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開始前,葛安淮操著一口熟練了不少的普通話玩笑道:「現場好多熟面孔啊。對部分人來說,我們是第一次合作;對另一些人來說,我們已經是再會了。」
《飛馳救援》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除了領銜主演的裘白、余尋光之外,還邀請到了眾多山城出身的藝人。部分演員只是客串,便不會到達今天的圍讀會。
不重要的不會來,換言之,能出現在現場的,都有重要戲份。
像跟余尋光在《大明奇案》里合作過的飾演杜芊芊的童貝兒,還有張第源、廖源等人,都是被各自的公司安排進來的,是朱思荃前面說過她的「競爭對手」。
其實還有文簡,她還是帶著家裡的新品GG來的,只不過她那是真客串,所以沒來湊熱鬧。
請這麼多知名演員來參演電影,目的很明顯。片方需要演員的號召力吸引粉絲入場,演員方希望能拿到參演大項目的履歷,順便蹭上宣傳熱度,可以說是兩方各有所需。大家也都知道自己拿了錢是來幹什麼的,現場免不了一派和諧。
作為導演,葛安淮首先發表講話:「其實在今天的圍讀會開始之前,我們就跟主演們磨合過劇本內容,部分單人部分的台詞還做過修改。《飛馳救援》講的是山城的故事,為了體現故事的地域性,劇本里的一些台詞都是編劇們有去用山城方言過濾了一邊,是按照山城人民的日常來的。」
當初執導了《群鴉風暴》的三個導演如今都在內地混得風生水起。林勇先在《密信》後,成了內地有名的「工具人」導演;劉兆善於拍動作戲,便在電視劇圈深耕;而善長於出畫面的葛安淮,去年港城電視台付出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給他在港城電影節上拼出了一個「最佳導演」的榮譽。
有時候獎項的作用還是很可觀的。這不,今年巨鹿發行的大製作就以一種理所應當的姿勢落到了他的頭上。
港城這麼捧葛安淮,為的就是他立起來後能帶著港城團隊、帶著更多的港城出身的演員支楞起來,這回朱思荃的角色也是有葛導的存在才能保住。
既然都是拿過A類獎的導演了,又有港城導演的光環,大家對葛安淮便沒有什麼不服氣的地方。連裘白都很配合,全場聽從他的指揮。圍讀會現場,每個人講了一小段自己的台詞,讓同事們熟悉了一下自己的節奏,再花了點時間復盤了一遍劇本邏輯,之後就要上重頭菜了。
《飛馳救援》的劇本圍讀跟其他的不一樣,重點內容放在拍攝方法上。
山城的山火燒得那麼大,如今到底如何來拍,需要導演組和製作方的智慧。
因為圍讀會現場有花絮老師在拍,所以余尋光被安排提出這個問題:「我想知道實際拍攝時,咱們組的景是怎麼運作的。」
葛安淮娓娓道來,《飛馳救援》的拍攝內容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組織演員前往山城,趁著天氣還不算冷,聚集群眾演員,在當地的山坡上拍攝摩托車往返送物資的外景。
第二步:在山城各處取景,拍攝電影後期剪輯需要到的空境和各個角色背後的故事。如余尋光飾演的戴亮的家長里短。
第三步:前往約好的實地,在消防團隊的保護下,在可控範圍內,規範的、使用真火營造出山火燒起時的場景。
既然拍的是山城山火,為了向那些平凡的英雄致敬,劇組還特意提前邀請了一些曾經參加過山火救援的英雄出鏡。
製片人郝望津就開口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專業演員,參與這個項目,我相信大家一定去了解過山城的山火事件,也一定知道本次電影的主題是為了突出人民眾志成城抗災的精神。由於山城地勢特殊,當時火勢太大,熱浪襲人,溫度太高,為了支援山頂作業的消防戰士們,山城本地是出動成百上千輛摩托車和無人機,有許多民間組織自發參與支援救援的,這也是我們劇名的由來。本次的項目投資巨大,我們會把大部分資金放在群演和場景重現上。我們還會邀請真正經歷過山火救援的山城摩博會成員,和那些普通人中的平凡英雄來參與拍攝。現在,有請山城摩博會的副會長來向大家講述當時的經歷。」
余尋光去山城體驗生活時,有在空閒時跟一起開摩的的大哥們聊起救援山火的事。無一例外,在這個崗位上做了好幾年工作的師傅們都有參加過當時的支援。他一開始從網上了解,後來從摩的師傅們的口中了解,現在又在圍讀會現場聽摩博會的年輕機車手們講起那時的故事。
每個人講故事的出發點和角度是不一樣的,余尋光聽三遍,三遍都有不同的收穫。
無一例外,沒人會把功勞攬給自己,大家在闡述完事件的最後一段,都會說:「這是大家的功勞。」
山火特殊,絕不能長久作戰,每一次計劃的實施,都是孤注一擲。
裘白又從中得到了新的感悟。
本次的圍讀只安排了一天,為了達到效果必須趕流程,一群演員除了上廁所,中途都沒怎麼休息。下午,圍讀會的重點又都放在調度方面,各個部分的負責人逐一發言,直到晚上10點結束後大家才一一散去。
余尋光剛起身,就有幾個人偷偷摸摸地站到了他身後。
張第源一把勒住他的脖頸,搞怪的用塑料粵語說:「大師父,吃夜宵去?」
余尋光斜睨著他,「乜大師父呀?」
廖源和童貝兒在後面笑而不語。
余尋光也不意外他們會過來找自己,為了不被張第源勒死,他趕緊答應了邀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