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舊時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但弄堂回不去已成事實,五年級最後兩個月的課還是得上完。

搬家之後,桑悅每天早上要提前一個小時出門,坐上去往市中心的公交車,踩著點趕到學校。

相比之下,沈照清就比她輕鬆一些。他外公外婆家住在老西門,也就是城隍廟附近。小時候他們經常一起走去城隍廟玩的,距離弄堂不算遠,坐公交到學校的話也就10來分鐘。

兩個車站在不同方向,但沈照清經常會提前一點去桑悅下車的地方等她,再一起去學校。時間不用刻意商量,大部分情況都是卡點到。

放學他也跟著桑悅走一段,送她上車之後,再自己步行回他的外婆外公家。

桑悅覺得他這樣太累太麻煩,說了好幾次,讓他別等,但沈照清少言寡語卻非常固執,一意孤行,桑悅就懶得管他了,隨便他想怎麼樣。反正這樣的日子也沒有多久了。

隨著天氣一天天熱起來,畢業臨近,桑悅他們班開始流行起了寫同學錄。

2007年,沒手機沒手機的小學生還是占據了一大半,紙筆記錄下的座機電話,好像才是朋友之間能永不失聯的紐帶。

桑悅央著羅英給她買了一本活頁同學錄,去班上拆開,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張,想讓大家幫她寫寄語。

第一個肯定是先給宋書豪。畢竟他們倆關係最鐵。

宋書豪很給面子,「唰唰唰」,給她正面個人愛好信息之類的全部填滿,反面的寄語也寫了整整一頁。

桑悅感動得不得了,仔仔細細看完他寫的祝福,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用義薄雲天的語氣豪邁說道:「宋書豪,咱們得保持聯繫,要經常見面啊。」

宋書豪推推眼鏡,爽快地答應下來:「行啊。你有空就Q.Q找我,打電話也行。」

北小的學生大多住在附近,升學也會升到周邊的初中去,最遠也不會離開市中心的黃浦區。宋書豪就是這樣。但桑悅搬去了楊浦區,以後肯定要去楊浦上學的。無論如何,兩人都沒法繼續在一個學校了。

桑悅年齡尚小,但因為看了太多小說和影視作品,對一切未知都已經沒什麼信心,只能反覆用承諾來盡力維護這段遠距離友誼:「一定啊,我會經常約你去玩的。以後我們還要一起去世博會呢。你千萬別忘了。」

兩人在午休時間說話,雖然教室里很吵鬧,但因為方圓坐得不遠,還是聽到了他們倆信誓旦旦的約定。

等桑悅發同學錄發到她旁邊時,方圓一聲不吭,「歘歘歘」幾下,當眾撕掉了那張同學錄。

見狀,旁邊的同學都忍不住驚嘆地「哇」了一聲,紛紛將好奇的目光投向兩人。

桑悅:「……」

她一句話都不想再和方圓說了,乾脆利落地扭頭就走。

……

2007年的暑假,是桑悅人生中第一個沒有在弄堂度過的暑假。

兩室一廳將近八十平的房子,比弄堂那二十來平「螞蟻窩」寬敞了太多,但鄰居全都不認識,小區周邊也沒什麼好玩的地方,她沒地方可以竄弄堂,只能和外婆一起老老實實呆在家裡。

外婆到哪裡都要每天念佛,羅英把大房間給了她和羅枚,連帶著搬來的五斗櫥也一起塞進去,請來的佛像就從原本閣樓的架子上挪到了五斗櫥上。

桑悅他們一家三口則是在小房間裡擠擠。

除此之外,周駿才回了自己家,羅敏也帶著薩薩去和薩薩爸爸團聚。而早在動遷通知書下發的時候,賀雲皎已經開始看房子。

羅莉和她老公在菜場附近有個小棚屋,早先為了弄出一個臨街的攤位,把石庫門裡的屋子劃成了兩半,一半做攤位,另一半做成房間,但實在小得可憐,不僅沒窗,除了放了張床,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夫妻倆就在這裡住了幾十年。

賀雲皎沒地方睡覺,從小就只能住在外婆家。

現在外婆跟著桑悅回家了,家裡沒有多餘的床,要擠的話就得打地鋪。賀雲皎單位在長寧區,距離楊浦區又遠,十分不方便。

她工作數年,算了算手裡的積蓄,東拼西湊,問羅英借了一點,動作很快地到長寧去買了套二手的老房子,搬離田書秀身邊,一躍成為整個家裡第一個買房的人。

一場動遷,將原本熱鬧擁擠的一家,拆得七零八落,四散分離。

像暑假裡的工作日,桑悅爸媽要上班,羅枚也要上班,只剩下桑悅和外婆兩個人在家。

桑悅沒事幹,只能看電視。

她爸爸喜歡看電視,家裡一直接著有線,至少節目比外婆家多很多。

搬家過來短短几個月內,桑悅對電視劇的涉獵範疇逐漸拓展。從原先的瓊瑤劇、韓劇、戲說歷史劇、以及各類外婆喜歡的抗戰片,擴充到了湖南衛視播出的台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