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痴愚(二)
李筱老師帶著三人趕到時,九號祭祀坑上面,恆溫恆濕玻璃方艙已經搭建起來。這是全透明的玻璃房,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防止文物氧化,再次發生兵馬俑出土後褪色、象牙出土兩小時即發黑粉化的損失。
方艙旁邊就是應急保護實驗室,在沖淋間換上防護服後,密大師生四人進了實驗室,再次確認人首蛇身青銅像的三維重構結果。
包括蛇身部分和整個底座在內的半截銅像都處於亞空間中,按照默認算法建模,就會得出這半截銅像「四分五裂」的結論。但如果先用連山學推導亞空間坐標,再進行重構,雖然仍無法探測到底座上的紋理細節,但至少得到了完整的模型。
根據銅像建模3D列印的矽膠保護套已經準備好,按照慣例的流程,除去祭祀坑上面的浮土後,將由研究員系安全帶,吊在方艙中起出銅像;但問題是,半截銅像處於亞空間中,對研究員可能存在危險,而使用機械臂的話,在亞空間中也很可能失靈。
原本的計劃是從現實的一端起出銅像,但這樣存在移動過程中受力不平衡、造成損壞的可能。既然密大的人來了,不如看看從連山學的角度,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李筱對此倒確實有些經驗:「這種處在邊界上的情況,可以利用亞空間的呼吸特性,擠壓亞空間,讓銅像慢慢脫離出來。」
所謂「亞空間的呼吸特性」,其實就是指混沌氣息在夜間舒張、白天收縮的特性。
這種特性產生的原因不明,連山學界猜測與太陽金烏的權柄有關——光在亞空間中會轉換為某種壓制混沌氣息的空間力量。
亞空間的呼吸性表現在許多方面:墜落深度在夜間加深,白天上浮,如果是陰天,則介於二者之間。在絕大部分連山學作品(哪怕是純粹虛構的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這一特性的情節。
這種光並非只能是自然光,白熾狀態的鎢絲能夠產生類似的效果,因此連山學派探尋詭異,都有攜帶高亮度光源的習慣,用以壓制混沌氣息。
李筱當然有所準備,帶來了密大考古用無影探照燈——這不是隱器,也沒有鍊金工藝,只是自帶製冷系統的強光探照燈陣列,使用時附近的人要戴上墨鏡,以防止灼傷眼底。
探照燈陣列打開後,李筱穿上全套防護服,帶羅盤先下,洛書和黎鳴霄隨後,程玖留在實驗室準備支援。
羅盤的讀數緩緩移動,從介於2號位和3號位之間的位置,緩緩移動到2號位,等降低到2號位之下,就可以動手起出青銅像了。
此時洛書還被安全帶吊在空中,但她通過時光的隧道,在1907年先人一步,看到了完整的人首蛇身青銅像。
這尊青銅像一半伸進現實,卡在亞空間與現實的夾縫中,是在2028年第一次發掘九號祭祀坑時,發生坍塌之後的事情。
1907年,人首蛇身青銅像,連同它的底座,還完整地處在深埋地下的亞空間「空泡」中。
在蔣冬藏和鴨子河南側空地上劫後餘生的工人們看來,簡行舟在踩進那個炸出來的坑時,下半身仿佛忽然消失了,變成一個「半截人」,但在工友們衝上去想要把他拖出來時,卻被他打手勢阻止,表示自己沒事。
洛書一直沉入3號位,終於進入了真正的「九號祭祀坑」。
讓她啼笑皆非的是,布置在九號祭祀坑四周,環繞人首蛇身像的青銅擺件,正好構成了一個「桃花陣」。正是這座陣法,在「鬼神紀元」結束以後,把一個亞空間的氣泡封印在了九號祭祀坑,保持了銅像的完整。
在發掘另外八個祭祀坑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玉器都四分五裂,一度讓研究人員大惑不解,因為這些器皿仿佛被故意砸碎再掩埋的一樣。
有猜測說這是因為三星堆文明毀於地震,但洛書以為,真相其實是當鬼神紀元結束,亞空間被現實替代,空間的坍縮和物理規律的變化造成了這些損壞,正如亞空間重新降臨所帶來的海嘯和地震一樣。而2028年第一次發掘九號祭祀坑時之所以發生坍塌,原因顯然是取走的擺件都是「陣眼」。
在「桃花陣」中,洛書終於看到了完整的四十九符文。
一眼過去,她看到的似乎跟連山論壇上的一張圖片並無分別,但這顯然是因為深度還不夠。
這或許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但此刻洛書別無選擇,只能繼續下沉。
4號位。四十九符文終於動了起來,曾經給過洛書一點小小的薛丁格震撼的一號符文「人」「蛇」「樹」,仿佛動畫小人般開始變幻形態。
盯得久了,洛書發現不同變體展現的順序並非無意義,這幾乎就是動畫:「蛇」的身軀上長出「樹」,而「人」是從「樹」上結出的果實——她不完全肯定這裡面的象徵意義,但不得不想起「創世神話」中巴虺、神樹和大乘的頌詞裡面,從有機物進化出智慧的隱喻。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