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沈里在這裡,大概要吐槽一句,這是篩選賽級犬呢?
那麼,問題來了,朝廷為什麼要篩選這些賽級犬,咳,不是,是篩選齋郎齋娘呢?因為只要當了齋郎齋娘,禮部就會在後續把檔案移交吏部,可以直接參加吏部的銓(quan)選了。
也就是說,不用參加科舉,便可以入朝為官,雖然品級只會從八九品開始,如果覺醒了血脈,起步的官職會更高些。
總之,就是一種皇帝對四品以上大臣及老牌世家門閥的照顧與賞賜,和賞賜金銀土地沒什麼區別。
沈里他爹當年走的就是這個路子。
當然了,朝堂上有一部分大臣是十分鄙夷靠這樣入仕的衙內群體的,但對於另外一部分大臣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好比……
站在第一排的太子聞時頌,在禮部侍郎出列後,就用狹長的雙眸,不著痕跡的撇了眼右後方的韓僕射。
作為尚書省的二把手,韓僕射走的一直是剛正不阿,從不徇私枉弊的人設。他最出名的事跡,就是過去在禮部主持科舉時,為了避嫌而生生撤了自家二兒子的春闈名額。當然,他二兒子也是真的有本事的,在後面一屆重新參加科舉,還是殺出了重圍,如今正和他爹一起站在朝堂之上。
沒人覺得禮部侍郎的這一提議和韓僕射有什麼關係,只把目光掃向了幾家正有適齡子弟,卻又苦於沒什麼能力的世家門閥。
只有聞時頌敏銳的意識到了,韓僕射的小兒子韓樂風,就是之前和沈里產生過落水矛盾的那位,正是禮部侍郎口中已過冠齡的上一批齋郎之一。
想換新人,自然要先安置舊人。
如何安置呢?那自然是覺醒了血脈的趕緊安排入朝,沒覺醒血脈的去吏部和其他待選官員一起熬資歷啊。
而你說巧不巧,就在前不久,韓樂風剛剛覺醒了血脈。
禮部侍郎的這一請奏,就像是一塊石頭掉入了湖面,立時就引起了極大的漣漪。武官集團還好,他們的子弟有自己的入仕渠道。文官集團幾乎是當下就涇渭分明的分為了兩派,當面鑼對面鼓的拉開了陣仗就要開打了。
有直接跳出來旗幟鮮明反對的,他們不願朝廷再選齋郎齋娘。
這些朝臣的身份一目了然,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從科舉中一路殺出來的大佬,並且其中的大部分人都還很年輕,還沒到要開始為家中子孫發愁的年紀,他們十分鄙夷無才之人的不勞而獲,覺得這太不公平了。
況且科舉制度已經逐步完善,朝廷並不缺少官員儲備,實在沒必要再從其他渠道開源。事實上,自幾年前孝賢太子的葬禮之後,就已經不曾再篩選過齋郎齋娘了,索性不如就此廢除。
支持者也是振振有詞,祖宗之法可不變,齋郎齋娘的制度由來已久,豈能是你說廢就廢的?
這些人的身份也是一目了然,多是以世家及家裡恰逢有不爭氣子孫後代的朝臣為主。
他們真的很著急想上車,上一次太子去世,自家孩子沒選上挽郎,就已經讓他們很鬧心了。
所謂挽郎,就是在皇親國戚的葬禮上唱輓歌的人,還必須是皇帝、皇后一類的重量級成員。這種事吧,可遇而不可求,隨機性比較大,總不能每天坐在家裡等著咒死幾個皇子公主,對吧?
上一屆的挽郎還是孝賢太子去世時產生的,他們在葬禮之後直接都轉為了齋郎,導致本就人員冗雜的齋郎好幾年了都沒再篩選新人。
如今齋郎有望重選,他們自然不可能錯過。這可是關乎自家不爭氣的後代能不能吃上國家鐵飯碗的人生大事,誰擋誰死!
結果不管兩邊怎麼吵,他們都還蠻勢均力敵的,到最後也沒能吵出一個結果。
老皇帝被他們吵的頭風病都犯了,一手支著臉揉搓著太陽穴,一手不耐煩的揮了揮明黃色的寬袖,他表示,既然此事爭議頗大,那今日就先這樣吧,眾愛卿後面各抒己見上個摺子,他看看再說。
簡單來說就是老皇帝覺得咋樣也行,索性不如少數服從多數。
也就是說,要看中立派後續的站隊情況了。
朝臣們對於這麼一個結果雖然略有遺憾,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只當下就轉變思路,開始盤算著有哪些中立派可以拉攏,增加自己這一邊的籌碼了。
大多的中立派不是皇子公主,就是子孫後代另有入仕途徑的武將集團。
都是難啃的骨頭。
反倒是辛苦謀算半天的韓僕射懵逼了,因為在他自認為十分完美的計劃里,不管陛下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再選齋郎齋娘,前一批的齋郎齋娘都是需要安頓的。他挑起這個事的重點就是為了讓老皇帝看到上一批苦苦待選的齋郎齋娘,他只有韓樂風這一個小兒子了,根本不在乎下一批齋郎齋娘的死活。
但韓大人怎麼也沒想到,龍體不適的老皇帝會一推二五六,既不選新人,也沒打算安置「老」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