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電影頻道的採訪氛圍是「熟人」模式,那粵語電視台的採訪氛圍就是「家人」模式。
姜芫跟余尋光說話時語氣很親昵,「最近怎麼樣?」
余尋光也自然的跟她撒嬌,「好想吃飯啊。」
姜芫立馬說:「待會兒我請你吃好不好?」
余尋光立馬站直了,「可以嗎?」
姜芫回頭,提前找准聶梵的位置,「結束工作後我去跟導演說。」
「哇,好啊。」余尋光此時的心情豈是「幸福感爆棚」一詞可以概括的?
嘮完家常,姜芫開始提問,「這一次跟聶梵導演合作如何?」
余尋光回答得很認真,「很新奇,因為風格跟別的導演都不一樣。」
姜芫問:「有哪裡不一樣?」
余尋光仔細說著,「聶梵導演的思路很清晰,關於鏡頭,我是指後期剪輯會用到的鏡頭,她的腦海中似乎有一部完全剪輯好的電影,而我們現在的拍攝只是在往其中填素材。」
姜芫點頭,「聽起來她的準備很足。」
余尋光沒說出口的是,他覺得《故夢》的工業化挺重的。
聶梵不喜歡別人看監視器,他到現在也沒去看過拍好的鏡頭回放,就這一點,讓他心裡挺沒底。
結束拍攝後,姜芫仔細地摸了兩把余尋光的臉,「都餓瘦了。」
余尋光看著她笑,「阿嫂最近在做什麼?」
姜芫如實說:「在跟進電視台的工作,然後也接了部戲。」
余尋光眼睛一亮。
姜芫笑著繼續說:「你說我有天分的嘛,我也覺得演戲的感覺很好,所以想試試。」
「我們都還年輕,就該多試試。」余尋光很高興演藝圈又迎來一位優秀的演員,「有需要的地方隨時可以找我。」
「你乖啦,我知道你很會照顧人的。」姜芫哄著他,「你休息會兒,我去協調一下工作,我等你收工。」
「真請我吃飯?」
「真的。」
在拍《群鴉風暴》時,姜芫一直想請余尋光吃飯卻沒請成,今天也算是圓夢了。
故人再見話總是有得說,大概到晚上10點,余尋光才從外面回到酒店。
又過了兩天,5月4日,《故夢》劇組在結束當天的工作後,給余尋光過了一個簡單的生日。
蛋糕什麼的不至於拿來說,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原作兼編劇老師送來的一捧向日葵,還有一張賀卡。
賀卡上寫著:
「你本是夸父的化身,
你生來是要追逐太陽。
哪怕你的雙腿深陷泥濘,
你依然高仰著頭,
看太陽升起於東方。」
余尋光抱緊了鮮花,攥緊了賀卡。
他在自己25歲生日那天,迎來了黎耀川的新生。
第82章 吻戲教程
《故夢》劇組最近在趕進度, 顯而易見的是拍攝場次增多,工作時間加長。
余尋光是在拍《群鴉風暴》時扛住全天18個工作時長的人。他對劇本熟悉,對角色拿捏得透徹, 導演想拍哪場他都能快速的給出最完美的狀態。他最近能正常吃飯, 又有合理運動,還解開了對黎耀川的鬱結,個人良好的心情與全組工作重壓下的焦慮形成對比,他反而成了劇組裡最不受影響的那個人。
於是創作欲便更加旺盛。
5月17號那天,劇組的通告單上有一個出演人數涵蓋100人的大場面戲要拍。為了完成這組鏡頭, 劇組耗資百萬。美術組、道具組提前半個月搭景, 聶梵每天都和攝像組的負責人來確定一遍,再配合打光師, 力求完美。
參演人員是早就挑好的,特意選的滬市電影學院和舞蹈學院的學生。臨近拍攝期, 林汝芸提前三天離組,去驗收了學生們的排練成果,而後趕著凌晨,把這群生瓜蛋子裝箱,用大巴車送來。
為了方便管理,為了對學生們的安全負責,兩所學校一共派來了四位老師隨行。林汝芸作為中間人, 把人帶到現場後先讓老師們和劇組的負責人員交接好,才抽身去找聶梵溝通今天的工作。
現場導演作為暫時負責人,先和老師對了一波人頭數,才拿著喇叭組織工作。
「同學們,安靜,安靜。」
「首先, 我代表《故夢》劇組,非常感謝各位同學們的幫忙,非常感謝你們能深夜來到這裡,你們的那個職業精神啊,令人敬佩。」
「其次,我是現場導演,我姓孫,你們可能看不清我的樣子,沒關係啊,認我頭上的牛仔帽就行。待會兒化好妝,會由我組織各位前往片場。拍攝期間有什麼問題,你們可以先跟老師反映,有問題的地方我儘量解決,好吧?」
「再一個,相信林汝芸導演在來之前都跟大家講過,我囉嗦,重提一遍。咱們的劇組,製作公司有8個,國內最大的院線就是我們滴出品方,劇組總投資1.8個億,啊,是文藝片裡算總投資能排到頭部的劇組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