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角色體驗系統[娛樂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趁夜回到通市,余尋光抓緊時間休息,為明天的戲養精蓄銳。

在通市又拍了一個星期,《大樹下的兒女》劇組終於轉組,去了中國地處最北方的黑省。

黑省建有一個專門用來拍攝年代劇的攝影棚,總占地面積3000來畝,劇組需要的任何景,都能在此地實現。哪怕沒有現成的,美術也可以自行加工,反正建築物基底在那兒。

此時已經是8月將近9月,東北的溫度降了下來。這裡白天溫度適宜,夜晚較冷,從溫度上來說,也更方便大家拍冬天的戲。

雖說在棚里被燈光照著還是熱,但演員們還是願意相信,這裡會比在通市拍攝的三個星期要舒服點。

劇組落地,修整好後,第二天一大早,統籌在群里發消息通告各組,明天要拍攝第一集,也就是韓雅清和四個孩子相遇的劇情。

這一幕的布景導演早就派人前來搭好,現在只等機器就位。

《大樹下的兒女》的導演叫范學芹,是央視特意從中部製片廠調來的。范導今年58歲,身體硬朗,精神旺盛,雖然沒有多少拍攝年代劇的經驗,但她善於請教,做事也仔細認真。劇組的布景、道具,她從年初忙到年中,每一件物品都親自確認,為了防止疏漏,她還特意向其他有經驗的導演請教過。

在攝影棚拍攝,由燈光調控時間,劇組的工作時間便不再晝夜顛倒。

早上8點,甘瓊到達化妝室。服裝上身,做好造型,她照著鏡子,側著身子打量著細條紋花格子的上衣,「怎麼樣,有那個意思吧?」

她這件外套是前段日子特意回家,從媽媽那裡拿回來的。

上世紀80年代,她的母親正值風華青春時期。

石韻之在旁邊點頭,「真精神,而且質量真好。」

「那個時候的物件啊,耐用。」甘瓊從助理手裡接過深藍色的袖套,熟練的挽上,又拿來一條紅圍巾,包住了半邊腦袋戴著。

石韻之也是差不多的打扮,衣服以整潔、簡便為主,符合人物的形象與小攤攤主狀態。

1983年,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國家鼓勵「下海」經商,當時有「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路上」的說法。在這種大環境下,韓雅清和她的以前的工友焦麗娟也在路口支了個攤子,賣老豆腐和油條。她們早餐攤的用料乾淨、實誠、童叟無欺,很快就積累了一批忠實顧客,每日的收益金額也逐漸穩定下來。

這天早上,突然來了三個孩子,求著說大娘能不能給口吃的。韓雅清看這幾個面黃肌瘦,衣服也髒兮兮的,心頭一軟,發了善心。

故事便從這裡開始。

甘瓊和石韻之來到片場,三個小的已經到了,正聚在一起聽導演范學芹講戲。

在棚里工作,全靠大燈照明。

燈光之下,導演的面色十分嚴肅。

「現在天氣暖和,沒辦法給你們製造環境,所以得演出來凍著的感覺。公平起見,你們各自來一段,誰演得好,我待會兒給誰特寫鏡頭。」

廖源年紀大些,先上。看完他的表演范學芹也不評價,直接把視線轉移到莫芸涵和蘇亞身上。

廖源最會看臉色,他怎麼會不明白范學芹動作背後的意思?好在他有一顆平常心。他都能接受【何曉強】這種貪小便宜、自私、沒主見的人物了,在片場因專業能力不好而受點小打擊又算什麼?

飾演孫國強的蘇亞沉思之後,來了一段身體發抖,咬牙強撐的小品。

他的角色在設定里是鄭雲開絕對的擁護者,為此,蘇亞更想往深沉里演。

但是范學芹現在需要的不是深沉。

最後一個表演的莫芸涵在蘇亞的基礎上,加了一個牙齒打顫的細節。

順便帶上台詞,「大,大娘,您行行好,給我們,給我們一點吃的吧。」

她說得極其可憐,眼睛都配上了水霧。

范學芹的心裡立刻有了決斷。

其實在她心裡,她也是傾向於讓莫芸涵來體現這個環節的。小女孩不管怎麼說都要招人疼些,宋金紅又是幾個孩子裡設定最小的。

她的扮演者莫芸涵能撐得住鏡頭,最好不過。

為了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范學芹又教了她一些能把這一幕表演更細化的技巧。

在導演調教演員的同時,甘瓊和石韻之來到了自己的「攤位」前。

范學芹和石韻之都是南方人,家裡沒有吃麵食的習慣,可以說,她們大半輩子都沒有揉過麵團。但接了這部戲,戲裡有要求,她們還是在開拍前做準備工作時學了一手。

不說學的怎麼樣,至少有個模樣功夫。

今天的通告單里描述得很清楚,韓雅清在擺攤時下的油條需要拍清楚全程,趁著現在還沒開機,她們要抓緊時間,熟悉好自己的麵團子搭檔。

攤位上擺好了幾團發好的面,那是余尋光昨天睡覺之前幫忙準備的,他做事細緻用心,今天早上起來又醒了一遍才送過來。

石韻之洗好手,拎起一個麵團,看著上面的氣孔,嘖嘖稱奇。

「小余真是什麼都會啊。」哪怕她不是行家,也能看出來手裡的面發得有多好。

說曹操,曹操到,換好服裝的余尋光一進片場就往這兒來了。

他明顯是來看麵團子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