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角色體驗系統[娛樂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0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余尋光一直知道,這世上有部分人更加看重內在的精神追求。人在足夠自信、能夠做到自我滿足時,就會對外發散情感。沈競先在別人的眼裡,或許好得過於「根正苗紅」,但余尋光卻知道,他這麼做真不是為了圖名,他反而是為了得到內心的安寧。

他和韓媽媽一樣,身上有一種「俠道的義氣」。他對倪娜的好,出於報恩,出於惜才;他對劉謙的指點,出於物傷其類,出於對自己的挽救;他對姚安閔、對蕭卓伸出的援手,就是完全出於對孩子未來的在乎。

沈競先的人生經歷太豐富了,他從底層一步步爬出來,什麼沒見過?早十年,在國家經濟條件還沒那麼好的時候,他經歷過的嘲笑和坎坷是孩子們的數倍。他力量微小,做不到「鋤強」,只好去「扶弱」。余尋光想,就算這些個孩子不是他的學生,在得知他們身上發生的事後,沈競先也會願意去幫助他們的。那是一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成年人知道生活的艱辛後,對他們往後能有更輕鬆的前途的干預和矯正。

他一直在忙,所以會對「不需要過多費心」的吳義龍多有怠慢。

吳義龍出身於高素質家庭,被父母貼心教育,他的未來前途無量,他有足夠的資本去試錯,去走出千千萬萬種可能。他的條件太好啦,所以在沈競先最初的心裡難免有種,「你往後的路千千萬萬條,你現在來湊什麼熱鬧」的不理解感。

沈競先不知道一個人的好,是能夠吸引其他善良的心的。

余尋光在讀劇本時詭異的發現,他能夠在吳義龍的身上看到,自己實際生活關係里有些人身上有他的影子。這兩種關係是類似的,不是雷同的。因為和沈競先性格不同,余尋光在反饋情感時是另一種做法。

他更加包容,他沒有特意去拒絕,也沒有過度接受。

余尋光對一些人採用的社交手段,趨近於「君子之交淡如水」。

社交與維護感情本身就是一種很累人的事,他如今會特意去「篩選」自己的朋友。

話說回來。出於能力有限,出於對力所能及的考慮,沈競先對他人的幫助有一個嚴苛的要求:在數學方面的天賦。

這又是一種屬於小人物的無奈。

余尋光想,沈競先肯定經歷過:孩子很好,但天賦很差,所以他無能為力的情況。那個時候他會是怎樣的心情?會很痛苦吧,會很自責吧?可是之後呢,又只能重新收拾好行囊,迎接新的一天。

所以,他從來不會認為自己在做多麼偉大的事。

余尋光的內心中升起一種延遲的明悟:韓媽媽或許也是這樣理解自己的力所能及,她也不會認為自己的做法很偉大。

沈競先和韓雅清,都是在普通的世界裡做普通的事。

再回過頭去看,甘瓊在飾演韓雅清時會不會有些懸浮?自己在戲裡接受韓媽媽的表現,會不會太過理所當然?因為演員知道角色的「偉大」,知道角色的「正義凜然」,所以會多一種第三視角的理所當然。

他當時間離自己的時候,有注意過這方面嗎?

余尋光思前想後,覺得應該是有的。他前年演小馮的時候就知道了,群眾的偉大是從普通的日常中醞釀出來的。

那麼他的對手演員甘瓊呢?

余尋光想到這裡,又開始回憶起甘瓊的表演。

余尋光不僅思考、揣摩、回憶甘瓊的表演,他在《天才算法》劇組裡工作時還會用精準的眼睛去測量和他有最多對手戲的,飾演吳義龍的傅文光的表演。

他能看出來傅文光如今在用「移情代入法」表演,所以對他現實生活中的主動靠近,他將其當做一種工作上的配合,欣然接受。

這是為了整段戲好。

當然,為了避免傅文光想得太深,余尋光時常會幫助他進行更專業的梳理。

好比這場戲結束後,他就跟他主動提起:「義龍,平常沒事的時候,要多讀書。」

傅文光還以為余尋光說的是圍讀會上的事,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余尋光看出他沒理解,便把話跟他說得更明白:「你的天賦很好,不要白白浪費。有很多東西唯有了解,才能深入。表演是藝術形式的一種,發展到現代社會就成了傳播文化與思想的載體。往後你會參演許多的作品,每部作品都有不同的內核,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強大,思想不夠明確,你就會被別人的價值觀影響。所以我對你的建議是,儘量在承受別人思想時,先給自己的心靈壘上一片堅不可摧的牆。」

這些話從來沒有人對余尋光說過。

在他踏進演藝行業後的第二年,他就開始接受李傳英、廖敬春等人的思想。非常幸運,這兩位前輩都很好,他並沒有受到惡劣方面的影響。又因為他在之後收到了陳敏笙饋贈的「對知識的追求」buff,他通過讀更多的書完善了自己的三觀,補齊了這方面的缺失。

余尋光不確定傅文光未來是否會像他一樣幸運,他出於過來人的角度,把這番建議說給他聽。

一個人只有自立了,才能自強。

而且傅文光現在本來也還是個學生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