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原本免杂泛而不免正办的优待生员之政,被这些读书人上下其手,不仅不再承担杂役,连正役、均徭、赋、税都不再承担,区区五个抗税之徒,居然能被他们美化成不屈的斗士,甚至为之做铭立传。”
说到这里,赵桓忽然将目光投向了庄成益,问道:“庄卿,若你是彼国朝之户部堂官,国朝处处需要用钱却无法收到原本应收的赋税,你会怎么做?”
“自然是杀一儆百!”
庄成益杀气腾腾的说了自己的办法,却见赵桓笑着摇头,便好奇的问道:“官家何故发笑?”
赵桓道:“朕笑庄卿你还是将人心想的太简单了些。”
“既然有胆子在国朝律法上面动手脚,若是地方官府之中无人与他们勾结,朝堂上没人替他们发声,你觉得单凭几个读书人能做得出这好大的事情来?”
庄成益一愣,赵桓却又接着说道:“哪怕就是朝廷因为收不到足够赋税的原因而想要查办,他们也有的是法子应对。”
“劳役和赋税都集中在名下没有几亩地的穷苦百姓手中不就行了了?”
庄成益疑道:“百姓既然没有几亩地,那朝廷不还是收不到赋税钱粮?且那些读书人既然如此欺压百姓,那百姓岂不是要揭竿而起?”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要揭竿而起,朝廷没有足够的赋税,自然也就无力镇压百姓起义,朕梦中的那个老大帝国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分崩离析,被蛮夷捡了便宜。”
一听到被蛮夷捡了便宜这几个字,庄成益顿时皱起了眉道,说道:“既然如此,那些人总该有些悔改之意吧?若就此回头,未必不能力挽狂澜?官家之梦,终究还是离奇了些。”m.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离奇?”
赵桓哈的笑了一声,说道:“庄卿以为这便已经够离奇了么?”
“在朕的梦中,那些蛮夷在窃居神州之后曾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规矩,却不想那些口口声声忠君报国的正人君子们带头剃发,反倒是出身鹰犬的一个小吏带着全城百姓誓死抵抗。”
“只不过当此山河倒悬,天翻地覆之际,区区一城百姓又能如何?不过是八十日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罢了。”
“神州就此陆沉三百年,彼蛮夷视我中原如奴仆,毁我中原文化,折我中原脊梁,此恨何及!”
瞧着赵桓脸上不胜唏嘘感慨的神色,庄成益忽然笑道:“官家这梦未免太离奇了些——这胡人向来无百年之国运,又如何能窃居神州三百年?”
话风一转,庄成益又接着说道:“如今我大宋已经没有了正役、均徭与杂役,官家又下过了《永不加赋诏》,就算是有人想要上下其手,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赵桓却呵的笑了一声,摇了摇头之后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没那么容易?总有人说中原堂口的历史上出现了好几次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是因为南宋或者大明亡国,估计中原堂口早就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甚至还有许多人为之惋惜不已。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不是正因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所以才导致了南宋和大明的亡国之祸?
资本这个玩意从来就不是什么善类,只要给这些人一丁点儿的机会,他们就能把一个缝子撕成一个大洞,继而达成他们想要的目的。
如果这么说还不能理解的话,那么换个角度来看就好理解了——先是有了花呗,接着又有了借呗,然后是网商贷,蚂蚁金服自然而然的也就拥有了万亿的体量且成功的把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同样再换个角度——就在狗东下架了技嘉之后,某宝上面却依然存在公然辱华的技嘉,这算怎么回事儿?被全体国人喊一声马爸爸的马小云,他真当得起那一声马爸爸?
说来说去,不过是笑贫不笑娼罢了。
马小云成功了,所以并不是屌丝的他被某些鸡汤文给塑造成了草根逆袭,无良媒体的节操也由此可见一斑,谁信了他们谁才是真的蠢。
甚至把这些事情放在大宋也同样是成立的。
赵桓东灭倭国、高丽,西平西夏,南灭交趾与三佛齐,北征蒙兀跟金国,现在大宋已经有了赵桓出生之时神佛漫天来贺,汴京城许多上了年纪的百姓信誓旦旦的说当年赵桓出生之时异香满城,小时便有种种神异,绝对是真命天子之类的传闻。
甚至就连金国那边都有人相信这些传闻。
谁还记得赵吉祥带兵跑路之时赵桓也险些跑路的事情?谁还记得被做成京观材料的李乾顺、李乾德以及完颜宗瀚?
赵桓成功了,所以赵桓做什么都是对的,而且所有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但是那些暂时蛰伏起来的资本和旧官僚们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机会。他们会想方设方的一点点儿的把赵桓拉下神坛,再慢慢的泼脏水,最后让大宋眼下的大好局面烟消云散,让一切都再回到他们想要的轨道上。
最为反对大锅饭,提倡按劳分配的是谁?令不出紫禁城,甚至被逼到要重上jgs的又是谁?
一代伟人尚且如此,赵桓又怎么逃得过?现在所有人之所以都显得老实听话,其根源也不过是碍于赵桓手中的屠刀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等回头收拾掉了金国,朕会从东辑事厂那边划拨一部分人手给你们户部。”
心中想过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后,赵桓便对庄成益沉声道:“这些人的训练、装备,一应按照禁军的标准执行,专门应对那些偷税、漏税、抗税的不法之徒。”
“税收的事情,以后从地方上的户科独立出来,不能让地方官府再插手进来。”
一听说以后户部将拥有自己收税的武装,庄成益顿时大喜过望——
户部穷,户部难啊!
表面上看起来户部是向全天下征税的,可是这个天下又哪儿是那么简单的,总有些人能想出来各种各样的法子来不交税,偏偏户部还只能干瞪眼,最多也就是上几个题本进行弹劾。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偷税漏税不交税的又不是一个两个,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有,再加上还有朝堂和地方官员勾连其中,户部难道还能因为这个天天上折子?就算能,户部还能把所有人都给弹劾一遍?
就在庄成益想着谁不交税就让谁见识户部税务铁拳的时候,赵桓却又抬腿向前走去。
“走吧,咱们一起到学堂里面看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免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最狠暴君
1说网()”查找最新章节!
汴京城外的祝家庄子虽然远没有《沼泽边的黑帮故事》里的那个祝家庄出名,但是汴京城外的这家祝家庄庄主祝家大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货原本是个在西夏杀人越货的盗马贼。
后来随着西夏彻底灭国,西夏也彻底成了大宋的甘肃布政使司,祝家大郎的盗马生意就做不成了,于是这货就带着祝家庄子上的一帮杀胚们跑去金国那边搞起了劳务派遣的生意。
但是祝家大郎一直觉得自己之所以只能干些盗马或者劳务派遣的生意,完全就是吃了没读过书的亏,要不然就自己这一身本事,怎么着也该出将入相才对。
后来恰好赶上赵桓要大搞社学,觉得自己已经对钱没什么兴趣的祝家大郎甚至没等官府出钱,就抢先一步在祝家庄子上盖起了学堂,只等着官府把教书先生安排过来。
所以这祝家庄子的学堂自然而然的秉承了中原堂口土财主们一贯的审美风格——占地要广,空间要大,围墙要高,设施要多,基本上能安排的全都得安排上才行。
至于祝家庄子一共才有多少适龄的儿童,整个学堂里面有多少面积是浪费的,则完全不在祝家大郎的考虑范围之内。
祝家大郎只知道自己给官府省钱了,就等于给官家省钱了,自己就是天字号的良善百姓。
结果现在赵桓推开了学堂的大门才发现这所谓的社学学堂甚至比国子监的规模都不差太多,想要从大门走到里面的教室,估计还有一段路可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真是有几个臭钱就开始飘了。”
庄成益嘟囔道:“也不知道这祝家大郎有没有按时交税。”
赵桓没有理会庄成益,只是沉浸在学堂中那些孩童们稍显稚嫩的读书声中,沉浸在明伦堂前那些努力跟着武科先生习武的幼小身影中。
尽管赵桓不想说什么大宋的胜利早在小学的课堂上就已经注定这一类的屁话,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大宋的未来,亦或者是整个人类的未来,其实都掌握在社学的课堂上,社学到县学这一阶段甚至比国子监的课堂更重要——
众所周知,从小学到初中的这个年龄段正是塑立一个人的三观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这个时间段的三观跑没能正确塑立起来,那么后面一辈子的三观基本上也就跟着跑偏了。
而大宋的社学,对应的正是小学这个阶段,县学对应的则是初中这一阶段,府学对应了高中,国子监则对应了大学。
当然,所谓的对应是一回事儿,能否真正的对应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有了赵桓“创作”出来的那些教材还有规定好的那些科目外加洗脑手段,社学这个阶段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到了县学、府学乃至于国子监一级,则是问题多多。
无论是县学也好,还是府学也罢,在赵桓重点关心的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教材实在是少之又少,而皇家学院那边编写相应教材的进度也实在是一言难尽。
从0到1,总是比从1到2要困难无数倍,既要考虑到社学、县学、府学、国子监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考虑到内容是否正确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总之就是麻烦的很,进度也慢的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但是没有对应的教材又不行。
比如那个被吹捧成民族英雄的林则徐,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蛋——
这货之所以要搞虎门销烟,是因为这货认为中原堂口的土地比英吉列等要的土地要好,种出来的鸦片毒性也要小的多,应该用螨清自己种的鸦片来代替进口甚至反向出口。
这就是典型的读错了书,结果把自己读成傻子的典型。
所以说,读书开智这事儿很重要,赵桓不希望大宋将来出现类似的蠢蛋。
除去文理科的闹心事,反倒是武科方面一直让赵桓很是放心——从社学开始,一直到最后的国子监,武科都是必须的科目,等到靖康十五年后,武科科目不及格甚至都没有当官的资格。
在赵桓看来,大宋以及之后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读书人简直都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唯有辛弃疾和王守仁等有限的几个人才能勉强当得起读书人的称号——
孔武有力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孔夫子当年之所以敢周游列国,之所以能让那些不愿意听他讲课的人坐下来听他讲课,靠的就是一拳双头跟手下的三千马仔!
赵桓可不希望大宋的读书人尽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现在从娃娃时期就开始狠抓武科方面的教育,以后自己想砸人家场子的时候也不愁没有足够的人手。
唯一的问题就是把所有的场子都给砸完了之后该怎么办——
大秦之所以二世而亡,跟军功爵制的崩溃也不无关系。包括后来的大汉,同样是找不到一个强到足以跟大汉抗衡,能让大汉转移国内矛盾的对手而完蛋。
现在军功爵制这头怪兽不仅被赵桓亲手给释放出来了,甚至还额外又加上了劳务派遣这么个玩意在里面,大宋上上下下现在跟打了鸡血一个嗷嗷叫的背后,却是数十年后没有外敌则有内忧的隐患。
虽说火器的出现让官府的镇压能力更强,想要造反的代价远比冷兵器时代更高,但是别忘了还有螨清这个反面例子在那里摆着——
空有亚洲第一的海军,空有大量的火器,螨清该凉的时候也照样凉透了!
赵谌跟庄成益等人同样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尤其是庄成益这个老貔貅,更是看到了想到了赵谌都没有看到或者说根本不敢去想的问题——
当今官家实在是太过于强势,武功也太过于强横,短短几十年内混一寰宇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问题是当今官家龙驭宾天了之后怎么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大宋的新官家还能不能压得住军中的那些骄兵悍将?
民间的百姓还会不会像拥戴当今官家一样拥戴新的官家?
庄成益觉得甚至太祖皇帝复生,也未必能压得住军中那些视当今官家如神明的骄兵悍将。
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不外如是。
☆免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朝堂上跟庄成益同样担心的大佬们并不在少数。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又有谁敢明目张胆的提出这个问题?难道要在奏疏上问赵桓一句,说老大你挂了之后咱们堂口咋办?就不怕问完了会先走一步?
反正庄成益没这个胆子,跟在赵桓身后不远的赵谌也同样没有这个胆子。
而且赵谌对于答案在学堂的说法有些怀疑。
哪怕学堂确实是打开阶级流通的一个利器,但是当这个利器普及到所有人的身上之后呢?
大宋的朝堂上没有那么多的官位来安排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更多的读书人,民间同样也不需要那么多读书人。
得不到安置的那些读书人该怎么办?会不会有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还有一点就是,信息传递的速度实在是很让人纠心。
像交趾、三佛齐之类的地方暂且不提,云州或者西域那边也暂且不提,单只是顺天府到汴京的信息传递就得以天为单位——
假设顺天府那边出现了叛乱,消息传递到汴京最快都得个三五天的时间,等到汴京这边做出了反应,消息再传递回顺天府那边最快也是七八天之后了。
如果换成交趾或者三佛齐、西域甚至西域更西的地方呢?那岂不是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一旦真出现了这种情况,朝廷的精力就不得不集中在平叛上面,接下来就是调兵遣将,运送武器粮草,到最后或许就成了慢性放血。
赵桓的心里当然也清楚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只是赵桓并不会因此而焦虑——
蒸汽机车的技术难度对于大宋来说并不是很大,而蒸汽机车所能覆盖到的范围,可比靠两条腿或者战马能覆盖到的范围要大的多。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无线电以及发电技术对于已经有过一次经验的赵桓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太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赵桓从来没把大宋当成一家一姓的大宋。真正让赵桓在意的,是能不能让肉都烂在锅里——对于赵桓来说,大宋兴也好,大宋亡也罢,不过都是历史上的一朵浪花而已。
至于说读书人太多了没办法安置,那就更是一个扯蛋的伪命题了。
傻贼鹰想尽一切办法吸收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为己用,种花家依靠扫盲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摆脱了自螨清以后的颓势,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赵桓从来都不怕读书人太多没办法安置,怕只怕读书人不够多!
如果大宋真有千千万万的读书人,那么只会出现一种可能那就是向民间扩散,也就是后世网上常说的内卷。再加上蒸汽机出现之后的工业革命让百姓能有事可做,配合向袋鼠岛以及殷商遗民所居的大陆、欧罗巴大陆等地方移民开拓,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赵谌所担心的情况。
反倒是有可能在百年之内完成全球混一的伟业。
压下心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后,赵桓干脆又带着赵谌等人在学堂里面逛了一圈,让赵谌对于社学学堂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才又带着一行人往田间地头上而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刚刚过完年不久,柳芽儿刚刚开始吐绿,还没有经过几场春雨的田间地头上已经有了许多老农忙碌的身影。
赵桓悄然用力踩了踩脚下的土地,感觉到土地尚且没有完全化开冻土之后便笑眯眯的对赵谌吩咐道:“去试试吧,尝试一下种地的感觉。”
说一千,道一万,自己再怎么教导赵谌治国,再怎么告诉赵谌民生维艰的道理,也不过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倒不如让赵谌亲自去耕种一些土地,也好让他知道百姓的难到底难在了哪儿。
赵谌倒也没有拒绝,反而兴致勃勃的按照赵桓的吩咐去找了个老农,表示自己愿意用十贯宝钞来换取一个体验耕种的机会——
种地谁还没种过呀?就算往常劝农春耕时的耕种有作秀的成分,那自己跟着眼前这些老农学习总没问题了吧?反正看他们翻地很轻松,想来自己也不会累到哪儿去。
但是赵谌不知道,有个叫周迅的堕落文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叫做看人做时千般易,轮到自己万种难。
尚且没有完全化开的土地只有表面上的那一层显得湿润了些,再往下的土地虽然不像寒冬时节那么硬但是也绝对说不上软。
反正一锹下去的结果就是只能铲开表面上的一层皮,再想往下铲就必须用脚踩着铁锹的横沿往下用力,而且两只手该怎么借力用力也同样有很多的技巧在里面,不懂借力用力的结果就是赵谌的两只手上很快就磨出了几个血泡。
“怎么样?种地容易不容易?”
眼看着赵谌的两只手有些发颤,赵桓笑眯眯的走了过去,抓起旁边那个老农的手对赵谌道:“你看看你自己的手,再看看他的这双手。”
赵谌依言先看了看自己的双手,接着又往那老农的手上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那是一双什么样儿的手?
跟自己的手比起来,那老农手背上的皮厚黢黑,指甲也比自己的指甲要厚的多,手掌、手指和虎口等处满是横七竖八裂开口的茧子。
赵桓放开老农,望着赵谌道:“你才耕种了这一会儿的地,手上便磨出了这许多的血泡,他们呢?”
“他们的手上没有血泡,是因为常年累月磨出来的那些血泡已经化成了厚厚的茧子。”
“你知道累,他们也一样知道累,可是你能轻松,他们不能,因为他们选择了轻松的同时就意味着一家老小都有可能饿肚子。”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我大宋丁口之数几近万万,然而其中十之七八都是这些背着丁口税,背着田赋,扛着徭役,还要养活一家老小的普通百姓。”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民了吗?”
“告诉你,朕不怕外敌,也不在乎什么名声,朕最怕的是这些大宋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一个皇帝,如果不能让他治下的百姓吃饱穿暖,那这个皇帝不要也罢,这朝廷亡了也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这皇帝不要也罢?这朝廷亡了也好?
如此理直气壮甚至对江山社稷都充满了蛮不在乎意味的四个字居然是从当今官家的嘴里说出来?
彻底懵逼的赵谌甚至想问问赵桓,问他知不知道自己还姓赵。
然而还没等赵谌鼓足勇气去质问赵桓,赵桓又呵的冷笑一声后说道:“汉末之时百姓活不下去,遂有天下三分之祸,晋末百姓活不下去,遂有五胡乱华之灾。若非唐末之时天下粥粥,百姓生计难以为继,又怎么会有我大宋?只怕如今依旧还是他李家天下。”
说到这里,赵桓也没去管旁边已经吓呆的老农,反而走到赵谌的身前,伸手拍了拍赵谌的肩膀,沉声道:“太子,你记着,所谓的小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个天其实指的是天子!天子,其实是老百姓最后的依靠!”
“你要记着,把百姓放在心里的皇帝,百姓不会忘记他。不把百姓当回事儿的皇帝,百姓们就会在活不下去的时候推翻他,把他送上断台头!”
“你要记着,江山之固,在德而不在险。以后做任何事情任何决定之前,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决定是否对天下万民有利,只有对天下万民有利的,才能称之为德政。如此,才是真正的江山永固之道。”
“你要记着,当你要实施一项你以为对百姓好的政策时,你要听取、参考百姓的意见,看一看你的政策真的是百姓需要的好政策么?”
“你要记着,上面的政策再好,下面也有可能会有人给你把经念歪,让你原本的善政变成了恶政。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你觉得百姓能不能分清责任在谁?到最后,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只能揭竿而起。”
“你要记着,改朝换代的结果就是死一个皇帝再换一个新皇帝上来。所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便是这个道理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头一次在赵桓的嘴里听到这么多的治国之道,赵谌甚至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小民易虐,上天难欺的天字是这么解释的?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的德字是这么解释的?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是这么解释的?
可是静下心来细想却又不难发现,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先生们也不会讲,细品起来却又字字珠玑的真理。
一代代的王朝更替,用血与火证明了什么是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一个个王朝末期的皇帝也用他们的生命证明了什么叫做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些道理就像窗户纸一样,稍微一捅就捅破了。
想通了这其中的关系之后,赵谌再望向老农的目光就跟刚才有所不同了。
如果说刚才的目光之中还有三分敬佩和三分怜悯外加三分不在意,那么现在的目光中就只剩下了敬佩和怜悯。
赵谌心悦诚服的向着赵桓拜道:“谢父皇教诲,儿臣定然时刻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赵桓嗯了一声,转身对叉手立在旁边的老农笑道:“让老哥哥见笑了,朕常年带兵征战于外,倒是疏忽了对太子的管教,如今不得已借老哥哥这块地来教导太子,却是耽误了老哥哥耕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那老农顿时就激动了——老汉我可是被官家亲手拍过肩膀的,身上这件短打被官家的龙爪拍过,以后不光得供起来,还得传给子孙后代当个念想!
想到这里,这老农忽然又觉得只落下这么一件短打有点儿亏,便壮着胆子对赵桓道:“启……那个启奏官家,小老儿觉得刚才官家说的有道理,真是那个什么发什么亏,便想着能不能求官家也给小老儿说上那么一句两句的,小老儿回去后好当做家训?”
赵桓哑然失笑,说道:“老哥哥都这么说了,朕要是不说上一句两句的,岂不是显得朕不懂礼数?既然如此,那朕就送老哥哥八个字——笃学励行,无愧于心。”
说完之后,赵桓又让人从远处跟着的车驾上取来笔墨纸砚,亲手写了这八个字送给老农。
然后赵桓就带着赵谌跟庄成益等人赶紧跑路了——
迅飞先生说的对,装完逼就得跑,不跑容易遭雷劈。
大宋的百姓都是被惯坏了的,别看现在求字的只有这一个老农,要是走的晚了,只怕这祝家庄子里的老农都该围过来求字了。
只是坐上了回宫的御辇之后,赵桓的脸色就不复之前的轻松,反而带着几分凝重。
“百姓还是太少了些。”
赵桓沉声道:“甘肃布政使司,交趾布政使司,旧港布政使司,朝鲜布政使司,东瀛布政使司,以后还会有辽东布政使司、辽北布政使司、西域布政使司,如果再加上漠南漠北的草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说到这里,赵桓便停了下来,没有再接着说下去。
事实上,因为大宋人口问题而犯愁的可不仅仅只是赵桓,就连庄成益跟李纲等朝堂上的大佬也都因此而犯愁。
远了不说,光是山东、河北那些因为三易回河而荒废的土地就得迁移几百万的百姓过去,原本的西夏就需要迁移几百万百姓过去,交趾那里也得迁移个几百万百姓过去才行。
然而摆在赵桓跟朝堂上一众大佬们面前的问题是,人呢?
虽然说百姓基本上等同于韭菜,割了一茬还有茬,不出意外的话完全能够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割下去,但是这韭菜不是需要时间来成长么……
现在大宋百姓的丁口数量满打满算都还不到一亿,想要再翻一倍达到两亿,最起码也得需要个二三十年的时间吧?如果再等到新的韭菜长到差不多成熟,估计就不仅仅只是二三十年的问题了。
而且在韭菜的成长过程中,朝廷也是需要不断付出的,包括但不限于帮着养不起孩子的百姓抚养孩子,学堂的各项支出,每年光是这些乱七八糟的钱加起来,都足够枢密院那边拿去灭几个小国了。
一想到这里,庄成益又忍不住把手伸向了头顶,打算薅掉那几根为数不多的头发。
官家说过,秃了就能变强,本尚书现在就剩下几根头发,马上就要秃了,马上就要变强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后世有个铁憨憨是工信部这个恶婆婆从移不动联不通电不能信拆出来的铁塔。
这铁憨憨不管干了什么事儿都自觉的理所应当,哪怕是为了一个学生而建一座铁塔,而这座铁塔又在雪山上,顶多顶多也就是发个根本没几个人点赞转发的微博夸奖自己一下。
这种为了一个学生而建一座铁塔的事情,你换成at&t或者verizon试试?
跟铁塔这个铁憨憨差不多一样憨的还有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邮政,就是那个管着顺丰和四通一达的快递婆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