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時間建十個工廠,是不是有點太多了?」趙華燦說出這句話,純粹是因為太過
驚喜。
深城的戰略發展,重心確實是科技工業上。但民生工廠,他們也需要!
這份興華集團1980年七月——1981年底發展計劃書上,十個工廠都是民生日用工廠。
肉類加工廠、掛麵廠、針織廠、棉織廠、玩具廠、裘革製品廠、塑料廠、童裝廠、呢絨服裝廠、刺繡廠、橡膠廠,瓷用花紙廠。
上面沒寫建造順序,只列出了廠名。
不是趙華燦沒見過世面,要是他們深城說一年建十個廠,他只會覺得太少。
舉一城之力一年才能拉來十個投資商,還發展什麼?趁早換能幹的人來。
可這是一個民營企業,就算到從現在到明年年底還有十七個月。但一個半月建好一個廠,兩個月工廠全面開工,時間是不是有點太緊了?
烏清慧搖了搖頭:「不多,我看了下去年改開後到現在的報告,來深城務工的人越來越多。一年半建好十個廠,很輕鬆。」
……我不是擔心工廠建不起來,是擔心開工後貨物堆積在廠房裡賣不出去!
實際上現在深城招商引資方面,和大部分投資商合作,採取的都是「三來一補」這四種方式。
只有少部分,才是合資建廠。
最開始林和壁要和陳疏影建合資工廠,趙華燦就不是太贊同。
「三來一補」這四種方式的合作,他們完全不用考慮成品銷售,只用把東西做出來就行。
合資工廠可不一樣,東西賣不出去,他們深城也是會有損失的。
還是林和壁說,銷售方面不用擔心,賣不出去的陳家會負責他才點頭。
但這十個工廠一建,加上建好的罐頭廠和衛生巾廠,還有正在建的製鞋廠,加起來可就有十三個工廠了。
陳家真能同意把這十三個工廠賣不出去的東西,全都接手嗎?
要是陳家不接手,那工廠開不了工,建了也是白建。
林和壁想著陳疏影喜歡直來直往,她名下的員工大概也是。也沒像趙華燦那樣委婉,而是對烏清慧直言:「單純把工廠建好,一年半的時間當然沒問題。」
「我們主要是擔心,工廠原材料以及生產出來的貨物怎麼銷售。」
一年半還要增加十個工廠,他心裡也打鼓。
陳疏影心說,你們這就是太小看華國人民了。
就她這十個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附近幾個省就能吃下。
但這會兒是烏清慧的表現時間,她當然不會開口。而是和眾人一起,看向烏清慧,想聽聽她如何回答。
她也挺好奇烏清慧的答案,畢竟烏清慧跟她和李忘憂不一樣。烏清慧的世界發展跟華國不一樣,她是不知道華國之後會如何發展的。
在眾人的凝視下,烏清慧不緊不慢地開口:「所以我在各廠新增了銷售部,銷售部的人需要出差,去別的城市去推銷我們的產品。」
「因為其他城市還沒有改開,所以我準備讓銷售人員帶著產品,去各個城市的國營商店。」
林和壁搖了搖頭:「國營商店的物資都是統一分派,不用找銷售人員去推銷。」
他聽懂了,銷售和採購差不多,只不過採購是去到處買東西,銷售是到處賣東西。
但國營商店上什麼東西,跟你銷售去不去推銷可沒什麼關係。
如果只是這樣,增加十個工廠對申城來說,有點累贅。
烏清慧看向陳疏影,陳疏影對她點了點頭。
她收回目光,身體微微前傾,問林和壁:「國家是想全方面改開的對吧?」
林和壁抿了抿唇,政策時時刻刻都在變動,他也不能確定。
趙華燦饒有興致地看著烏清慧,點頭:「上面是有這個想法。」
烏清慧得到答案,坐直身體,面帶微笑地回答他們:「我們暫時的計劃是,讓銷售人員去其他城市找到各個黑市的負責人,我們會給他們供貨。」
王敏學瞳孔巨震,不是,這是能說的嗎?
黑市的投機分子被抓到了,可是要去坐牢的。
你就這麼大刺刺地說,你要跟黑市合作?
趙華燦眼裡透著欣賞:「之後呢?」
「我看深城現在有居民在開小商鋪,往後其他城市改革後,這種小商鋪只會多不會少。」烏清慧胸有成竹:「燈塔現在已經在建大型超市,我個人認為,華國往後也出現大型商超。」
她的世界,歷史進程確實跟華國不一樣。但她可以從她那兒的歷史裡,推測出華國往後的進程。
只要改革開放不停止,超市商店遲早會遍地開花。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