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臣奪妖妃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內廷的人也在尋找龜息丹。

難不成是坤寧宮的人

青儷送女冠出去,只留李瀛端坐案前,殿中寂靜,忽聽角檐下化冰滴滴答答,淌進窗縫。

今日是正月廿九,孟春已至。

她將案上宣紙投入琉璃盞中燒了,抽出一張薄紙,裁成小片,落下幾筆,捲成細管,穿入簪中。

連帶著幾件首飾物件一齊放入匣內,碼得齊整。

對歸來的青儷道:「雖說年節已過,此時送年禮有些遲了。到底是母家,不可怠慢,花些銀子打點守端門的小黃門,命他們幫我送去李家。」

青儷領命而去。

李瀛照舊提筆,慢悠悠地抄經。

不過少日,皇室子弟為了討好紅顏點燃磷火傷及百姓,這件秩事逐漸在朝廷民間傳開。

鎬京人記憶中的先太子光風霽月,品行端方,即使做出這等混帳事,也是被引誘的,換句話說,罪過不說全部,至少大半都在那位紅顏身上。

有人輾轉打聽到,那位紅顏,便是宮中妖妃。

民怨一起,不知廛里有多少人在議論此事。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李瀛已經習慣了。

當今皇帝不是昏君,且踐祚不久,皇權不穩,顧忌輿論,有陣子不來玉芙殿了。

玉芙殿冷冷清清,積雪漸融,滴滴答答聲不絕耳語,兼敲磬聲空靈,越發像座冷宮。

在這個風聲鶴唳的關頭,李瀛在殿中砌了紅泥小爐,底下堆了薪火,噼里啪啦地燒。

她和玉芙殿的宮人一起圍坐在黃花梨八仙桌旁,桌上次列四時蔬菜,兩味生鮮,四味葷菜,並數味香料。

小廚房調了一道狼桃花椒鍋底,在爐中沸騰翻滾,香氣四溢。

德茂踏進玉芙殿,卻沒看見通傳的宮侍,蹙眉,心道玉芙殿宮人竟然如此怠職。

再往前幾步,嗅到一股花椒的辛香氣,一打眼,竟然看見一群人圍著熱熱鬧鬧地吃古董羹。

李瀛坐在其中,髮髻簡單盤起,不飾點翠,面容被鍋氣熏得微紅,嘴巴殷紅,眼睛還是亮亮的。

她放下雙箸,帶著一群人起身來迎:「德茂公公來了。」

德茂說了幾句話,簡而言之,便是要她

這段時間好好待在玉芙殿,靜心參佛,半步不得出,直到太平觀女冠離宮為止。

又是禁足

半點意思都沒有。

李瀛從善如流地接受了,不用去寶相樓禮佛多好,省的被燭火熏得眼睛都睜不開。

外面流言沸騰,德茂來時猜度李妃娘娘必然囿於謠言,暗自傷神。今日一見,便知自己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這位娘娘,哪裡是會擔心流言的人。

坤寧宮。

皇后從宮務中抬首,淡聲問蘭娘:「這次的事,是你做的」

蘭娘剛剛哄睡小公主,身上還帶著乳酪般的甜香,擦上皂角,在盥洗盆中淨了手,又是萬年不變的皂莢清香,慢聲回答:

「娘娘誤會了,百姓也是人,他們受了委屈,自然要聲張出去,奴婢如何阻攔。」

皇后看她一眼,道:「是麼」

百姓申冤,合情合理,只是,犯錯的是趙煜,輿論針對的,卻是李瀛。

要說幕後無人主使,她不信。

皇后聞著那股二十年如一日的皂莢氣息,緩緩閉目,不再說什麼,揮手讓蘭娘下去。

她不殺李瀛,卻也不願幫助她,更不可能救她。

生死有命,且看李瀛的造化吧。

李瀛果真命硬。

沒過幾日,那戶原先態度強硬的人家不知怎的,竟然撤了訴狀,再不提太子點燈之事。

既然事主都不在乎了,民間流言也逐漸平息。

只是少數頑固的臣子仍然稱李瀛為禍水,底下議論她蠱惑父,蠱惑兄,又蠱惑弟,皇室父子、兄弟皆為她所誤。

很快,他們就顧不上議論李瀛了,一夕之間,考功司上下官員大多被革職,刑部秋官兼任正主官,定官員年考於二月十五。

鎬京官員一年中,衙門點卯不足兩百天者,直接降職削爵。

何其突然,打得朝野上下措手不及,尤其是鎬京中的舊士族,此時自顧不暇,忙著聯繫家臣商討對策。

惟有一戶貴胄士族還算鎮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