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鑲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先帝那一輩,諸王皆善騎射,曾一度廢止了圈圍的傳統,全憑各人眼力與弓法。然而熙寧帝則非此中高手,如今又將這傳統尋了回來。即便如此,數量上可觀,群臣才有奉承的依據,皇帝亦甚是歡喜。

因而,熙寧帝的春蒐夜宴極盡奢華,各色珍饈如流水般端上席來,一派歡快祥和的氛圍。朔金汗亦向大齊皇帝進獻禮物:野山參、血鹿茸、灰熊膽、猛虎皮,皆乃北境珍品,萬金難得。

聶昭獻寶之時態度又極盡誠懇,將大齊奉為天朝上國,對熙寧帝也不吝溢美之詞,哄得龍心大悅,皇帝長袖一揮,朗聲道:「汗王至誠,朕心心慰,聽聞你婚期將至,就再賜你白玉麒麟一對,願你與王妃琴瑟和鳴,早得麟兒。」

聶昭高舉雙手,接過賞賜:「完顏昭謝陛下賞賜,朔金定當效忠天朝,絕無二心!」

黑色絨布之上,兩塊麒麟玉佩白璧無瑕,拼接在一起,兩隻瑞獸相互依偎,嚴絲合縫,渾然一體。聶昭命隨從將賜禮收起,再次叩首,直呼「吾皇萬歲」。

酒過三巡,眾人興致漸濃,熙寧帝舉起酒杯,對蕭敬虞道:「十三叔,此次西北之亂,多虧有你,才得以平定,朕敬你一杯!」

坐在輪椅之上的蕭敬虞忙舉杯致意,兩人各自飲下,皇帝接著說:「反賊張治誠已伏誅,朕今日又接到延綏軍報,我軍大挫默碩蒙古,一夜殺敵數千人,乘勝追擊,不日便可破其都城,實在是喜上加喜!足見仙師所言非虛,天佑我大齊,長盛千年不衰也!」

隨著熙寧帝目光流轉,眾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皇帝身側席位之上的仙師梁御風身上,此人年歲四十上下,面容清秀,舉止斯文,卻生得一雙鷹隼般的眸子;身穿紫金八卦道袍,手中徐徐捻著雷擊棗木流珠串,對著皇帝微微頷首。

眾人跟著點頭,卻無人接話,只見聶昭舉著酒杯站了起來:「皇帝陛下,小王也有一提議,想求仙師卜一卜吉凶。」

第110章 【壹壹零】朔方吉「那就是……姐姐嫁……

熙寧帝饒有興致:「什麼提議?汗王說來聽聽。」

聶昭道:「陛下,默碩蒙古雖已不足為患,但韃靼蒙古亦不容小覷,若陛下有意趁此良機蕩平蒙古全境,完顏昭願傾朔金之力,襄助陛下完成大業!」

皇帝眯著眼道:「小汗王有所不知,韃靼蒙古早已歸順我大齊。」

聶昭懇切道:「陛下不常在北境,不知那些蒙古人的狼子野心,韃靼蒙古那位太妃畢竟年輕,資歷尚淺,各部首領不過暫且順服,實則各懷鬼胎。蒙古人慣於燒殺搶掠,又怎會真心與大齊和平相處?怕是早晚有人不安於室,若趁大齊防備鬆懈之時偷襲,於陛下、於百姓,都是偌大隱患!」

皇帝還未開口,蕭允墨冷冽的嗓音響起:「哼,小汗王,不也正年輕?」

聶昭望向他的席位,卻對上祁襄詰問的目光,不由心頭一顫,慌忙移開眼,又對皇帝說:「陛下,小王所言句句肺腑,只要大齊有意剔除蒙古這個心頭大患,朔金必將傾力相助,不計代價!」

這時,楊首輔說話了:「皇上,微臣以為,小汗王所言雖也有幾分道理,攻打蒙古,卻並非明智之舉。」

「一則,自齊蒙和議以來,兩國通商互市,邊境貿易繁忙,百姓安居樂業,豈可輕易再起干戈?再者,汗王你說那茉失里太妃難以服眾,事實卻是,和談至今數月有餘,一開始也有部族罔顧汗命,仍於邊地行劫掠悖亂之事,卻都已被太妃悉數平定,還將賊首交與我大齊處置,對如此推心置之盟友,我泱泱大國,又豈能出爾反爾,撕毀和平之約?」

皇帝思忖良久,才道:「眾卿所言,皆有理有據,此事不如請仙師卜卦後再從長計議,今日乃閒樂之宴,此等軍國大事,暫且擱一擱,莫擾了大家的興致。」

他帶頭飲下一杯酒,王公百官自然跟隨,無人再提此事。

酒酣席散,祁襄怒氣沖沖找到聶昭,他喝了不少,紅光滿面,笑盈盈喚了一聲「襄姐姐」。

祁襄沉著嗓音:「我有話同你說。」

「去我那裡說吧。」

祁襄對遠處的懷肅二王揖了揖:「二位殿下先請回吧,我稍後就回去。」

蕭允墨冷冷瞧著聶昭,蕭敬虞倒是面無表情,祁襄跟聶昭來到他下榻的宮院,他將下人遣了出去,湊上前來,髮辮上綴的寶石發出聲響。

「姐姐要同我說什麼悄悄話?」

祁襄還未來得及說話,從裡屋躥出一團黑影,直往她懷裡鑽。

「菩薩保!」看清是戴著金項圈的小猴,她笑著將它抱進懷裡,菩薩保也親昵地拿臉蹭她。

她將小猴放回地面,臉上的笑容冷了半截,問聶昭道:「攛掇皇上攻打蒙古,你究竟存著什麼謀算?」

聶昭笑得純良:「我能有什麼謀算?不過是替你們皇帝陛下分憂罷了,既然朔金已然歸順大齊,自然要為大齊謀算。」

「為了大齊?蒙古素來與朔金勢同水火,我看小汗王怕不是為了自己吧!」

「為了自己?」聶昭的笑意冷了下來,眼神驟然變得犀利,「襄姐姐可曾知道,蒙古人幾百年來搶奪我朔金牧場土地,虐殺我朔金老幼婦孺,從未休止。如今他們與大齊結盟,不敢往南方襲擾,就變本加厲,踐踏我朔金土地,姐姐說我是為了自己,是,但我為無辜百姓求一線生機,何錯之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