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最狠暴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2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这个……”

赵桓斟酌着道:“内附之事毕竟非同小可,卿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苏耶跋摩却抬起头来,叫道:“还要考虑甚么?大皇帝陛下今天允是允了下臣之请倒也罢了,若是不允……”

听到苏耶跋摩说若是不允这四个字的时候,赵桓还以为这沙雕准备学习意呆利——

意呆利想要投降,自有国情在此的英吉利不接受,然后意呆利就把英吉利打到接受……

然而苏耶跋摩说的却是:“下臣便跪死在帐外!”

“何至于此,何此于此啊。”

赵桓假惺惺的叹了一声,又伸手扶起苏耶跋摩,说道:“卿的心意,朕已经知晓了。只是内附之事原本便与他事不同,卿便不需要回到吴哥再商量商量么?”

苏耶跋摩向着赵桓拱了拱手,霸气的道:“不需商量!下臣回去之后通知他们一声便可,若是有不同意的,下臣便先宰了他们!”

面对苏耶跋摩这种一想想要内附,而且不允许他内附就很可能跪死在大帐外的滚刀肉,赵桓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当下也只能叹了一声道:“既然如此,朕允了便是。”

“谢大皇帝陛下!”

苏耶跋摩生怕夜长梦多,当即便又一次跪倒在地,叫道:“下臣听说天朝有句话叫做金口御言,说的便是大皇帝说的话比金子还要真,万万不能反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朕不反悔!”

赵桓又一次扶起苏耶跋摩,哭笑不得的道:“朕既然允了,那便是允了。不过……”

“不过甚么?”

苏耶跋摩道:“不管大皇帝陛下有什么要求,请尽管说出来,下臣一定照办便是!”

赵桓点了点头,嗯了一声道:“内附之事,所需流程与礼仪却是颇为繁杂,卿不如待有机会之时向段卿请教一番。”

苏耶跋摩点了点头,应道:“不就是向姓段的低头求教么。虽然下臣不怎么看得起他姓段的,可是为了内附,下臣肯定能做得到。”

说完之后,苏耶跋摩便又试探着问道:“既然如此,下臣便想着改个汉姓,却不知大皇帝陛下能不能赐下姓名?”

赵桓嗯了一声,摸着下巴道:“不若以苏为姓,如何?若是不喜欢,卿也可以以赵、宋为姓,倒也称得上是国姓了。”

“至于名字么……”

恶趣味忽然涌上心头,赵桓道:“卿的名字里面既然有个摩字,那便以思摩为名,如何?”

大唐能有一个着名的我狂犬也李思摩,大明那边也有一个我狂犬也夏额哲,现在大宋多一个苏思摩、赵思摩或者宋思摩,倒也显得应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就是得花些时间,慢慢的把这家伙调教成狂犬,以免被他丢了前辈的脸面。

苏耶跋摩自然不知道思摩这个名字在赵桓心中代表了什么,只是在听到赵桓赐名之后大喜过望,当即便又一次向着赵桓拜道:“下臣德浅福薄,不敢冠以国姓,此后便以苏为姓,名思摩。”

拜完之后,苏耶跋摩更是学着以前见过的那些大宋书生的样子整了整衣冠,正式向着赵桓施了一礼,拜道:“臣,苏思摩,拜见官家!”

“免礼,平身。”

被苏耶……苏思摩这一套做派弄得想笑,赵桓辛苦的忍了半天才强忍着没笑出来。

苏思摩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说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那是扯蛋,但是这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却是怎么样都骗不了人的!

再加上这里是升龙城,现在已经是大宋的土地,苏思摩甚至感觉连空气中的烟火味和血腥味都都变淡了许多!

“天可怜见,历代先人之梦,终于在臣这一代实现了!”

就在赵桓琢磨着该怎么封赏、调教苏思摩的时候,苏思摩却又眼泪巴巴的低声道:“自臣记事之日起,便无时无刻不想着能以宋人自居,今日却是终于圆了梦了!”

“臣现在已经是宋人,大皇帝陛下这次不会拒绝臣率兵助战了吧?”

为了赶紧表一番忠心,苏思摩试探着问道:“还有那些粮食,如今也该是大宋的赋税了,大皇帝陛下可不会再拒绝了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明明苏耶跋摩长得比较着急,还满脸都是络腮胡子,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个进化不完全的大猩猩,现在偏又摆出一副委屈巴巴小心翼翼的模样,那场面太美,赵桓都不忍直视。

可是等赵桓好不容易把满脸都是委屈.jpg的大猩猩苏耶跋摩打发出去,扭过头来却见种师中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就像是便秘了好几天还没能清空内存一样。

赵桓不禁问道:“种卿又怎么了?”

种师中一脸纠结的躬身道:“官家,后面可不能再这样儿了。”

不待赵桓发问,种师中便解释道:“有了大理和真腊的例子在前,后面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小国一窝蜂的跑来请求内附。”

“先不说一个劳工值五贯钱,这几百万的蛮子莫名其妙的成了宋人,会损失多少钱财,光是接纳这些蛮子,朝廷和军队这边就受不了哇。”

“他们成了宋人,朝廷就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包括像永不加赋和社学之类的好处就得有他们一份。那老百姓也不能愿意啊。”

“还有户部。现在那户部就跟貔貅一样只进不出,您忽然弄了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蛮子,那户部尚书还不得哭死?”

“这些地方还要分兵驻守,军械,粮饷,补给,哪个不是钱啊?”

“就算钱不是问题,那军队也不够用啊。”

“这里周边的猴子又多,指望厢军明显是不成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可是要在这些地方驻扎禁军,那……”

“要是再这么接收下去,哪天金国跑来请求内附都不稀奇。”

“可是金国的地盘大,那人也多啊……”

“……”

逼逼赖赖一大堆,反正核心思想就一个——

莫名其妙的接收几百万的蛮子,这绝对是个亏本的买卖,等回了汴京,官家和自己这个交趾道行军大总管肯定会被御史台那些人往死里喷。

当然,如果只接收地盘就最好了,那样儿就什么麻烦事儿都没有。

简单点儿说就是既想沾这个便宜,又不想承担责任,属于典型的渣。

但是赵桓却被种师中给说懵圈了。

一大堆小国冲上来请求内附?

别傻了,像段誉和苏耶跋摩这样儿的又能有几个?人家在自己国内称王称霸不比主动跑来大宋当个闲散王爷要强得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毕竟大汉大唐那么牛逼都没见有几个国家主动跑来内附,咋的你大宋就比人家牛逼了?真要是足够牛逼,那姓完的怎么还敢南下呢?

所以赵桓觉得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小国主动跑来请求内附。

然而有句老话说的好啊,怕什么就来什么。

大宋灭了西夏。大宋灭了大越。大理上赶着想要内附大宋,真腊也上赶着想要内附大宋。

这种消息之前传得慢了些,可是自打赵桓带兵进攻交趾开始,苏耶跋摩又上赶着带兵带粮跑来助战求内附,这些消息可就如果插上了翅膀一样满天飞。

然后交趾周边的那些小国就坐不住了。

内附,还是不内附,这特么是个问题。

众所周知,苏耶跋摩这货虽然把大宋当成亲爹一样敬着供着,可是这货对待周边其他小国的时候,那也是个十足的好战份子,往往因为一句你瞅啥就能带兵去打人家。

以前还好一些,毕竟真腊国小民寡,就算苏耶跋摩再横那也不过是穷横。

现在好了,苏耶跋摩这货眼看着就要成了大宋的亲王,真腊也即将成为大宋的地盘,万一以后真腊再起什么妖蛾子,那可叫大家伙儿怎么办?

干真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他娘的,干了真腊就等于干了大宋,看看西夏和大越,这两个倒霉孩子的下场难道还不够惨?有这两个倒霉孩子摆在人前当娃样子,就算被真腊给欺负了不也只能强忍着?

然后占婆、暹罗等等乱七八糟的小国就各自派了使节前往升龙,打算试探一下赵桓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要是大宋官家打算在这块地盘上挥舞大棒,那大家伙儿就摆好姿势任君采撷,你啥时候想要看一场内附的好戏,那大家伙儿就啥时候上表请求内附。

反正也反抗不了,还不如干脆躺好了享受一番。

要是大宋官家没这个打算,那大家伙儿就赶紧的上表称臣,该遣使进贡的遣使进贡,该喊爹的赶紧喊爹,起码也要把万国来朝的面子功夫做好,省得惹了大宋官家不开心。

然后赵桓才回过味儿来。

大宋原本是没多牛逼,甚至有些怂还有些送。

可是自打在汴京城外拿金兵筑了京观,又连续灭亡了西夏和交趾之后,这大宋在那些小国眼里可不就牛逼上天了么?

再然后,赵桓也开始头疼了。

虽然说赵桓巴不得再来一次平推全世界的游戏,也巴不得这些小国都自觉的摆好姿势,可是这种事儿能干不能说,更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哪怕这些小国等赵桓回到汴京之后再申请内附,也绝不能让他们现在就申请内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毕竟该有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尤其是这些小国一窝蜂的申请内附,确实会像种师中说的那样儿,会导致大宋损失一大批的劳工,后面很多乱七八糟的工程就会变得很麻烦。

“驻军吧。”

派人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小国使节都安排妥当之后,赵桓便皱着眉头对种师中吩咐道:“回头让枢密院出个章程,以后大宋在这些小国驻扎军队。不沿海的弄块地,沿海的弄个港口,由这些小国负责驻军的军费开支。”

“当然,这钱得由他们送到大宋的国库,再由国库拨付给枢密院,最后才能下发到驻军的手里。”

“驻军三年或五年一轮换,不得常驻。”

“既是负责这些小国的安全,也是为了震慑他们。省得再出一个李乾德这种拎不清的。”

“剩下的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这种事情虽然在大宋没有先例,但是赵桓完全摸着傻贼鹰过河嘛。

剩下的是什么事情,什么样儿的时机才算成熟,赵桓没说,种师中也没有问。懂得都懂。

PS:239章被屏蔽了。MMP。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韩世忠和段正严他们到哪儿了?还有,雷州水师和泉州水师呢?”

好不容易摸着傻贼鹰决定玩一把大宋版海外驻军后,赵桓忽然才想起来,这次干掉猴子的灭国之战还有三路大军正在外面漂着呢。

种师中心道打仗能打成这样儿也是真心不容易——官家你干脆回汴京之后再想起来算了!

当然,腹诽归腹诽,真让种师中直接这么当着赵桓的面说这话,种师中自问还没有那个胆子。

所以种师中还是老老实实的躬身道:“韩世忠所部的速度有点儿慢,估计还得两个月左右才能到升龙。至于雷州水师,他们已经跟泉州水师汇合,正在沿海北上,炮击其他的港口。”

赵桓点了点头,吩咐道:“那就不等韩世忠他们了。传朕的旨意,即日起挥师南下,让雷州水师和泉州水师赶来跟大军汇合,早点儿把交趾收复了好早点儿回家过年。”

……

还不知道自己差点儿被官家彻底遗忘,现在韩世忠只想大哭一场以发泄心中的悲愤。

虽说早就知道大理兵不太中用,可是万万没想到,大理的军队居然不用中到了这个程度——

跟猴子还能打得有来有往的!

彼其娘之啊!

打猴子不应该是摧枯拉朽的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更要命的是,战斗力弱点儿也就算了,可是大理的军纪居然也不怎么样!要不是一路打一路练兵一路整顿,估计这些兵在达到升龙之前就得死光光!

等到好不容易把这些大理兵练出了一点儿兵样子,升龙也已经近在眼前。

“终于到升龙了。”

韩世忠强自按下激动不已的心情,笑着对段正严和高量成道:“这一路上,辛苦理亲王和高相了。”

段正严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韩统制客气了,小王可当不得辛苦之说。”

高量成也笑着道:“殿下说的是。这一路上多靠了韩统制指挥有方,若是要本官领兵,只怕伤亡要比现在惨重的多。”

扭头打量了跟在身后的大军一眼,高量成又感慨道:“这一路上,本官实在是大开眼界——看这些兵,跟当初在大理之时已天壤之别,仿佛整支大军都脱胎换骨了一般。”

韩世忠心道那可不是脱胎换骨了么——

以前的大理军队才打过几场仗?现在一路上遇猴杀猴遇城屠城,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没有一百场也得有个八十,筑京观的手艺更是一日千里,这军队的战力上来了,士气也上来了,那还能跟以前一样?

心中正在想着,却又听高量成道:“韩统制带出来的兵已然如此,却不知官家所带的禁军该是什么模样?”

韩世忠摇了摇头,答道:“没法比。”

见高量成望向自己,韩世忠便开口说道:“非是下官抬高禁军,而是眼下这支军队跟官家所带的禁军比起来,也只能堪堪算是能战之兵,离百战之师还差得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官家所带的禁军一人双骑,可以在全副甲胄、带着大盾和兵器的情况下额外带着十二石硬弩,带箭百支,三天可急行军一千余里。”

“官家所带的禁军根本就是拖不垮,打不烂,无论对面是什么样儿的对手,他们都能做到正面冲锋,哪怕处于劣势也能死战不退,哪怕战至最后一人。”

“他们不怕打仗,他们只怕没仗可打。”

“如果是那三万契丹铁骑……”

韩世忠顿了顿,又摇了摇头,说道:“别看现在我带着十万大军,可是让我带着这十万大军去面对那三万铁骑,估计一丁点儿的胜算都没有。”

被韩世忠这么一说,高量成和段正严当即便对视了一眼,发现对方眼中也满是骇然之色。

往常没少带兵征战的高量成更是神往万分,叹道:“恨不能立即得见禁军风采!”

然而还没等高量成感慨完,韩世忠派出去的探马就跑了回来,来到三人身前后翻身下马,拜道:“禀统制,前方升龙城已破,如今城里只有一队留守的驻军,官家已经带兵南下!”

听完这个消息,韩臣忠不禁有些傻眼,尴尬的扭头望了高量成一眼,讪笑道:“咱们还是慢了一步。”

说完之后,韩臣忠又接着说道:“算了,咱们还是先进城休整吧,等明天再起程。”

然后段正严和高量成就看到了升龙城外四座巨大无比的京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升龙城的城东、城北、城西、城南各一座京观。

“这才是真正的京观。”

韩世忠瞧着眼前这些京观,心中也是与有荣焉,当即便向段正严和高量成介绍道:“想要筑成这般模样的京观,最底下便得有数万尸首垫底为基,然后上面一层层的摞起来,直至封顶之时,再将敌酋之首置于顶上。”

说完之后,韩世忠更是引着两人下马向前走了几步,指着立在京观前面的石碑,说道:“这般的石碑原本是京观所没有的,自从官家在汴京城外拿金兵筑了京观之后才有。”

“除了汴京,其他像太原、析津府、奉圣州、西夏各州的京观也都有这样儿的石碑。”

高量成打量着眼前巨大的石碑,忍不住将上面的文字念了出来:“惟大宋靖康三年六月,交趾李乾德贼不臣,犯境廉、钦、邕三州并行屠城之举。贼既不臣,伤朕百姓,朕乃率兵伐之,筑京观于斯,以为率兽食人者戒:凡蛮夷轻汉,虽天涯海角,亦必焚其祖庙,毁其贡献,绝其苗裔,勿谓言之不预也!”

“恨不能立即得见官家!”

念完了石碑上的文字之后,高量成更是神往不已,恨不得现在就能插上翅膀飞到赵桓的军中,亲眼去看一看大宋的官家是何等风采,大宋的禁军又该是何等的雄师。

尤其是当赵桓留下来驻守升龙城的那一个百人队出城之后,高量城这种想法就愈发的强烈了——

尽管只有区区一百人,然而这一百个全副武装,行进间恍若一人的禁军在整齐列队之后却迸发出了惊天的杀气!

“奉官家旨意,我等在此留守等候韩统制!官家命韩统制率兵入城修整,明日寅时,我等随韩统制开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韩世忠和段正严、高量成带着十万大军在升龙休整了一天之后便立即开拔。

一路所过之处,山林已经尽数被烧,城池也尽数被毁,凡城池之外,则必有京观。

“交趾野猴不服王化,在廉、钦邕三州犯下了滔天杀孽。”

韩世忠道:“官家有旨,彼蛮夷害我大宋百姓一人,则必屠其百人且筑京观以为报复。邕州十万百姓,如今可瞑目矣。”

能特么不瞑目么!

段正严心里琢磨着一个人能拉着上百个人陪葬,纵然翻遍史书,只怕也没有几个普通百姓能有这种待遇。

高量成也又不禁悠然而神往,恨不能立即得见赵桓,也好见识见识当今天子的风采,心中也是止不住的庆幸——

虽然大理一向跟大宋交好,甚至可以说“事宋极恭”,可是朝堂上再怎么事宋极恭,民间却总也免不了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出现。

这要是哪天有个不开眼的暗害了几个大宋百姓,再被大宋的官家知道了……

想到这里,高量成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暗自庆幸段正严及早请求内附的英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要是没有段正严请求内附这一档子事儿,估计等交趾之战后,自己这个相国该天天睡不安稳了。

现在好了,大理成了大宋的一部分,以后大理民间的事儿就等于是大宋民间的事儿,要处置也是大宋官府来处置,跟自己这个大理前相国可没什么关系。

再转念一想,高量成心里却又隐隐有些骄傲。

毕竟,老子也是宋人了!

按照大宋官家这个护犊子的程度来看,以后天下之大,只怕随便哪里都能去得!谁敢跟自己多逼逼赖赖一句,自己就能指着交趾的方向说一句:“交趾不臣,亡国灭种。独尔不惧乎?”

尤其是当韩世忠和段正严、高量成紧赶慢赶的追上了赵桓大军的脚步,亲眼见到了赵桓之后,高量成的心里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论出身,高量成一出生就已经战在了许多人终身都难以企及的终点线上。可是赵桓……人家赵桓从出生那天就注定了是制定规则的裁判,所为的终点线,也不过是这些裁判们随手划下的。

论胆识谋略,高量成自觉得自己压不住像韩世忠一般的骄兵悍将。哪怕就是那一百个留守在升龙城的士卒,其凶悍就已经是高量成生平仅见,可是放到赵桓所带的大军里面,那一百个士卒几乎就是泯然众人矣。

更别提什么年少俊美之类的——尽管那些外在条件本身没有多少人在乎,可是这些条件都加诸到一个人身上……

心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除了这两个字,高量成几乎想不出来更好的形容词了。

就在高量成悄然打量着赵桓的时候,赵桓也在打量着段正严。

这家伙就是段誉?也不知道那神仙姐姐到底长了一副什么模样,能把段正严给迷的五迷三道的。而且段正严这家伙也真是够倒霉的,几乎是喜欢哪个姑娘哪个姑娘就是他妹,真真解释了什么叫做有情人终成兄妹……

不过渣男毕竟是渣男,现在段正严这家伙对神仙姐姐没兴趣了,就开始想着出家当和尚,也没比被神仙姐姐念念不忘的慕容复那个渣男强到哪儿去。

一想到慕容复,就想到了姑苏慕容这四个字,一想到姑苏慕容这四个字,赵桓忍不住又想到了一手遮天小郡主,和服游待淮海路。

“记下来,回头将苏州改名为许州,许州城里修一条街,名为廉石街。再修一条路,名为叩倭路。倭国一日不除,其名一日不改。”

低声对无心吩咐了一句后,赵桓才扭过头来,笑眯眯的对段正严道:“段卿辛苦了。”

段正严不敢怠慢,赶忙整了整衣冠后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拜道:“臣,段正严,叩见官家。愿官家福寿无疆。”

“免礼,平身。”

让段正严起来后,赵桓又笑眯眯的对段正严道:“段卿来的正好,恰好真腊的苏卿也在朕军中,你二人倒是可以好生交流一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段正严一听真腊和苏卿这四个字,心中顿时咯噔一下,暗叫一声不妙——这姓苏的莫不是也想内附?真腊碧池,姓苏的小三!明明是段某先来的!

等到段正严委屈巴巴的应下之后,赵桓又笑着道:“正好,还有两座城,交趾便全境光复。这两座城,朕便留给段卿和苏卿,如何?”

……

“臣户部右侍郎汪吉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官家不加赋税,又修长城,征夏、越,收大理、真腊。”

“天下因即官家改元之号而臆之曰:靖康者,言国库净光而无财用也。”

“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刚刚回到汴京,赵桓就收到了这么一封户部送上来的题本。

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您老人家永不加赋是好事儿,可是你他喵的又是修长城又是打西夏交趾,收了大理还嫌不够,你丫的还把真腊那个破地方给弄回来了!大爷的嘞,现在国库都特么空得能跑老鼠了你知道不知道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就连民间老百姓都说了,像你老人家这么搞下去,国库早晚得让你败得净光,到时候就应了你那个靖康靖康国库净光的年号了!

然后赵桓就被气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你说这大宋的官怎么就跟大明的官一个尿性呢?写奏疏骂皇帝的本事那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还特么通篇不带一个脏字儿!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赵桓揉了揉额头,问道:“怎么国库净光这种屁话都传到朝堂上了?”

何蓟躬身道:“启奏官家,据臣所收到的消息来看,是汴京城里的百姓觉得官家花销太大,打算给官家捐献一笔钱财。”

“???”

赵桓一脸懵逼的瞧着何蓟。

捐钱?

这些粘上毛比猴儿都精的家伙不来沾便宜就不错了,居然还会想着捐钱?扯犊子!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你说官家怎么就这么糊涂呢?交趾那地方也就算了,他把真腊弄回来干什么?现在好了吧,都说靖康靖康,国库净光,这回有乐子看喽。”

“就是,他弄交趾咱不说啥,可是他把真腊弄回来,那些蛮子能给他钱花?最后不还得指着咱们汴京的老少爷们儿给他捐钱?”

“捐!不过就捐这一次,他下次要是再弄些什么占婆之类的猴子国回来,咱一文钱都不给他!”

“我看啊,这官家就是吃定了咱们这些人心善,不能坐看他受穷,哼!”

“他受穷?别傻了,人家那是皇帝,知道啥是皇帝吗?皇帝可不是扛着金锄头种地,人家也不是天天吃葱花饼。没看那报纸上说啊,官家一顿饭要四个菜呢!”

“啧啧,四个菜呢,这官家还真是能享受!不过,他就不加个汤?也不嫌噎的慌!”

“不过啊,就冲着官家替邕州百姓报仇雪恨,咱也得捐这个钱。”

乔装打扮之后,赵桓在酒楼里坐了大半天,基本上也就听来了诸如此类的屁话。

当然,也不是没有明白人,而且也有些胆子大的说起话来根本就不怕被人听去。

“交趾猴子死光了,你说得空出来多少地?就算是被官家那个败家的给烧的差不多了,那也是上好的地啊,听说一年能两熟三熟呢!”

“谁知道能空出来多少?整整一个小国,我合计着怎么不得跟咱们大宋的一路差不多大?再说了,你咋就知道官家烧地是败家?那可是上火的草木灰,还省得你沤肥了呢!”

“就是。官家这次在交趾大杀特杀,把所有的猴子都筑了京观,咱们要是去了交趾,谁敢招惹咱?到时候光本本份份做生意都能肥得流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别的不说,这次我先捐他个五百贯,到时候官府要喊人过去开荒,怎么着也得把我排前面吧?我算过了,现在给官家捐点儿钱不算啥,到交趾那边只要好好打混个几年就全出来了,到时候再拿钱回来汴京买地,还是一样的逍遥快活。”

“屁!以后买地可千万不敢在汴京买。听说官家那个败家仔想要迁都析津府,为这还特意把那里改叫顺天府,以后买地也得买析津府那里的。”

“迁都这种事儿也就是糊弄糊弄傻子罢了,当不得真。毕竟是太祖皇帝定下的都城,今上他还能说迁就迁?他家祖坟还在汴京左近呢!”

“依我看,你们就是一群蠢货!”

“地算什么东西?钱又算什么东西?”

“官家既然收复了交趾,又把大理和真腊都弄了回来,他不得要兵驻守?”

“有道理啊!如今丘八斑儿难当,这次官家那个败家仔忽然弄了这么多土地回来,倒也是个从军的机会,说不定以后还能捞个爵位呢!”

听着这些百姓们口无遮拦在那里胡咧咧,赵桓顿时有种想要骂娘的冲动。

败家仔?那特么是姓方的!朕姓赵!彼其娘之!

还有,你们这些混账就庆幸你们是生在大宋吧,这特么要是生在十二帝个个明君圣主的鞑清,估计光这些屁话都够他们诛连九族的!

户部尚书庄成益和户部右侍郎汪吉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尤其是汪吉,那脸色更是黑得如同锅底灰一样——前脚上书说百姓准备捐钱,后脚就听着这些百姓在这里编排官家还想方设法的要沾朝廷的便宜,脸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气咻咻的带着庄成益和汪吉回了宫中之后,赵桓就黑着脸道:“都听到了?一个个的就想着沾朕的便宜!”

庄成益叉手肃立,老神在在的道:“听到了。不过,百姓们说的倒也没错,官家确实是太能败……太能花销了一些,如今国库之中已经空得能跑老鼠了。”

一听庄成益在这里哭穷,赵桓顿时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呵斥道:“朕能花钱,但是朕也能挣钱!不就是花了国库里点儿钱么,朕回头就补给你!”

庄成益的脸色顿时一变,躬身笑道:“臣就知道,陛下圣明,烛照万里。”

赵桓瞧着谄媚奉迎的庄成益,冷哼一声道:“朕记得当初你在陈留时可不是这样儿!”

“那不是臣年轻不懂事儿吗?”

庄成益道:“自打接手了这国库,臣每天看着这国库里空荡荡的能跑老鼠,臣这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儿!”

“你少跟朕在这里哭穷!”

赵桓气咻咻的道:“这次把交趾的整个国库都搬回来了,回头朕让人解一半进国库。”

“一半?一半哪儿够啊!”

庄成益顿时有些傻眼,眼巴巴的掰着手指道:“这黄河得治,直道得修,长城得修,析津府那里要建新城,滦州那里在建边市,交趾还全被您老人家给烧了,现在又得重建,这一桩桩的哪件不要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人家秦会玩修长城可没找你要钱。滦州边市也没找你要钱。析津府那里还是没找你要钱。”

赵桓不阴不阳的挤兑着庄成益:“占大头的都没让你户部出钱,给你一半就不错了!”

说完之后,赵桓又从御书桌上拿起一块黄澄澄的铜疙瘩,示意无心递给庄成益后说道:“看到没有,真腊那里有铜!还有,朕听苏耶跋摩说,真腊的铜不算什么,缅甸那里的铜更多。”

庄成益从无心手里接过铜疙瘩来回打量了一番,让旁边的汪吉瞧了一眼之后便谄笑着躬身说道:“官家,那缅甸也是我中原自古以来的领土,万不可让其流失在外!”

“国库不是没钱了么?朕就算想打缅甸,那也得等国库有钱了才行啊。”

赵桓冷哼一声道:“朕不能指着一个天天跑老鼠的国库打仗吧?”

“谁说的?”

庄成益叫道:“谁说的国库没钱?如今国库之中虽然存钱不多,可是等靖康三年的秋税收上来,还能再打一场跟交趾差不多的灭国之战!”

“官家乃是天子,缅甸乃是我中原自古以来之地,官家理应如交趾一般收复故土!”

“那民间百姓还都编排朕靖康靖康国库净光呢!”

赵桓哼了一声道:“瞧不起谁呢?把朕逼急了,朕就把这些刁民都弄去修运河,不仅给他们双倍的工钱,朕还给他们发倭国小娘子当妾!实在不行,朕就把他们都流放到交趾,不光一人给他们一百亩的土地,朕还给他们一个倭国小娘子外加一个新罗婢,累死他们这些刁民!”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尽管发了一通脾气,但是赵桓显然不可能因为生气就跟钱过不去——既然有百姓愿意捐钱,那自己这个皇帝的还不敢紧笑纳了?

至于那些刁民得了便宜还在民间编排,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毕竟再怎么气人那也是自家的百姓。上次姓完的兵围汴京,就是这些刁民捐钱捐命支持赵桓,所以生气了骂两句也就算了,真要把他们弄去修运河,想想倒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再说了,国库也给不起这个工钱不是?总不能让百姓们白干活吧,他们又不是那些只值五贯钱的劳工。

庄成益显然也知道赵桓对待百姓一向是极宽容的,因此对于赵桓在那里说什么累死那些刁民的话也不在意,当下便只是叉手道:“那缅甸呢?官家如今收回了西夏、交趾,又让大理和真腊内附,已然是不世之功,便是封禅泰山也足够了。若是再收回了缅甸……”

“你总得让朕歇歇吧?这生产队的……这地主家……这牲……这……”

赵桓差点儿就被庄成益给气吐血,语无伦次的指着庄成益道:“朕问你,朕现在以什么借口去打缅甸?”

“缅甸不臣啊。”

庄成益翻了个白眼,满脸理所当然的道:“待到大朝会之时,官家只需说缅甸使节进殿之时先迈左脚为大不敬,这理由不就有了?实在不行,不是还有何蓟何指挥使他们?”

站在赵桓身后的何蓟顿时满脸错愕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

庄成益道:“随便从牢里弄些死囚去缅甸,然后冒充缅人把他们给宰了,这种事情你何指挥使干不来?”

“缅甸丁口差不多有个几百万,你随便抓上几千个死囚过去,按照官家说杀一屠百的算法,估计缅甸也剩不了几个人了,到时候正好拿来挖矿或者干脆扔给秦会玩去修长城,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反正你们皇城司的名声本来就臭,再多臭那么一点儿也无所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你把这事儿办妥了,来年审计你们皇城司的预算时,本官,咳,咳。”

何蓟一脸懵逼的看着庄成益。

皇城司的名声本来就臭?彼其娘之啊!皇城司的名声是臭,可是皇城司的心没你黑啊!这种事儿你他娘的敢当着官家的面说?

琢磨了半昨,何蓟干脆向赵桓躬身道:“启奏官家,臣才浅德薄,差庄户部太远,情愿让贤。”

庄成益不悦的一拂袍袖,怒道:“本官献此计策,也是舍了一身名声,为大宋江山万年与国库考虑,又非为了本官自己!要知道,本官可是读圣贤书的!”

何蓟寻思着我特么也读过书啊,什么四书五经那也是倒背如流,我怎么就不知道哪本圣贤书里教人这么不要脸了?

庄成益却又接着道:“再说了,正所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缅甸蕞尔小国,原本便是官家之臣,不过是受了官家册封,代管缅地而已。如今官家要废了他,难道还需要找甚么理由不成?

不奉诏,便是不臣,不臣,便当伐!想来枢密院那些想军功想疯了的丘八们还巴不得缅人敢抗旨。”

“听说倭国还有银矿呢。”

赵桓道:“据说那是座银山,只要随便一挖就能挖出银子来。”

“官家莫要唬我,臣可是读过书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这一次庄成益倒是没立即哭着喊着要干死倭国,而是皱着眉头道:“若是倭国有银山,这消息早该传出来了,怎么臣一直没有听说过?”

赵桓呵的笑了一声,说道:“难道朕还能瞒哄你不成?”

庄成益刚想点头,可是看着赵桓那似笑非笑的目光又赶紧摇了摇头,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何蓟,说道:“话说,你们皇城司不是挺神通广大的?”

琢磨了一下,庄成益又接着说道:“不如何指挥使想办法抓几个倭奴来问一下?如果倭国没有银矿就算了。如果有……

且不说怀璧其罪。单是久不来朝,藐视天威,如此不臣之国便该派水师东渡伐之。更何况那倭奴居心叵测,常遣倭女乘船跨海来度种,当初本官一个不慎,就曾着了那倭女的道。”

满脸的大义凛然,慷慨激昂,就连一向见多识广的赵桓都被惊呆了——

当了两辈子皇帝,还是头一次见着这么不要脸的老色批!

然后赵桓就挥了挥手,说道:“缅甸和倭国这事儿先放在一旁,不急。”

庄成益顿时就急了,说道:“不急?如今国库空……国库中无甚余财,民间都说靖康靖康,国库净光,百姓听说官家一顿饭只有四菜一汤,心里都不落忍!”

一听庄成益提到国库净光和四菜一汤,赵桓的脸色顿时又黑了正来。

这事儿怎么就过不去了呢?怎么总感觉有点儿你被猴儿打过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现在说的是交趾的事儿。”

强忍下把那些刁民都弄去修运河的冲动后,赵桓才臭着脸道:“交趾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现在那里荒无人烟,上好的土地就那么空着,户部得想个法子才是。”

庄成益却道:“那有什么好想的?便照析津府和甘肃布政使司旧例,直接忽……直接劝说百姓过去开荒也就是了。”

说完之后,庄成益忽然反应过来。

草率了!

在劝说百姓前往析津府、奉圣州、大同和甘肃布政使司这些地方去开荒的时候,今上开了个坏头,官家不仅给种子给农具还给耕牛和安家费,结果就是那些刁民们现在变得更刁,一个个都在等着官府这边表态呢。

可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官府站出来表个态很简单,但是要让国库里真金白银的拿出钱来给他们安家费,还得给他们准备种子耕牛农具,那不是在剜国库的肉?剜国库的肉,那不就是在剜本官的肉?

虽然官家说了要把交趾弄回来的钱财分一半给国库,可是交趾那屁大点儿的小国能有多少钱财?还一半?估计修几个社学就没了!

再说了,进了国库的钱那不就是国库的?官家你留着那一半干什么?

“但是国库没钱。”

回过味儿来之后,庄成益又开始低眉顺眼的掰着手指头开始数:“要治河,要建学堂,要修直道,要重建交趾……官家不是还留了一半么?不如先拿出点儿来应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让他拿点儿钱出来怎么了?就没见过这么抠门的官家!”

“你说这两年光是岁币得省下来多少?还有这次,这次的钱他不也是抢的人家交趾的?可是你瞧他那脸色,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剜他的肉呢!”

庄成益一路骂骂咧咧的出了宫,扭头就对汪吉吩咐道:“回头把工部被卡的那些预算全给他批喽,顺便把今年疏浚河道的预算再加三成,修路的钱再额外多批一成。还有,礼部那边建社学的预算也加一成。”

汪吉小心翼翼的试探道:“没必要吧?官家好不容易给了点儿钱,咱们转身就这么花的一干二净,这不是摆明了给官家上眼药吗?”

“怎么就没必要?以前没钱也就算了,现在有钱就赶紧把钱给他们。我跟你说,工部用来修路搭桥这些花费不能少,趁着有钱就让他们赶紧修。还有社学,社学这是功在当代也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没钱也只能先少建两所,有钱了还不多建?”

即便如此,庄成益还是有些心气不顺,眼珠子一转又生出一条毒计:“靖康三年的秋税是不是快收上来了?到时候把原本该解入内帑的那部分再削减一成,省下来的那部分再分给工部七成,礼部三成。”

汪吉顿时有些傻眼,说道:“还减?靖康三年的春税可是一文钱都没给内帑,您这要是再减一成,那可就得让内帑倒贴给国库了啊?”

“没给内帑吗?”

庄成益哼了一声,说道:“没给就算了,反正本官忘了!再说了,本官又没往自己的口袋里搂一文钱,户部也没浪费他国库的一文钱,我就是给他上点儿眼药怎么了?皇城司那些鹰犬还能半夜砸我家大门去?”

说完后,庄成益又小声嘀咕道:“这昏君放着缅甸那么大的铜矿不要,是他先给本官上眼药的!走,先去找李相和沈御史他们。”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老匹夫欺朕太甚!”

庄成益骂骂咧咧的走了,赵桓在皇宫里面也是气得破口大骂:“靖康三年的春税呢!那可是近百万贯的钱财,他说截就给截了?”

“没了这笔钱,朕拿什么去建忠烈祠?难道让朕去找他户部要钱?那老匹夫就是个貔貅!貔貅!彼其娘之!”

气咻咻的坐在椅子上,赵桓又将目光投向了何蓟,问道:“把那老匹夫的档案拿来给朕看。”

然而等赵桓看过庄成益的档案之后,更是被气得脑瓜子嗡嗡的。

皇城司根本就没抓到庄成益的小辫子,或者说庄成益根本就没有辫子给皇城司抓——这老匹夫除了该拿的俸禄之外,一文钱都没往他自己的口袋里捞!

官场里怎么就出了这么个异数!

“回头让少府去建忠烈祠吧。”

揉了揉额头之后,赵桓也只能强忍着心头滴血的冲动,对无心吩咐道:“另外,让少府在各州县都建一座陵园,用以安葬为国战死的将士。除了地方官府要四时祭奠之外,也许普通百姓前往祭拜。对了,所需钱财物料都由内帑拨付。”

待无心躬身应下之后,赵桓才又接着吩咐道:“去请李相来见朕。”

幸好,李纲没跟庄成益一样给赵桓添堵,反而在一见到赵桓之后便笑眯眯的躬身拜道:“臣恭喜官家,贺喜官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但是赵桓却警觉了起来。

李纲这家伙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正人君子,可这家伙绝不是什么死读书的迂腐穷酸,现在一上来就满脸堆着笑道喜,估计也没憋什么好屁。

果不其然,李纲在坐下之后便向着赵桓拱了拱手,说道:“臣闻,缅甸之地有铜矿?”

赵桓黑着脸嗯了一声,说道:“那老匹夫都跟你说了?不错,据苏耶跋摩所说,缅甸确实有铜矿,只是开采运输上困难了些。”

李纲嗯了一声,点头道:“官家息怒,臣在来时,已经说过庄部堂了——我大宋毕竟是天朝上国,如何能用先迈左脚这般可笑的借口?

再说了,纵然不考虑国库是否还能支撑,也该想着官家远征而归,正该好生歇息一番,如何能再征缅甸?不过,臣倒是有些想法,或许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缅甸铜矿。”

说完之后,李纲便悄然打量了赵桓一眼,见赵桓脸上满是不置可否的样子,李纲便又试探着道:“官家之前不是说要在诸蕃国中驻军么?只消弄清楚了缅甸铜矿的位置……”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想要兵不血刃得拿下缅甸铜矿不是什么难事儿。就算不用驻军的借口,也可以直接找缅甸把铜矿所在之地租下来,一年给他两贯宝钞当租金也就是了。真正的为难之处,在于如何将铜矿运出来。”

“官家英明。”

先是不轻不重的拍了记龙屁,李纲又嘿嘿笑了一声道:“官家既然要修邕州到升龙、吴哥的直道,为何不能修大理到缅甸的直道?”

“臣都已经打听清楚了,缅甸那里也算是穷乡僻壤,想来只要能管上几顿饱饭,再给上些许几个工钱,便能招募一批缅甸劳工来修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如此一来,国库省了购买劳工的钱,直道也修了,缅甸的铜也能运出来了。若是还嫌麻烦,还可以直接在缅甸开采冶炼,除去给缅人发工钱的之外,剩下的直接铸成铜锭再运出,不就省事儿多了?”

然后赵桓就这么瞅着李纲。

都挺不要脸的哈?圣贤书就教出来你们这么些个正人君子?

然而让李纲失望的是,赵桓对缅甸的铜矿并没有多大兴趣。或者说不是没兴趣,而是赵桓觉得现在就在缅甸的铜矿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有些不划算——

元朝牛逼不牛逼?大明牛逼不牛逼?

这两家都曾在缅甸铜矿上投入了大把的精力,然而产出跟回报却不成正比。

更别说现在大宋的技术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哪怕是有赵桓这个挂逼疯狂开金手指,也没办法立即将大宋带入到工业时代。

与其现在就把精力投入在缅甸的铜矿上面,还不如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皇家学院那边——等有了能够远航的海船,海外有的是已经冶炼好的真金白银!

或者说得再直白一些。

等彻底解决了金国和高丽还有倭国,回过头来再慢慢收拾南洋的那些猴子们也不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缅甸的铜矿就好比肉在锅里,既没有人敢抢着吃,也没有人敢抢着吃,赵桓自然不那么着急。

相比之下,赵桓更为关心的是滦州边市和顺天府的营建——前者是用来坑人赚钱的,后者是大宋以后的都城,同时也是自己以后要住的皇城,可万万不能马虎了。

可惜的是,赵桓为了收买民心,干脆把交趾那边的猴子全给屠了个干净,万人型的京观倒是筑了上百个,唯独该拿来当劳工的猴子是一个没留——

几百万死了不心疼的劳工就这么灰飞烟灭,想想还真有点儿小心疼。

然后赵桓就想起了金富轼——借着金国的手坑高丽,借着高丽的手坑金国,劳工的问题好歹也能解决一部分。

“金富轼呢?”

赵桓问道:“朕这一走就是大半年,这家伙是留在汴京还是先回高丽了?”

“回官家,金富轼还在汴京。”

李纲先是回答了赵桓的问题,又接着恭维道:“只用大半年的时间就能灭一国,而且是彻底将其亡国灭种,顺便还收大理与真腊内附,自我大宋立国以来,也唯有官家一人。”

赵桓觉得李纲这老阴货有点儿不对劲——

首先,他有可能是表面上恭维,实际上却是在影射自己败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其实,按照李纲这老阴货无事不拍龙屁的特点,估计这次也是一样,肚子里多半是憋了什么坏水。

“正所谓大宋之下皆走狗,基本操作而已。”

赵桓先是谦虚了一句,然后根本就不顺着李纲的话头往下扯,反而把话题又扯了到了金富轼身上:“国丈跟金富轼谈的怎么样了?”

李纲躬身道:“启奏官家,自官家亲征之后,林国丈就把金富轼晾了起来,除了偶尔见上一面,聊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便没再跟他说些别的。”

赵桓嗯了一声,说道:“那就先让国丈接着跟金富轼去谈,然后让金富轼去一趟滦州边市和顺天府,让秦会玩再安排安排他。”

“是。”

躬身应下了之后,李纲眼看着眼看着赵桓不上钩,一个劲儿的在那里扯什么金富轼,忍无可忍却又无可奈何之下,李纲也只能再一次主动提起了铜矿的事儿:“启奏官家,官家可知我大宋缺铜?”

“朕当然知道。不过朕告诉你,缅甸那里就是一块已经下了锅的肥肉,没人来抢,也没人能抢。”

赵桓揉着眉头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好好把枢密院好好梳理一遍。尤其是水师的那些混账。”

李纲疑道:“水师?”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朕亲征交趾之时,令雷州水师跟泉州水师一道去炮击庆和港。可是谁曾想,雷州水师那些混账沿海进军还能跑错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还有,兵贵精而不贵多。如今我大宋禁军有八十万,能战者几何?如今满打满算,也不过是十万在京禁军可堪一用,其余多有缺额,且不能战。

除却禁军,再说厢军。往年为何多招厢军,其中原由,朕不说,李卿也知道。但是这近百万的厢军又有几个能战之兵?”

禁军和厢军都不争气,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就算李纲想否认也找不到可以辩驳的理由。

只是李纲也万万没有想到,雷州水师的那些沙雕们居然能在海上跑错路!

“所以,不是朕不想拿下缅甸的铜矿,而是现在没时间去考虑缅甸的问题。”

赵桓道:“先把金富轼那个棒子打发了,然后解决军伍的问题,之后是驿站的问题,最后才会轮到缅甸铜矿的问题。”

李纲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

官家他老人家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能从铜矿扯到金富轼,然后又从金富轼扯到水师的?现在倒好,干脆又扯到了什么驿站?

这驿站又有什么好扯的?

眼看着李纲一脸懵逼的模样,赵桓笑着说道:“驿站能传递军情。驿站也能让国库丰盈。更重要的是,驿站可以将整个大宋都连为一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

忽然接到林国丈的宴请通知,金富轼激动得点差儿哭晕在厕所。

不容易啊!自己刚来大宋的时候还是草长莺鹰飞三月天呢,现在却已是鹅毛大雪漫天飞,眼看着却要到年底了!

然而就是这大半年的时间,自己却没能跟大宋谈出个一二三来,简直是白白辜负了高丽百姓的期盼!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事儿能怪自己吗?

眼看着跟林国丈都快谈的差不多了,谁又能想到交趾那边会忽然冒出来作个大死的李乾顺?谁又能想到大宋官家会亲自带兵出征?

这些该死的交趾猴子,他们自己活腻歪了作死也就算了,可是被他们这么一作,官家被气得带兵亲征,这大宋的朝堂上也没人管自己了啊!

关键是自己还不敢去催!

然后金富轼就像是一个被人彻底遗忘的小透明一样,每天在汴京城里跟无头苍蝇一般拜着各路衙门的码头,却得不到一点儿帮助——

金富轼的心里很清楚,对于大宋朝堂上的诸位大佬们来说,官家亲征交趾才是一等一的大事儿,区区高丽的生死存亡自然没资格跟官家亲征这种大事儿相提并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说多了都是泪!

现在好了,大越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官家挟灭国之威全胜而归,自己这个高丽使节也终于被人想起来了。

“下官这就准备去滦州。”

金富轼向着林国丈拱了拱手,说道:“从下官入京至进,没少叨扰国丈,还望国丈勿怪。”

林国丈却笑呵呵的捋着胡须道:“无妨。老朽能与贵使相识一场,也算是一件幸事,何来叨扰之说。”

说完之后,林国丈又一脸正色的按照赵桓的吩咐说道:“对了,老朽还是要多重复一遍——官家说,人,一定要靠自己。”

“人,一定要靠自己?”

金富轼喃喃的重复了两遍,过了半昨之后才忽然向着林国丈拱了拱手,拜道:“下官明白了,必不负官家与国丈一片美意!”

林国丈笑呵呵的捋着胡须,实际上却很想问问金富轼——

官家有什么美意?他又悟了些什么?为什么老夫听不明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这儿就是滦州了吧?”

“不是。这里是河间府。此间驴肉不错,不可不尝。”

“那这里一定是滦州了吧?”

“并不是。这里是顺天府。再往北一些便是奉圣州。”

“我知道了,这里乃是河海要冲,若官家迁都之后,此处便是畿辅门户,这里一定是滦州了!”

“然而并不是。这里是天津卫,官家令工部建于靖康二年,取天子车驾于此跨海渡河之意。滦州,还要往东走几天。”

从汴京城一路北上滦州,金富轼和朴成性终于清楚的认识到大宋的这个“大”字。

或者说,大宋根本就不应该自称为大宋,因为这样儿实在是太谦虚了。应该像民间一样,称之为巨宋!

随着金富轼和朴成性一起北上的户部右侍郎汪吉被两个棒子弄得哭笑不得,最后干脆指了指北边,又指了指南边,说道:“我大宋疆域之广,北起……本官也不知道现在北边的疆界在哪儿。反正南至崖县,交趾与真腊等处也都内附大宋。

单以奉圣州为起点,在不考虑其他任何条件的情况下,纵然是日行千里的骏马只怕也要十来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崖县。如果算上这一路还要歇息、翻山、渡河等情况,只怕月余时间也未必能到。”

被汪吉这么一说,金富轼发现纵然在想破了脑袋却也想不出这大宋的大江到底该有多大,最终还是忍不住叹道:“大宋何其大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