州府衙,與李知州、管事和主簿們打過招呼,直奔校場的呼吸病區查房。
首次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確實非常驚人,捧日軍也好,滑州感染風寒的醫師們也好,不到20小時,精神狀態截然不同,只要繼續治療,就能很快康復。
但有個人例外,捧日軍指揮使楊功高熱不退,呼吸音弱,咳痰鐵鏽色,整個人像煮熟的螃蟹一樣紅,皮膚上還有出血點。
不僅如此,楊功的扁桃體和懸雍垂腫脹得厲害,幾乎要把咽部都堵死了,扁桃體表面有分泌物。
呼吸科大耳朵「胡圖圖」醫生收了聽診器,盯著楊功發紺的嘴唇和指四顏色,從背包里拿出血氧儀夾在楊功的食指上,顯示血氧89 。
胡圖圖醫生拿出手機:「黃工,麻煩你到滑州府衙後面的校場設臨時醫院,帶上發電機、氧氣瓶和心電監護儀。」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