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盛陽力量強大,他在遊戲中失敗了可以重來;而其他像他一樣誤入結界的普通人,只能死在其間,成為兩位女鬼的養分。
這麼一說,更像遊戲了。
余尋光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林汝芸道:「如果電影成績好,將IP孵化,製作成系列遊戲也不是不行。」
她的臉上充滿了野心。
她毫不避諱地展示給挑選好的合伙人——余尋光看。
「好萊塢有很多根據遊戲改編的商業電影,諸如《生化危機》之類,通過遊戲和影視作品互補,可以將IP的壽命延長至二十年往上。這種長壽的IP對泛類型來說影響深遠,恰恰是我們最缺少的。而我們國家有這麼大的體量,卻缺少這種類型的電影,對市場來說這是缺陷,也是我們的機會。」
國情不同。國內沒必要學好萊塢,但國內可以受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啟發,打造一個長壽的IP——聶梵和林汝芸在做「敢為人先」的事。
話說到這裡,聶梵趁機問出最關鍵的問題,「你現在覺得這個劇本的整體怎麼樣?」
余尋光綜合了一下自己方才看到的六個文本,總結:「不太像恐怖片,倒是像都市異能,還有部分的現代仙俠的設定。」
聶梵說:「我們想宣揚我們的道文化,鬼文化,以及架構出一個落在現代社會的靈異題材。」
余尋光品味出她話里的意思,「因為你覺得國內的市場同樣缺少這類題材的電影?」
聶梵點頭,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完完整整地剖析給余尋光聽:「現代電影電視發展最飛速的十年,整個中國市場的鬼怪、靈異類型電影受到政策影響,是被完全閹割了的。這種致命性的傷害造成了我們在這類型電影史的斷代,在我看來等同於一種文化的落後——因為同樣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其他亞洲國家在這個時間段,有在我們文化的基礎上,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鬼怪、靈異類型電影。現在對年輕一代而言,一提起靈異法術類電影,就會向大家推薦日韓泰的電影,說起靈異法術也繞不開日本的《陰陽師》系列。這不是非常可笑嗎?我們有多少好東西可以拍啊,不說《聊齋》,一本《山海經》就足夠撐死人。」
對於往昔電影行業制度的不完善,聶梵心裡是有氣的。
她是恐怖類型片發燒友,她當然希望國內有屬於自己的靈異電影品牌。
看《盛陽之下》的設定就知道,聶梵和林汝芸這回完全奔著打造華語恐怖靈異片的新名片去的。面對新的一批觀眾,現代中國市場需要有自己的系列性靈異片,需要打造出一個新的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雖說電影劇情充滿反轉,但整個故事總體概括起來非常簡單,不過一句話的功夫:這是一個叫柳盛陽的人為了肅清人間,前往各處驅鬼的故事。
關於「山茶花」副本中的三角愛情,以及不停反轉帶來的懸疑,都是類型片在豐富內容時常見的手法。恐怖電影的「恐怖」來源於氛圍的營造,而氛圍是靠燈光、攝影、美術、配樂、後期綜合出來的效果,這一點聶梵會在拍攝時補充。當然,《盛陽之下》要做大,就不能把它打造為那種傳統型的恐怖片,更別說這個項目還承載了聶梵很多複雜的情感。
恐怖片是一個大類。現代的恐怖片有驚悚、靈異、異形、入侵之分。實際製作恐怖電影時,導演們除了會以「恐怖」為基底,還會選擇性地加入懸疑、倫理等元素。現代觀眾早在大網絡時代被養刁了口味,又在小視頻的衝擊下變得沒有耐心。如果不對劇本模式進行創新,一旦觀眾覺得無聊,便有可能影響到影片的留場率和後續口碑。
觀眾的選擇是一回事,創作者的追求同樣重要。如果劇本沒有完整的故事依託,只是單純的恐怖,那不會是聶梵能拍的、余尋光會演的東西。
余尋光今天看到的所有劇本,是聶梵和林汝芸為了吸引他而特意弄出來的「特供」劇本。
余尋光問:「後期剪輯也會用到這種敘述性詭計的手法嗎?」
林汝芸知道他的意思,笑了笑,「電影的敘述和文字的敘述有區別,我們也有很明確具體的剪輯手法,你對我們的專業應該有信心吧?」
這個倒是還輪不到余尋光來懷疑。
為了打消他的疑慮,聶梵使出自己最後的手段:上分鏡頭本。
「時間趕,所以只畫了火柴人。」她解釋一句,然後從第一幕開始給余尋光解析自己在拍攝時的想法。
雖說在此之前聶梵和林汝芸一直在「玩弄」他,但把整個故事說透之後,余尋光只感受到了滿滿的誠意。
這種用心和誠心令他動容。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