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假如克蘇魯小說都是紀實文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妣辛反覆描繪那個符號,越描繪越覺得心驚: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為中間——簡單的排布中卻蘊含了術數的奧秘,甚至可以使用這個圖案進行計算。這毫無疑問是一個符文,甚至可能,就是神名。

但庚生自己也不明白這個神名是從哪裡得來。

他是平民,家中傳承些許陶藝,但也就會做些盆缽之類,不曾學過一點文字,唯一的愛好是玩石子,這個符文便是他用石子擺出來的。

妣辛決定用一次祭祀來爭取神的啟示。

祭台在原本的基礎上又搭高了一層,四面點燃的篝火比任何一次都要多,足以把整座祭台照得亮如白晝。祭台中央有一塊巨大的泥模——部落要為新神塑像,但現在還不知道神的形象,那只是底座的泥模。

儀式開始後,他們要在鼓點中澆鑄這隻底座,如果神有所啟示,那麼便會在這過程中回應。

澆鑄的過程由匠人來完成,庚生要做的,是在冷卻後,打碎泥模外范,露出成型的銅底座。

祭祀選在臨近黎明的時候。子夜的混沌氣息雖然更濃厚,但是卻不穩定,經過大半夜的沉澱,黎明前才是溝通神靈的最佳時間。

在四面合圍的山脈的壓迫下,人牲被用繩子捆住手腕,拴成一串,排隊走上祭台。當密集的鼓點響起,祭台外圍的人開始載歌載舞。

妣辛刪掉了頌詞中關於神的具體描述,只留下反覆吟唱的、意為「光榮偉大」之類的通用祝禱——從玄鳥、巴虺到樹神,更換祭祀神靈這件事,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在鼓聲和唱頌詞的歌聲中,匠人們挑著裝有銅液的鐵模上了祭台,開始澆鑄。完成澆鑄後,匠人便離開,而儀式還在繼續。

「咚咚」的鼓點越來越密集,在節奏達到極限時,就會處死人牲,把儀式推向最高潮。

這時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

庚生手持鑿子,在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時候,手起鑿落,把泥模鑿了一塊下來。

人牲還沒有處死,連銅液都還未完全冷卻——這個時候打碎泥模,澆鑄就失敗了,也意味著祭祀失敗了。

沒有人能夠理解庚生瘋狂的舉動,連那些被綁成一串的祭品都不能理解。因為太過不可思議,所有人都呆愣了幾秒,以至於看著他又鑿了好幾下,才反應過來。

敲鼓的人張大了嘴,鼓聲後知後覺地停下來。

主持祭祀的巫們撲上去撥開庚生,妣辛清楚地看到,碎裂的泥模中,尚未凝固的銅液在流出。她不顧燙傷,試圖把泥模拼回去,但顯然於事無補。

再下一個庚日,庚生被處以火刑。他沒有為自己的罪行辯解。

第233章 痴愚(六)

2030年初,九號祭祀坑上面的恆溫恆濕方艙中,在探照燈陣列下,羅盤讀數緩緩降低到2號位以下,可以開始起出青銅像了。

李筱趴在隔板上,連人帶隔板吊在方艙半空中,用特製軟毛刷掃去銅像上的浮土。清理到亞空間中的部分時,她稍微慢了一點。在2號位以下,物質實體還不至於發生明顯的扭曲,但對人的方位感會有微妙的擾亂,就像「折射」一樣,導致操作困難。

好在李筱對此很有經驗了,受到的影響不大。助手已經迅速把現實部分的銅像套進了橡膠保護套,然後「咦」了一聲。

李筱也愣住了:銘刻有四十九符文的底座仿佛剛剛被澆鑄出來,竟然有熔化的跡象,而凸起的符文就像融進了銅水裡,一個一個地消失了。

她雖然大驚失色,但還保持著冷靜:在亞空間中,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她試圖向助手確認是否看到了一樣的情形,卻發現自己不認識旁邊的人。

她不是帶學生來的嗎?

這時候方艙中傳來秦桓教授的聲音:「出了什麼問題嗎?」

李筱直覺有哪裡出了問題,但記憶告訴她一切正常。頭頂是正午的陽光,她正在試圖起出一尊缺失上面銅像的青銅底座。

她下意識回答:「秦教授,這底座看起來是澆鑄失敗的半成品。」

1907年的鴨子河南側空地上,簡行舟踩在一個炸出來的坑裡,裡面有一些碎裂的陶器。如果他再往裡深挖一點,這尊青銅底座就會提前面世,但彼時他完全處在劫後餘生的慶幸中,沒有在意這些看起來並不值錢的古物。

「歷史檔案頻道:京城時間2030年1月24日,三星堆九號祭祀坑發掘告一段落,本台記者採訪到地質大學考古系教授秦桓、李筱,有請兩位老師為觀眾朋友們揭秘九號祭祀坑發掘成果。」

「(秦桓)九號祭祀坑其實只發掘了一小部分。這裡的岩石層非常特殊,存在斷裂、扭曲的痕跡,非常容易出現坍塌,又曾經被炸開過——應該是上世紀蜀鋼護廠運動中,炸藥被工人搬到空地上後,意外引爆造成。」

「這種情況下,經過研究,我們決定暫時封存,等到以後技術有了進步,再重新發掘,以免反而造成破壞。因此,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我們的收穫並不算多。至少大家想要的文字是沒找到的(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