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漁和莫大海過去在贈品數量上,有所分歧。
不過後來周漁也反思過,她是後世來的,對營銷成本各方面都了解,但莫大海不一樣,他們沒經歷過這個,自然想要穩妥,當時的情況,賠錢但打出名聲,和不怎麼賠錢萬一沒成功之間,人家自然選擇了前者。
更何況,他們本就是不是一家人,周漁也覺得自己是想到了華美日化,忍不住管多了。
但總的來說,兩家一直相處的很好。
這事兒說開後,周漁就問:「採訪的怎麼樣?」
莫大海今天沒來,就是去省廳接受國家日報的採訪,一提這個,莫大海都是滿臉笑意:「挺好的,人家定了名字,叫做打了翻身仗的南州肥皂廠,說是要好好寫寫我們這半年扭虧為盈的故事。對了,我還專門說了你幫忙我們的忙。」
這本就是事實,莫大海也是好意,周漁他們需要宣傳,還花錢去京市投放了GG,如果國家日報的記者對周漁感興趣,也給周漁來個採訪,那不是最好的事情嗎?
這可比打GG要讓人相信的多。
周漁一眼就看出來了他的意思,但她沒報太大的希望,這事兒怎麼寫。
寫南州肥皂廠那麼多年都發現不了,被一個外行發現指導變好了?
這不符合報導的目的啊。
她猜測肯定沒她這段,不過莫大海的好意她心領了。
第一天晚上八點閉店,周漁就守在辦公室等大家盤點,結果一個比一個出來的數目驚人。
海市服裝廠一共運了兩千件衣服過來,裡面一半是連衣裙,還有小衫襯衫西褲半身裙等,本是給這七天準備的,哪裡想到,今天直接賣了600件!
皮鞋廠也一樣,賣出去300餘雙,而粵東服飾本就是周漁的本錢,跟嚴華合作,從粵東進的時髦衣服,比海市要時髦一些,但比他們質量差一些,便宜一些,也賣出去四百餘件。
僅這些,就足足有四萬五的營業額。當然,開業這天是周日,服飾類很多顧客是從外地趕過來的,第二天開始,恐怕沒這麼多了。
但別的項目也很嚇人,譬如日化類,海市日化柔順洗髮膏賣出去650瓶,控油洗髮膏賣出去300瓶,黃芪皂600來塊,芙蓉面面霜兩百瓶,營業額超過了兩千塊。
更何況還有麥乳精等產品,等著核算結束,僅僅一天,營業額就超過了六萬塊!
這數目一出,別說老村長林巧慧周朵,就連周漁都有些吃驚,這可是工資只有40塊的1982年!
這才是第一個店,但這絕不是梅樹村門市部的最後一個店。
可想而知,利潤有多大。
林巧慧都不知道說什麼了,周漁掙錢的能力真的是出乎她的想像,她這會兒就一個想法:「明天還能這麼多嗎?」
周朵分析:「八成會少點,可也少不到哪裡去,口碑發酵,肯定有人請假來的。而且日化和副食應該會越來人越多,就跟南州門市部開業的時候一樣。姐,我報中專行不行,中專學會計,出來就管錢,你這錢太多了,我不管著我睡不著覺。」
周漁都被他們逗樂了,拍著周朵的腦袋說:「預計的不錯,但我這會計最少也得是個大學生!」
然後她站了起來:「存錢,然後跟後勤說,今天所有人加餐,告訴大家,等著七天結束,我給大家發獎金!」
那邊王建和張小翠都快樂死了,連忙高聲應:「好!」
後續六天,果不其然,營業額只是低了一些,並沒有下落太多。
他們第一天服務的好,口碑直接發酵,外省不少人都請假過來趁著有活動買東西,還有本市的市民,他們的副食百貨都便宜,很多人趁著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來購物,也營業額一直保持在五萬多塊。
周漁預測,等著七天打折結束後,日營業額應該會在三四萬左右,這絕對不少了。
下半年他們的工作就是讓門市部布滿整個南河省。至於將一號店開出省去,則還要看政策,她得等個好時機。
不過這會兒,大家關心最多的,自然是第七天結束後的抽獎活動,那可是一台21寸大彩電,這幾天,但凡來一號店的,都會站在彩電前面瞧一瞧,有的好玩的年輕人,還要拿著券拜一拜,說一句:「讓我抽到吧!」
實在是太誘人了!
林巧慧瞧著大家這麼喜歡彩電,還問周漁呢:「你這裡怎麼不播放電視啊!南州都有的。」
都不用周漁回答,周朵就行,她跟她媽說:「因為我姐想上電器,但是目前沒一家同意的,所以,故意留著地方呢。這麼大的抽獎,看看哪家電器廠有慧眼,找我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