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十年代我要搞錢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因為本就是當地人,適應當地生活,又有親朋在身邊,比較呆得住。

另外讀書有資助,這對有想要讀書,家庭卻又無力供養的孩子來說是有極大誘惑力的。

而且,回到當地教三年書,工資待遇也比照著鄉小學教師的待遇來。

這就很可以了,至少比不讀書,留在村里種地強。

因此絕大多數讀不起書的孩子都願簽這個合同。

不過關鐸資助的區域主要是當年他父母插隊的地方,即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冰島村,離這裡相距甚遠。

所以當葉嘉宜說出這個資助辦法時,王海的欣喜可想而知。

這是一舉幾得的辦法。

他們扶貧辦除了提高經濟水平外,覺得最難解決的就是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

偏遠山區沒有小學,孩子要讀書,每天要走幾十里山路;建了小學找不到老師;當地孩子讀到初高中,因為家庭無力供養,只能輟學。

因為沒文化,扶貧辦就是想傳授些先進的種植經驗,讓當地種植適合的經濟作物,也往往因為當地人掌握不好而夭折。

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現在有像葉嘉宜、關鐸這樣的人出錢資助,送孩子上學,再讓高學歷的孩子留在當地當老師。

如此良性循環,只要三代,就能讓當地人的文化水平提高一大截。

王海把這方案一說,和森眼眶一紅,差點掉下淚來。

他兒子,就是考上了縣高中,家裡卻無錢供他上學的孩子。

當時兒子沒說什麼,默默把錄取通知書收好,反過來安慰家人,說他已經上到初中,是村里難得的高學歷的人了,他沒有遺憾了。

可晚上,他聽到兒子小聲抽泣的聲音。

這讓他難受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

現在,兒子能上學了?

唯一的條件是,等他上完高中,或讀完大學後,回村里當老師,每個月有二三百塊錢的工資?

這是限制條件嗎?這是財神送錢給他們吧?他們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百元。

他有點不敢相信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那她有什麼要求?」他謹慎地問道。

「她想買你們村裡的茶葉。每年,你們賣給茶廠後剩下的茶葉,她都收購。」

王海說到這裡,頓了一下,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些古怪:「她說,今年的新茶,五元一公斤收購;以後茶廠的收購價漲了,她也會漲,就跟著茶廠或者外面的收購價來。唯一的要求就是,她有優先購買權。」

後面的話和森一時沒聽懂,他滿腦子充斥著「五元一公斤」這句話。

「五元一公斤?她全要?你沒聽錯?」他拿著菸斗,瞪大著眼睛問道,手指有些顫抖。

要是他們村的茶葉都賣出去,五元一公斤,無需別人資助,他自己都有能力供兒子上高中!

「沒聽錯,就是五元一公斤,你們有多少她要多少。」

和森激動起來。

他「騰」地站起來,手忙腳亂地穿上鞋子:「那還等什麼?我這就去通知大家把茶葉準備好。王科長你放心,我一定讓大家把最好的茶葉拿出來,不拿差的糊弄人家。」

王海做扶貧工作多年,很理解和森此刻的心情。

他這是怕葉嘉宜變卦,恨不得當場交易,把茶葉變成現錢。

但現在雖只有八九點鐘,村里不通電,大家嫌點燈費油,早早就睡下了。

「別急,你聽我把話說完。」他一把揪住和森的衣服。

「說什麼?」和森問。

王海把後半句話又重複了一遍。

和森把眼睛瞪得跟牛眼一樣:「你是說,每年她都收?全部都要?而且如果茶廠的茶漲價,她也跟著漲?」

「對。」王海點頭,「唯一的要求就是她有優先購買權。就是說,在別人和她出一樣的價錢的情況下,你必須先賣給她。」

「那當然賣給她啊。就是沒有這一條,我也得買給她。她做這麼大個善事,願意出錢送我們的娃娃上學,願意出錢給我們建學校,我們要是再甩開她,把茶賣給別人,那還是人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