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國日化1981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0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可以這麼說,1986年的下半年到1987年上半年,是華美日化研發實力迅速擴張的一年,國外,蔣學開始不停地在美國歐洲收購實驗室,國內,周漁跟夏國在精細化工方面頂尖的高校簽署了共建實驗室合同。

從不含二惡烷的胺基酸表活,到可以去漬漂白,殺菌消毒,祛痘美白的活性氧因子,再到脂肪酶、蛋白酶,葡聚糖酶等生物酶技術中的研發,原本擱置的項目,都開始了。

而在這一年,BJ終究沒有抵得過群起而攻之,在全球市場開始節節敗退,可以這麼說,這樣一個存在了百年的龐然大物,雖然沒有倒塌,但只剩下骨架了。

大抵是因為想要最後一搏,原本是1988年才會建成的BJ與粵東油脂廠的合資廠,居然在1987年的7月份,就宣布建成。同時,HL在上海的合資廠也完工了。

7月底,周漁剛剛從美國回來,梅樹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來機場接的她,就說的是這事兒。

周漁對此並不意外:「他們這是最後一根稻草了,想在夏國市場翻身。」

事實上,上輩子,他們的確在夏國賺足了錢。

但這輩子,就連王建也不看好,「這可能性不大。咱們夏國日化可強大的很,很多牌子都在國外經營了。」

他說的是海市日化和京市日化,去年周漁推薦了幾個美國老牌日化廠給他們,他們經過謹慎的研究後,最終決定和華美日化一樣,在美國「借殼上市」。

當然了,他們還沒有辦法在美國開設分公司,所以走的是凝脂皂的路線,找了總代理,目前銷售都不錯。

周漁點頭:「說是沒有用的,總要試一試才肯相信。不過,來了就來了,又不怕他們。他們是不是找你了?」

王建立時點頭:「可不是嗎!他們馬上要投產了,產品出來肯定是要賣的。他們跟咱們這邊是合資,供銷社肯定能進,但是,供銷社的銷售能力只能說一般。其他的私人商場商店,跟梅樹村比起來,門店差距還是很遠的。」

「咱們可是全國最大的零售商了。」

「前天,LH的美方總經理克拉克打了電話,表示了想要合作的意圖。昨天BJ的美方總經理艾瑞克也打了電話來。我這邊還沒回復呢。」

「要我說,咱們根本就不讓他們進來,這樣的話,他們的銷量肯定起不來,在根上就掐死了。省的鬧心。」

周漁說,「這也是法子,但是,你也說了,咱們是最大的零售商,要是一點希望都不給人家,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把他們逼急了,想出了什麼新的營銷辦法就不好了。」

「這樣,把他們所有入場費用翻倍,同時告訴其他零售商我們的決定。」

這是當年他們夥同外資商超對付夏國日化行業的辦法,如今,還給他們好了。

第143章

周漁瞧著外資不順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覺得周漁是未雨綢繆,不過, 也有些人認為過于謹慎。

但合資合同的紀錄片一出, 這種想法的人就少了——那真是想盡辦法坑人啊。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是個外來戶, 跑到本地人面前,明目張胆的欺負人,誰不生氣?

這也是大家那麼團結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夏國的企業在夏國的地盤讓外國人欺負了,那臉要不要了。

去年BJ的二惡烷的事兒一出, 又有不同。簽合同有陷阱, 說真的, 那是預設的坑,你謹慎點可以跳開, 可往人家頭上潑污水,那是真陰險啊,躲都躲不開。

尤其是周漁作報告, 邏輯清晰, 故事鏈完整,最重要的是, 分析的絲絲入扣,大家對他們是真沒什麼好臉色。

因此, 周漁說兩倍入場費, 王建連個磕巴都沒打, 扭頭回去就吩咐總公司市場部的人,讓他們報價。

BJ這邊的收件人是夏方經理董方行,他其實是粵東油脂廠的原廠長, 86年BJ在粵東尋找合作日化廠,原本最合適的粵東日化廠拒絕了,但合資畢竟能帶來投資解決就業,粵東就沒有放棄這個機會。

幾經談判後,隨著BJ對於合作廠的要求逐步降低,粵東省政府就看上了一直不溫不火的粵東油脂廠。

粵東油脂廠原先僅僅是對油脂進行預處理,並不生產肥皂香皂。1978年,當時肥皂香皂原材料緊缺的問題剛剛解決,原本肥皂和香皂因為缺少原材料,一直供不應求,呈現出了銷量井噴的狀態——粵東日化廠產能嚴重不足,缺口太大了。

為此,粵東油脂廠擴建生產線,轉產生產肥皂香皂,不過,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改革開放,各地的名優產品湧入粵東市場,肥皂香皂開始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

而粵東油脂廠成立時間短,無論是技術還是口碑都沒有沉澱,所以很快就落敗,擴建生產線的貸款需要還,新招收的工人需要養,整體來說,日子過的很一般。

所以,對於能和外資合資,粵東油脂廠並沒有拒絕的本錢,兩家一拍即合,很快簽訂了合同。

這一年多,他們可是加班加點的干,就是為了更早投產,取得好效益,但是世界變化太快,合資的時候他知道,日化行業很團結,也知道華美日化是領頭羊對外資比較排斥,那會兒他想的是,排斥和存在並不矛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