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芍藥月季[花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是的,他們的滑速一直不快。

尤其在葉紹瑤的發育後期,兩人的速度和單人滑時期有天差地別。

這和體力有直接關係,到最後一個托舉結束,他們幾乎沒有餘力支撐自己繼續接下來的動作。

用葉紹瑤的話來說,能夠掐著時間完成所有舞蹈動作,全憑肌肉記憶和堅強的意志。

她說不清在節目後段走了多少冰,為了給技術動作留出體力,銜接部分只能應省盡省。

「滑行速度太重要了,這是裁判乃至外行最容易判斷的得分點。速度慢,就是基本功不紮實。」

兜兜轉轉,又來到重新鞏固基本功的環節。

但國外的訓練方式很新穎。

重新回到冰場時,格林已經準備好訓練道具。

「降落傘?」

她沒有否認:「和降落傘的原理一樣,增加阻力。」

場上的學員穿戴展示,腰帶束緊,阻力傘像一條尾巴拖曳在地上。

滑行起步,不斷加刀,傘葉被帶起的風撐開,在身後遙遙飄動,一旦減速,又懶惰地墜在冰面不想走,成為礙事的包袱。

「這套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滑行速度,還可以鍛鍊你們的腰腹核心力量。」

如果沒有強大的核心,只怕會被阻力帶倒。

第一次嘗試,葉紹瑤在場邊做好道具調試,一個蹬冰,幾乎紋絲不動。

這比想像中要困難些。

阻力傘完全張開的大小不亞於一把晴雨傘,腰部能感受到它在空中的浮動,像一隻無形的巨手,在她的身上牽起操縱的線條。

她覺得,這比腿上綁鐵坨還要費勁得多,只是滑了兩圈,就像走過萬里征途一樣漫長。

「發育之後的身體會變笨重,提不起速度是正常的。你們需要嘗試新的方法,既要確保全程滑速不受影響,又能留有體能保持高強度的技術輸出。」

冰上的速度訓練很有成效,每次摘下阻力傘,葉紹瑤撒丫子就往冰場裡躥,腳底像抹了油,腿部肌肉絲毫沒有酸痛感。

「我好像長翅膀了。」她飄飄然。

……

夏初,容翡那邊休整好,和張晨旭重新踏上外訓的航班,轉機途中,幾人在蒙城見了一面。

他們的第二趟航班定在明天下午,容翡大慈大悲地說,她特地選在這裡降落,來看看第一次跨洋留學的萌新。

葉紹瑤當時還蠻不樂意,明明一趟直飛的事,她現在還得花功夫親自接駕。

「這是你們住的地方?」

計程車穿過鬧市,拐入僻靜的居民區,小徑不寬,只能容兩輛車並肩駛過。

但每家每戶的裝修都很氣派,多是兩到三層的小樓,院子種上不同科屬的樹木,街邊打上一米高的木柵欄,沒人進出的時候,木門總是鎖著。

「那家就是。」葉紹瑤給她指了指最高的那棵樹。

那是維德太太家後院的水杉樹,比他們的房頂還要高,她和季林越偶爾站在天台欣賞風景,水杉的樹葉觸手可及。

「那棵樹還沒抽芽的時候,維德太太還拜託季林越爬樹剪剪老枝。」

說到這個,葉紹瑤就像打開話門,和容翡分享留洋生活的瑣事,幾次三番提到自己的房東。

維德太太的丈夫在孩子未成年時就死於傳染病,兒女長大後在M國定居,也各自有了家庭。

葉紹瑤問:「他們沒回來過嗎?」葉紹瑤想到剛來到這裡的場景,吧檯的金屬架只掛了一隻水杯,包括主人的其他生活用品,都只有一件。

「回來,為什麼要回來?遠走高飛才好。」維德太太說。

她是個很獨立的女性,所以希望孩子們也能獨立生活。

所以不是子女們遠走高飛,他們在成年之後就被趕出了家門,自力更生。

但對於葉紹瑤和季林越,維德太太又是另一番說辭。

她擔心兩人的安全問題,特別設置了門禁時間,晚上六點前回家吃晚飯,十點必須鎖上家門。

「聽起來是個彆扭又古怪的老太太。」

是有點古怪,畢竟誰還會在一把年紀的時候,聽著搖滾樂彈貝斯。

用的老式唱片機。

帶著老花鏡彈。

車載音樂放著林肯公園的新專輯,葉紹瑤能哼出《WaitingfortheEnd》*的副歌旋律,這就是維德太太最喜歡的歌。

容翡卻不知道這個,她的心裡一直忐忑:「我和張晨旭借住一晚,會被拒之門外嗎?」

她只顧給葉紹瑤一個驚喜,其他的都沒考慮。

「當然不會,」葉紹瑤說,「我出門前和維德太太報備過,她說,我們辦派對都沒關係。」

沒有晚訓的時間很難消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