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易大人是山東省的按察使。」
不知何時,朱又華醒了酒,附在唐瓔耳畔小聲道:「這位小易大人雖說承旨三品,卻無心官場,反而對農作物很有研究,在青州這塊地兒,比他老子還得民心。」
他似乎生怕自己不夠坦誠,絮絮說了許多,恨不能將朱啟溫的生平講與她聽。
朱又華又酌了一口酒,慨道:「去年蝗蟲過境,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小易大人便閉了門開始研究抗蝗的肥料,卻一連嘗試了三個多月都未見效果,直至加了一味香肥......」
他神秘一笑,眸中盛滿星光,「那香肥不僅能令土地起死回生,更能令莊稼百蝗不侵,今歲一到,各家的收成都比去歲遠高了三成還不止,小易大人也因此被百姓當成了救世主。」
這麼神?唐瓔表示懷疑。
田利芳聽後卻眼睛一亮,跑去對桌將易啟溫拉到一旁就攀談起來。
易啟溫原先還有些反感,可聊了幾句後卻發現田利芳此人雖然穿著磕磣,行止上微有些魯莽,於農學上卻頗有研究,兩人越聊越投機,聊到最後竟隱隱生了結拜之意。
唐瓔慨然,他倆倒是志同道合,一個喜歡琵琶,一個愛好研究農作物,偏生都不愛當官兒。
談及那味「起死回生」的肥料,田利芳疑惑道:「你那肥料當真如此神奇?」
易啟溫啼笑皆非,「當然不是!」
說起這個,連他自己都感到有些茫然,細細回憶起去歲的場景。
「去年蝗災時,我將自己鎖在房中研製抗蝗的肥料,連按察司都很少去。堆肥、骨水、畜糞均試過了,這些東西縱然能使土壤情況有所改善,卻遠遠達不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如今青州地里的莊稼能長得這般繁茂,俱是香肥的功勞。」
田利芳還是有些疑惑,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眼見為實,遂提議道:「易兄若是得空,可否帶我去你地里看看?」
易啟溫答應得很爽快,「沒問題!」
這時,一名小廝突然來報,說是按察副使來了。
席間地位最高的易顯吩咐,「讓他進來。」
須臾,一位年約三十歲上下的男子走了進來,他眼尾微有些褶皺,眼睛深邃,鼻樑高挺,帶了些武人的長相。
見了此人,唐瓔渾身一震,竟是崔明和!!
崔明和是古月的夫君,亦是已故靖王的舅舅。嘉寧二十年,古月因殺害楚夫人被黎靖北流放,他亦「自請降職」隨妻去了惠州。
古月姐姐如今仍在惠州,他為何會出現在此?
唐瓔不解,忽而想起黎靖北在南陽宮說過的話——
「去青州吧,和田利芳一起,那裡自有你想見的人,想了解的事。」
想見的人……莫非是?!
她強忍住內心的激動,平靜地朝崔明和行了個禮。
崔明和見了她顯然也很驚訝,然而此時不是敘舊的時候。
他是按察副使,遇事本該向易啟溫匯報,是以他甫一接到易啟溫在酒樓的消息便匆匆趕來了,可若巡撫也在,自然該巡撫最先了解情況。
思及此,他轉向易顯——
「稟大人,諸縣有一農戶,諢號辛老五,兩個月前死了兒子,兒子死後沒多久,他家的農田又離奇裂開了,便聲稱自己的兒子是吃了地里的莊稼死的,又說小易大人的肥料也有問題,遂跑去縣衙上訴,兩個月後,因不服縣令、州府的判決,竟直接告來了按院。」
聽著崔明和的講述,易顯的臉色越來越沉,易啟溫則是一臉茫然。
「那辛老五妻早逝,也沒讀過什麼書,平日裡就和他兒子辛詢守著自家那兩畝地過活,是諸縣最早施用香肥的一戶。」
見兩位易大人沒有說話的意思,崔明和續道——
「後來辛詢一死,地一毀,他當即就將小易大人告上了縣衙,結果卻被知縣以尋釁滋事的由頭打了一頓,他不服判決,又訴到了州府,州府那頭受理完亦沒給他個滿意的答覆,悲憤之下,他竟鬧去了按院。」
易啟溫本就是按察司的長官,如此一來,辛老五竟是要逼著他當面對峙。
饒是如此,這位小易大人自始至終都是一副愕然的模樣,也不知道是真不清楚還是假不清楚。
崔明和:「那辛老五還說,若是易大人避而不見,他便要上京告御狀。」
易啟溫覺得莫名其妙,方想說點兒什麼,豈料易顯比他還激動——「放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