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坐得遠的同學聽到這話,也好奇地看了過來。
葉嘉宜淡淡瞥她一眼:「過稿了,也發表了。只是我為什麼要跟你說?」
「什麼時候發表的?那以前怎麼沒見你說?」吳芷明顯不信。
葉嘉宜旁邊的秦蓁沉下臉來:「人家想低調不行啊?以葉嘉宜的寫作水平,發表幾篇小說很奇怪嗎?」
這姑娘說話英姿颯爽,做事乾脆利索。軍訓期間不允許走讀,她跟葉嘉宜一個寢室。大概是同類相吸,兩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好友,同進同出。
「低調,那怎麼現在又說了?」
不遠處一個戴眼睛的女生轉過頭來,問葉嘉宜:「葉嘉宜,你的文章發表在什麼刊物上,能讓我們拜讀一下嗎?」
她叫何月明,高中時曾在報紙上發表過幾首詩。她對宋靜芝的作品不置可否,倒是對葉嘉宜在寫作課上寫的兩篇文章。
她這樣問,應該純是好奇,不含有惡意。
葉嘉宜淡淡地對吳芷道:「我不說是因為你沒問。現在問了,我不就說了。」
她又對何月明笑道:「樣刊放在H市的家裡,沒有帶來。文章分別刊登在《收穫》九月刊、《小說月報》十月刊,《十月》十月刊里,筆名都叫嘉禾,你去圖書館應該能找到。」
她前世的筆名就叫嘉禾。
當然,她這筆名跟某影業無關。
古人在豐收的季節,會舉行一種叫做「嘉禾祭」的儀式,用來感謝神靈的恩賜和保佑。在祭祀儀式中,人們會用精選的五穀雜糧製作成各種形狀的餅乾,象徵著豐收的莊稼。後來這個詞語就逐漸表示豐收和吉祥。
如《宋書符瑞志》有云:「嘉禾,五穀之長,王者德盛,則二苗共秀。於周德,三苗共穗;於商德,同本異穟;於夏德,異本同秀。」
前世,她希望自己的寫作事業能獲豐收,事事吉祥。
這輩子,除了這些含義之外,她也誠心感謝神靈的恩賜和保佑,讓她能重活一世,擁有健康的身體,漂亮的容貌,聰明的大腦和疼愛她的人。
所以投稿的時候仍然用了這個筆名。
「九月刊?」何明月十分吃驚,「你暑假就投稿了?」
「嗯。」葉嘉宜點頭,「高考完就寫了幾篇小說投稿,沒想到就發表了。」
「哇,《收穫》《十月》《小說月報》全都是全國性出名雜誌。你的小說竟然能登上這樣的雜誌,厲害!」秦蓁道。
「承蒙各位編輯的賞識。」
聽到這話,那些不服氣的同學也說不出話來。
如果只是一家雜誌,還有可能是像宋靜芝這樣,家裡有長輩在這家雜誌社,或認識這家雜誌社的人,走了後門。
這麼多家雜誌都過了稿,那只能說明葉嘉宜文章的水平確實厲害,都能入大雜誌編輯的眼。
「一會兒我一定去圖書館,拜讀大作。」有些同學態度熱絡地道。
作戲誰不會?葉嘉宜很謙虛地一笑:「大作不敢當,還請多多指教。」
下課後許多同學都直奔圖書館,果然在那些雜誌上找到了署名「嘉禾」的小說,讀過之後都心服口服。
不得不承認,宋教授對葉嘉宜同學的文章點評得很到位,確實是文筆好,立意佳,寫作水平是相當的高。
雖然有些小說的主題不夠深刻,但又不是大文豪,對於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小姑娘來說,寫得這樣已經夠好了,完全夠水平刊登上這種全國性大雜誌。
宋教授聽聞此事後,找了這些文章看過,在課堂上又誇讚了葉嘉宜一番。
吳芷見王影安的目光越來越多的落在葉嘉宜身上,她心裡暗恨,在班上大聲道:「大家看了網絡上的那篇《夢今生》了嗎?我覺得比《第一次親密接觸》還要好看。我強烈推薦!咱們是新時代的文學青年了,網絡上的優秀小說咱們可得看看。」
葉嘉宜寫的那些小說,她都看了,寫的都是現實題材。深刻倒是深刻了,可吳芷覺得太過嚴肅深沉。現在年輕人誰還寫這些東西?一點也不時髦。
她要向大家推薦《夢今生》,大家一定會喜歡上這篇小說的。
葉嘉宜聽了這話,面露古怪。
《夢今生》,不是她在網絡上發表的小說嗎?
現實題材和網絡文學還是有壁的。別的且不提,前者基於現實,要反應社會現實,剖析人性;後者更加天馬行空。
作為一個網絡寫手,她更習慣後者。
更何況,第一篇有影響力的網絡小說已於今年三月就誕生了,年輕人喜歡之餘,就想在網上找找代餐,正是她可以出手的時候。
所以技癢之下,她就寫了一篇中篇小說,起名叫《夢今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