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國日化1981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結果人家一邊展示自己的輪椅加拐杖,一邊跟周漁說:「就這點事兒,用得著你來。你不是在推廣香水還要把阿曼多的那個品牌推出去嗎?沒事走吧!」

周漁就一句話:「媽,過了啊,女強人也要休息的,不用這樣,你不去,那邊也不會出事的。」

林巧慧這才說:「我真沒事,就那天貪好看,鞋穿高了,崴了一下。」

周漁扭頭,就瞧了瞧鞋櫃的方向,進門的時候她可瞧見了一雙尖嘴高跟鞋,鞋跟足有八公分,她都不敢穿,「八公分啊。媽哎,你注意點。」

林巧慧頓時就不好意思了:「太美貌了。沒忍住。」

周漁都無語了,點點頭:「最多五公分。我不是限制你,我怕你真的骨折。」

林巧慧顯然這次也是真疼了,點點頭:「五公分就五公分,我本身也不想穿了,你不知道,扭腳太疼了。」但是,她有講條件的地方,「我得去北河那邊看看,最近冷凍蘑菇廠剛剛投產,我得多看看。」

他們從幾年前就布局出口,在南方建了鹽水蘑菇廠,生意一直不錯。

但今年這個業務量突增,是跟北河省的顧承耕有關係。

顧承耕四年前從粵東調到了北河農業廳,擔任副廳長,就負責農業科技等範疇。他本就是個干實事的人,跟周漁吃個飯,還定下了跟菌種公司合作。

周漁一聽就知道,他雖然剛剛上任,心裡對如何發展北河的農業經濟已經有數了。

果不其然,這幾年,顧承耕可算是把北河的特色種植干出了名頭。

他上任後,先是建立了從市到村的農科網,讓專家直接下地,而不是農民有了問題,自己去農科站問詢。

另一方面,直接對北河省進行了規劃,根據他們本來的特色,進行了分配,搞出了大蒜縣、白菜縣、辣椒縣這樣的特色種植。然後利用北河離著南州近的優勢,開始在南州集散市場掛牌,開始售賣冬季菜。

很多人都以為,他是把北河當做了大的吳市運作,也是指望著冬季菜這塊的收入,當時南州還有討論,認為這樣做對南州冬季菜衝擊太大。

但誰能想到呢,人家也就是第一年讓農戶嘗嘗甜頭,農民們種植的時候,他已經在做新的工作了,他收集了三十餘個國家對於農產品進口的標準,然後做出了表格,在北河省的蔬菜種植戶中,推廣了統一標準。

這套標準里,包括了各國對於農殘,微生物,還有重金屬等具體要求,和種植辦法。要求想要出口的蔬菜種植戶按著要求進行種植。

這在當年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主要是因為夏國的農產品出口,向來跟內銷拉不開價格,也就是說,出口沒什麼好處。再說,大家賣冬季菜也不少掙,所以感覺沒必要。

當年只有少數幾個縣市落實了這個標準。

哪裡想到的是,顧承耕並不是按著過去的辦法,賣給各收購部門,走原本的出口道路。他是直接找到了買家,譬如西班牙需要青椒,韓國需要大蒜和白菜,美國需要蘑菇,日本需要大蔥。

因為是按著人家國家的標準定製的產品,找准了人家的需求進行售賣,可以這麼說,價格要高很多,而且都賣出去了。

第一年下來,跟著乾的幾個縣直接致富。

自此,北河的農產品出口就開始走上了正軌,不過四年時間,已經在全國嶄露頭角。

而華美的菌種公司,本身就是全國最先規模化養殖蘑菇的,顧承耕跟他們談了後,菌種公司陸續在北河投資了罐頭蘑菇廠,冷凍蘑菇廠,蘑菇製品廠,自然也跟著擴大了銷售量。

周漁就說:「我來之前繞到那邊看過了,都沒事,放心吧。」

林巧慧就說,「那我不去了,我看你給我拿來的書里,都說當老闆要抓大放小,別你一趟,我一趟,跟不信任人家似得,萬一鬧出了張金鵬的事兒,多鬱悶。」

林巧慧說的是原先小王莊的村長張金鵬,想要偷他們的菌種,讓周漁給收拾了,後來他帶著親戚們干,把小王莊給撇下了。

他們倒是乾的不小,倒騰服裝賺了錢,還成立了貿易公司,結果張金鵬這人誰都不放心,事事都管著,親戚們都覺得他計較,乾脆舍了他另起爐灶,兩邊自然鬥了起來。

周漁上次聽說他還是三四年前,公司敗了,又對不住小王莊的村民不能回老家,帶著家人去南方打工了,已經沒了音信。

周漁就說:「他們那家人心思都不正,一個怕親戚占公司便宜,親戚們生怕少占了便宜,分贓不均才翻臉的,也不全是管得嚴的事兒。咱們不一樣,你不用擔心,想看就看,等腳好了吧。」

傷筋動骨一百天,周漁肯定陪不了一百天,好在十天後,跟著導師的周朵終於放暑假了,回來接替了周漁的工作,繼續盯著林巧慧,不准她逞能。<="<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