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角色體驗系統[娛樂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三天,《盛陽之下》的單日票房來到5.7個億,其中有3.1個億的票房全部來自綠色版。

比數據來得更早的是被青少年頂起來的熱搜:

#只有14歲以上知道的世界

那一天,無數小孩都在為自己不能看精剪版的《盛陽之下》扼腕嘆息。

憑什麼你們年紀大的有特權?該死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統。

之後,權威票房預測網站上對於該影片的總票房預測就由本來的32個億上漲到了45個億。

也有人關注到了《盛陽之下》的這種票房構成,紛紛開始發文分析:

「《盛陽之下》的案例是小眾文化轉變為大眾文化的教科書式營銷,也是為了迎合市場作出的妥協。有舍才有得,從現在的結果來看,這種妥協是良性的。現成的例子放在眼前——港味十足的武俠片《最後一把刀》難道不好看嗎?可到現在才6億票房的成績,不外乎是武俠作為小眾文化已死。同理可證,如果《盛陽之下》是傳統的純恐怖片,失去了14歲乃至18歲以下的觀眾,哪怕余尋光喊破嗓子,最多也是20億頂天,哪會出現現在可以觸碰到50億大關的局面!」

「《盛陽之下》破50億應該是板上釘釘的,這是通過綜合計算得出的數據。今年的大盤雖然影片多,但是在其他電影或是口碑或是題材限制,只留下了兩三部電影能看。而對比《不過如此》的元素單一,《盛陽之下》的素材豐富得有些邪門了,做法也太聰明。一部電影能將大人小孩網羅旗下,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從《盛陽之下》的製作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野心勃勃。今年的春節檔是缺少工業化的「特效大片」這個類別的。大概是前年的《大夢三千》傷到了資本的底褲,這兩年大行其道的都是一些小成本,高敘述影片。誰能想到今年跑出了《盛陽之下》這匹黑馬!用頂流中的頂流演員,吸引大投資,做大場面,將小眾愛好者和大眾熱點兩手抓,看喜劇的、看恐怖片的、看特效的、看熱鬧的、看流量的……眾多觀眾齊聚一堂,哪怕是沒有涉獵過恐怖片的觀眾,也能有另一個版本選擇。從結果推斷過程,只能說製作方下得一手好棋!」

今年排名榜首的兩部作品口碑都不錯,但中肯的建議肯定是褒貶兼而有之的。有人嫌棄《盛陽之下》不夠恐怖,也有人嫌棄《不過如此》的笑點太低俗、老套。但能在春節檔期出頭,肯定是有更多的人去夸,去宣傳「瑕」不掩瑜的點的。

在一堆中肯的建議中,不意外會有人渾水摸魚,夾帶私貨。

有營銷號裝理中客:「《盛陽之下》是什麼都想要啊,太貪心了。現在把動畫片的受眾群體都拉走了,有沒有考慮過動畫製作公司?這個世界太玄幻,誰能想到受眾一直固定的兒童向電影都能受到成人電影的衝擊。」

也有同期的主創團隊直接發問炮轟:「吃相太難看了,余尋光的嘴臉尤其難看。還說什麼要一起為中國電影的未來做貢獻,合作共贏,那你倒是給我們把排片吐出來。」

在這個大家都在期待《盛陽之下》能爆到哪種地步的時間點,這位業內人士的這種做法,立馬遭受到了群眾的圍攻。

「啊對對對,院線是余尋光開的,他要排片就給,他說給誰上就給誰上是吧?」

「怎麼哪一年都能碰到酸菜魚發羊癲瘋?」

「在,製作電影的時候為什麼不考慮觀眾的觀感呢,我們的要求很高嗎?」

「你別讓我知道你是哪部電影的主創,背後說人,什么小人行為?」

「饞死你了是吧?羨慕吧,你沒有耶!這就急啦?」

當一部電影開始爆火,那麼哪怕是跟風和純口碑,也能吸引到更多原本就對電影沒什麼目的性的人。

春節檔一周結束後,大年初八的凌晨,權威平台公布了《盛陽之下》的首周票房:29個億,其中單日票房最高斬獲6.1個億。

這種數據讓投資,製作和院線都笑開了花。

余尋光當時就接到了康純的電話,這位姐姐在那頭放聲尖叫:「錢,好多錢啊!」

你以為她在給誰打電話?那可是財神爺!

葉興瑜別的不說,火速給余尋光轉紅包。

畢竟他還在沒日沒夜地跑路演呢,勞苦功高。

院線方面更是把自己之前說過的話不存在一樣,給梅雅清、聶梵、余尋光發完紅包之後,果斷壓縮其他電影的排片,分給《盛陽之下》。

又沒人看,一旁呆著去吧你。

在高質量,高口碑,高票房的「三高」之下,有更多人為了一睹這部電影的真容而湧進了電影院,其中多的是兩個版本都看的人。

「按照原審核要求剪輯出來的綠色版到底刪了啥,我高低得看看。」

在這種良性循環之下,電影上映第2周,綜合成績,《盛陽之下》斬獲了42億票房,單日票房最低來到了3.1。初九之後工作群體已經返工,學生也開學在即,票房呈現疲態也是情理之中,只不過平台給最終票房的預測也仍舊提高到了56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