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秦疏真的不想嗎?
不想的話,又為何要不遠千里奔襲而來?明知道只能停留一兩日,為何還要來?又為何要在離去時頻頻駐足回首,不願奔馳呢?
見錦晏興致缺缺,他便又說道:「新的千里眼,就那麼送給他了?」
聽到這話,錦晏不由嗔了他一眼,語氣也頗為無奈,「哥哥,我親手製作的第一個給了阿父,第二個給了你……」
「好了好了,我就隨口一說。」蕭錦安忙道。
得了便宜還賣乖,這是他一貫以來的風格。
他沒注意到,就在他討饒道歉的時候,他的好妹妹眼裡卻閃過了一抹狡黠。
北地之外,西行路上,黑衣少年圍火而食。
當肉烤好,他要填些輔料增香時,卻在行囊中發現了不屬於他的東西。
千里眼?
不。
這並非他昨日所玩之物。
一番小心把玩後,少年低頭笑了。
手中物被他藏於心間。
這又如何不是他的東西呢?
這就是他的。
第837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119)
年尾來得很快。
好似秦疏剛走沒多久,大雪便封了城,入目皆是白,雪白成了北地的主色調。
然而在王府的溫房裡,卻有一些綠色的幼苗頑強地生存著,像是生活在寒冷之境的百姓,矗立在嚴寒之中的軍人。
長安來人又在催促了。
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來人了。
錦晏總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很快她就想了起來。
曾幾何時,長安來使是為了催促她入長安為質,而如今卻截然相反,那裡成了她的家,阿父阿母和哥哥們都在那邊等著她回家。
錦晏回了長安,蕭錦安卻堅持留在了北地。
他口口聲聲說不喜歡長安,那裡的人都滿肚子花花腸子,他懶得應對那些笑裡藏刀的臉,也不想摻和進大臣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陰謀裡面。
可他真的不想回去嗎?那裡是錦晏的家,也是他的家,也有他的阿父阿母和兄長們,有看著他長大的叔伯親故。
他只是想替錦晏守著家,替天下守好北地。
一年又一年。
歲歲年年。
……
大安三年,夏。
新朝建立不過三年,天下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被後世稱為盛武帝的蕭羈在登基之初便開始推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對在前朝戰亂和自然災害中嚴重受災的地方還免除了稅賦,同時又在天下大力推行曾在北地施行的有利於民生的種種政策。
上天仿佛對盛武帝格外照顧一般,在這幾年間裡,除了東方兩郡發生了兩次水患,整體上可以說是風調雨順,糧食也得到了大豐收,百姓家中有了餘糧,日子過得好了,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這時,人們又想起了盛朝建立之前聽到的那些傳言。
天命在北。
新朝建立,這個預言便已經得到了證實。
可要細細想來,卻發現天命不止在英明神武的天子身上,更在尊貴無匹的長公主殿下身上。
究其根源,簡直十天十夜也說不完。
可天下人當真心裡沒有數嗎?
當農人駕馭著不知道改良了多少次的犁,握著輕巧鋒利而便捷的農具,灑下畝產比他們記憶中高出數倍的優良麥種,捧著熱騰騰香噴噴的烤土豆,年幼的孩童握著樹枝在泥土上寫下一個個稚嫩可愛卻正確的字時,他們都知道,這並非來自上天恩賜,而是長公主的仁德。
當學子翻著輕盈雪白的紙裝訂成冊的書籍,坐在溫暖安靜又亮堂堂的圖書館裡汲取聖賢思想,在便宜而珍貴的紙上寫下自己所思所想,為了應對每月一次的考核絞盡腦汁時,他們
知道紙非天賜,而是長公主帶著墨家弟子鑽研了很多個日夜後辛苦做出來的,書籍是,圖書館也是,就連能讓他們實現政治理想的科考也是。
農人,匠人,學子,士人,醫家……
皆是如此。
於當世而言,文治武功皆強勢,開疆拓土安天下的盛武帝已是十分難得,而長公主,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