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幾日,判決的文書下來,說是聖上容情,念過往勞苦,判處幾位考官發配邊疆,受賄所得充入國庫,其餘參與者、失察者悉皆按罪量刑入獄。
江起聞為幾位落榜試子出頭,不惜得罪朝中數位大官,至今日案情水落石出,名聲已傳遍了半個臨安城。
***
「江大人,恭喜。」
此案了結,江起聞辦案有功,從大理寺左少卿直升為了禮部尚書,官居正三品。補了已發配邊疆的副考官,原禮部尚書徐事垣的缺。
江起聞站在城牆之上,將目光從城門口緩緩駛出的押送隊伍中收回。
「托殿下的福。」
我上前一步,朝城牆之下望去。
昔年的幾位大員,皆身著囚服,手帶鐐銬,蓬頭垢面。或因上了年紀,步子也邁得艱難,搖搖晃晃顫顫巍巍。其餘家眷,忍不住啜泣,走走停停,叫押送官兵一通斥罵鞭笞。
我道:「江大人可是覺得婦兒無辜。」
江起聞一臉平靜,「既享了這富貴,又何談無辜?這些家眷不事生產,卻衣錦繡食膏粱……既依附他人而生,便早該做好把命交到別人手裡的準備,如今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我道:「可是,出生何處,嫁給哪戶人家,又豈是她們能夠左右的?」
「下官在大理寺當職八年,經手之案數千,」江起聞收回目光,「人人都愛話自己是身不由己,可律法如此,處處容情,則處處都是冤屈。懲罰太輕,則總有人以身試法,長此以往,法之威嚴何在?殿下心善,但有時,惡未必不是一種善。」
我本來只是隨口一問,如今他這樣說,卻忍不住繼續道:「江大人所言之善,是大善,可本王覺得,大善之下,那些無法左右自己命運的人,便只能在人世之中受盡飄零困頓之苦,又豈言公平?」
江起聞道:「可這世間本無公平。有人因戰亂妻離子散,有人生於太平,一世安穩。這些受牽連的家眷,本就享過半世榮華,比世上那些窮苦百姓,生來已不公平太多。人間荒唐事,下官多年來已見過許多。」
江起聞低下頭,眼中閃過一絲自嘲。
「窮未必是善,富未必是惡,可富貴總是少數,富若為惡,則引萬民之怒,大多數人生來已苦,喜歡權貴跌落沉泥,方才除了口惡氣,才願接著埋頭過苦日子。為朝臣,則依朝綱,朝綱如此,下官引為圭臬,不疑半分。」
律法朝綱,也不過是為天下安穩,落在個人身上的賞罰權重,有時也不那麼重要了。
他說得倒也沒錯。
只是……
「江大人這樣說,讓本王覺得你心中有恨。」
江起聞道:「下官差點被人摘了腦袋,不恨才怪了去。」
我失笑:「本王失言。」
「只是下官自入職大理寺以來,兢兢業業事必躬親,唯恐疏忽以至錯案,如今卻因這錯案高升,往日勞苦反倒成了荒唐,時也,運也……」江起聞聲音放緩,說著微微一笑,又搖了搖頭,「命也。」
我道:「江大人的勞苦,父皇一直看在眼裡。人事已盡,江大人此番高升,是水到渠成罷了。」
他道:「是托殿下和林修撰的福。」
我笑道:「是林修撰托江大人的福罷。」
林承之此番被借調進大理寺,協助江起聞一同破了這科舉舞弊案,江起聞在奏摺上多誇了他兩句,說他有斷案之才,加之左相楊兆忠一力舉薦,我父皇便直接將江起聞這缺讓給了林承之坐,連跳兩級,實在好運。
江起聞聞言一笑:「殿下說得不錯。下官等下便去找林左少卿討酒喝。」
他嘆了口氣,有些意味不明地接著道,「林左少卿初入朝堂,皇上親賜御筆,又得殿下青睞,如今連楊相都不吝誇獎,可謂是平步青雲,委實令下官妒忌了。」
第36章
此案徹底了結。
如我所料, 結案之後,林承之並沒有來王府拜訪。他如今調去了大理寺,去宮裡碰不上他, 我心裏面翻來翻去, 覺得他跟我講的種種不僅沒有消解我回京之時心中鬱結, 反而叫我炙火燃得更旺。
我便想起來上次被行刺時收起來的那根箭鏃, 這東西我沒有再給旁人看過, 兇手既然決定行刺,若我當時身死, 這箭鏃便是唯一線索,倒回去查, 說不準查到哪個替罪羊身上。
有些事情不必去查,越查越是糊塗。
但……
本王交給他糊塗帳, 他就只能跟我越糾纏越不清。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