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時務新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按律潘成棟與那幾從犯都該判絞刑。從犯好說,然而潘國梁將軍僅此一子,自是不許。鬧到皇上面前,皇上念他軍功累累,蓋因他常年在外不能教子,才令獨子釀下此禍,判令父代子領過,接著功過相抵。你卻不肯。」

「潘國梁親自去死者家中請罪,願以黃金良田相賠。死者的夫家與娘家都答應了,你卻仍舊不願改變判決,堅持要將潘成棟絞首示眾以儆效尤。為防他們放走潘成棟,你持劍守在牢獄,揚言不到絞死潘成棟你不會退讓半步。」

「鬧到後來,就連死者家人都反過來埋怨你不通情理,百姓亦紛紛念起潘將軍保家衛國的功勞來,倒向他,怨懟於你。以往你所判案例被人翻出來質疑矯枉過正,說你過於偏袒百姓、仇視權貴,其實是為貪圖後世直名。朝堂之上也有許多彈劾你的文書。」

「但你不在乎,依舊堅持!」

「潘家便讓人將你曾與豲戎三王子私奔一事宣揚於市,編造謠言說你此次匡扶正義是假,實則是裡通外敵,受命於豲戎,藉機離間帝將之情。一時之間市人無不罵你是叛國賊,群情激奮忘了潘成棟之事,只求處決了你。」

「皇上受夠了這場鬧劇,讓二皇子顧裕騏帶羽林軍撞開牢門救走了潘成棟。你當著眾目睽睽怒而將官帽官服脫去擲於地上,傾倒燈油付之一炬,當場辭官!」

顧望笙未曾親眼目睹那一幕,當時他尚未回京。可有人見著了,講述得很是細緻。

那人說,當時牢外擠滿了看熱鬧的民眾,羽林軍撞門之時百姓為之吶喊鼓勁,熱血沸騰。甚至還有人提議放火將謝善淩逼出,或是索性藉機將這叛國賊燒死算了。

這樣的聲響,不知當時守在牢獄裡的謝善淩聽到了沒有。

沒聽到也無妨,當謝善淩僅著中衣走出來後,圍觀百姓見他狼狽甚是快意,叱罵聲如同潮水波浪一息不停地朝謝善淩奔波襲去。混亂之中,不知是誰第一個朝謝善淩扔去了一顆石子,雖未打中,卻激發了眾人血氣,紛紛效仿。

謝善淩原本踽踽而行,漸漸停下了腳步,轉過身子看著那些人。眾人一怔,本能地有些訕訕起來,一時沒再扔。

相互看著,街上在這瞬間靜得針落可聞。

謝善淩的眼中沒有仇恨,也無惱怒,有的竟是如同孩童一般的迷茫不解,又有著神明一般的悲憫。他好像無法理解為何會如此,又好像只是哀傷。

有些人開始躲避他的眼神,不敢再看,甚至想離開。可是很快又有人叫喊起來,說謝善淩是在得意,在挑釁,分明是自仗身份知道不會得到懲處。

鼓動下,群情再度激奮起來。這次更加勇猛,差點衝破路旁兵卒的防守,要衝上去親手將謝善淩這個十惡不赦之徒打成肉泥,原本一事無成籍籍無名的人生就能因這一次的豪情壯舉而流芳萬世啦!

好在四皇子連夜從邊關趕回,揮鞭嚇退眾人,將謝善淩拉上馬護著離去,謝善淩這才倖免於難,但是在那之後重病一場,大夫說只是鬱結於心,卻日日咳血,屢次告危,約莫半年才能再度下地。

作者有話要說:

洛金玉:……謝兄[合十]

謝善淩:洛兄不必多言[合十]

傅南生:反正也都那樣了,何不一劍捅死那姓潘的,是劍沒開鋒嗎[吃瓜]

第9章

顧望笙的目光回到謝善淩清瘦的臉上,滿是他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溫柔與憐惜。

「這與臨江仙之事太像了。雖你與我們通信時刻意改變了筆跡,可行事作風未變。你嫉惡如仇,眼中不容沙礫,因此你對朝廷失望,後來又對我們失望。」

謝善淩並不看他,只是淡聲道:「你想多了。我不知道什麼臨江仙。」

顧望笙不與他爭辯,只道:「與我成親,和承認你是臨江仙、繼續與我們合作,你二選一。」

謝善淩這才終於看他,很認真地問:「你瘋了嗎?在說什麼胡話?」

顧望笙也很認真:「信中已向你解釋過,我再說一遍,不殺王尨是因他在軍中頗有威信,若當時為那事處死他,軍心動搖,不是好事。我尊重你對道義律法的堅持和追求,可不能不顧實際,那與紙上談兵何異?更何況王尨如今已經死了。兩個月前的一場突圍之中,他主動請纓做必死先鋒。臨行前他再三懺悔,望死在戰場上能以身贖罪。」

謝善淩語氣冷漠:「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不過王尨這個名字我聽過,是南邊匪亂的一個頭目。」他眼睛微微眯起,「太子殿下,你和南方匪亂有什麼關係?可知此事我向聖上稟告的話……」

顧望笙才不信他威脅:「我賭你不會去說。」

謝善淩一頓,道:「也是。我如今已是半個修道之人,下定決心不問俗世,那些都與我無關。」

顧望笙笑了一聲,旋即道:「道在於救世。你若真心修道,眼下民不聊生,你就該與我一同襄舉大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