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諸葛亮直接被請進了內堂,浦鐵匠請他共坐上座,讓自己的五個兒子坐在下首相陪。
雙方互通名姓,下人送上好茶。
茶畢。
浦鐵匠拱手道:「我們打鐵的都是老實人,諸葛小公子切莫消遣我們。小老兒雖好說話,家裡五個兒子卻皆是脾氣火爆,鬧將起來,難免有損斯文。」
浦家五子一起起身,雙手抱拳,露出手臂上結實肌肉。
「不敢,不敢!」諸葛亮輕聲一笑,再次掏出圖紙,遞了過去。
浦鐵匠垂頭看了半晌,忽一拍大腿:「妙啊!有了這犁,小農小戶自耕自種不再費力矣!」
這浦家鐵匠鋪雖然主要打造刀劍,他妹丈家卻擅打造農具,若能將此圖送過去,與妹丈二八分帳,想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浦鐵匠站起身,一改方才懷疑神色,笑眯眯地道:「小公子當真神思妙想,這圖紙若能賣與小老兒,情願出這個價。」
他伸出五個手指。
「此圖紙非我所作,是一位姓黃的高人所贈。」諸葛亮也站起身,神色恭謹道:
「聽聞當年,黃巾肆虐,侵擾平民。浦老曾盡出自家刀劍,免費贈予手無寸鐵的百姓,教他們自衛之法。」
他躬身一揖到地,正色道:「亮今日專程來此,便是久慕浦老仁善之名。此圖亮不要酬金,只望老鐵匠打出成品後,能低價賣於普通百姓,就是亮之所願了。」
說罷,諸葛亮彎腰深深一躬,翩然離去。
浦鐵匠捧著圖紙,雙眼含淚,向五個兒子道:「老夫自到荊州,過了十年安生日子,掙了這份家業,反把當年的悲憫之心忘卻了。」
「慚愧,慚愧啊!」
他親自開箱點爐,日夜試煉,終於在七天後打成了一套犁具。
浦鐵匠帶著家人,大張旗鼓將犁具送到荊州牧府上獻給劉表,想請他推廣給荊襄九郡農人使用。
如此收買人心之事,劉表樂意為之,便在城門外貼上告示,讓有意者自到浦家鐵匠鋪購買。
誰知一連三個月過去,看熱鬧的不少,真正上門購買的卻是寥寥無幾。
原來,當地農人使慣了直轅犁,並不識得這彎彎拐拐的奇怪器具,又見官府協助鐵匠鋪推廣,愈發心下懷疑,不敢隨意出錢購用。
此乃小事,劉表原也不放在心上。
寶釵聽聞此事,便趁一次拜訪蔡夫人,主動向劉表道:「姨丈,百姓們不識得此物,故而不敢輕易嘗試,何不找一人當眾試用,若效果好,自然可以推廣。」
劉表嘆道:「這犁具前所未見,不知效用如何。倘若效果確實不好,豈不丟臉?」
寶釵笑道:「這器具自有設計者,何不以官府之名敲鑼打鼓送與設計者試用,若果然耕作方便,此乃荊襄之幸。若效果不佳,丟臉的是設計人。」
劉表深以為然,當即派人說與浦鐵匠。
浦鐵匠大笑道:「正是呢,這第一套成品理當先送諸葛公子。」
他領著官府眾人,一路敲鑼打鼓,引了看熱鬧人群無數,熙熙攘攘盡往臥龍崗而去。
諸葛亮休沐在家,正與崔州平等人喝茶論學。
忽見這麼一大幫人來到,簇擁在門口,推出一人道:「諸葛先生設計的新犁,我等不知用法,還請先生試演!」
有一路從襄陽城跟來的人,見諸葛亮翩翩書生模樣,愈發不信了:「這樣稀奇古怪的東西,還是五穀不分的讀書人想出來的,紙上談兵罷了,根本不得用!」
立時引來一眾慣於潑涼水的閒人起鬨。
諸葛亮換了短打衣衫,挽了袖子,從房內走出來。
眾人見他有模有樣,都將信將疑地跟到地頭。
浦鐵匠親自在前拉犁,諸葛亮扶犁走在後面,身姿飄逸,手下舉重若輕,並沒有普通農人的吃力模樣。
那些潑涼水的很快又找到了理由:「這先生看著文質彬彬,倒是很有一把子氣力呢!」
周圍鄉鄰中多有精於農事的,片刻之間已看出門道,又見這犁轉彎方便,吃土甚深,便也上來試用。
眼看換了數人都是這般不費力氣,潑涼水的人一個個隱匿不見,只剩下爭相上來試用的農人。
半天內,竟將諸葛家的田地都耕完了。
眾人猶不滿足,紛紛圍著浦鐵匠打聽價格,也要訂一套。
浦鐵匠趁機道:「這曲轅犁圖紙乃是諸葛先生所贈,小老兒不過貼些火炭鐵水氣力罷了。」
「諸葛先生心懷蒼生,分文不取。小老兒感佩先生之德,情願一分不賺,只收取些鐵炭錢就是了。」
他說出一個價格,並不比直轅犁貴太多,眾人皆歡呼,圍著諸葛亮與浦鐵匠稱頌不已。
諸葛亮連連搖手,剛要說出設計者另有其人,人群中忽有一人,在人群中叫道:「諸葛先生,真乃大功德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