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時務新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佘郡主道:「還請陛下立刻解除善淩與大殿下的婚約,否則謝家上下都不得心安。陛下最知道謝家上下除了善淩這個討債鬼,其他人有多安分守己,謹小慎微。今日之事實在是令人寢食難安,公爹他老人家聽聞消息幾欲昏厥。」

皇帝皺眉道:「如今還沒結論就急吼吼地解除婚事,讓旁人知道了,怎麼看待謝家?」

佘郡主悲痛道:「顧不上了,陛下!甘蔗哪有兩頭甜?」

皇帝欲言又止,最終長嘆一聲氣,擺擺手允了。總之是謝府自找的。

*

佘郡主帶著解除婚約的旨意回了府,謝二嬸馬不停蹄帶著這消息出了府,她抹著眼淚到處向貴婦人們訴苦和澄清:謝府並非有意忘恩負義,實在是怕了某府!你們也要體諒我們,可千~萬~別到處去瞎說啊!我們也是不得已!

當天還未入夜,京城的達官顯貴家已經都知道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當年之事給謝善淩留下了嚴重的創傷,近日他遭受刺激,舊病發作,幾欲死去,大皇子衝冠一怒為藍顏,將潘成棟打成重傷,得罪了潘家。

皇上礙於失散多年終於復得的父子親情,又念在大皇子是已故元配皇后唯一的血脈,不忍心嚴加懲戒。潘家氣急,竟故態復萌,如同當年陷害謝善淩一般捏造罪名陷害大皇子!

大皇子是不是與白龍匪軍勾結,這大家著實不清楚。聽起來固然荒謬,可他流落民間十多年,聽說還失過憶,若真是,那也說得通。

可謝善淩是不是真的勾結豲戎,這大家難道會不清楚嗎?有些事兒不便擺到檯面上說,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可在朝為官的哪會一點風聲聽不到?

之所以謝善淩一再惹是生非卻仍舊在潘案之前一路高升,不是因為他祖父是誰他爹是誰,而是因為他在舞象之年,還未得功名官職的時候,便已立下奇功,將混入京城的豲戎探子順藤摸瓜大清洗了一遍。

外界所說他和最受豲戎王器重的豲戎三王子將靈來往過密?那確實是來往過密。不來往過密虛與委蛇他怎麼順藤摸瓜?

那將靈當年扮作中原人,率領兩百豲戎奸細深入京城,苦心謀劃多年,別說大小官員的家宅中,就連皇宮大內都被他們埋了眼線。若沒有及時揪出,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後來私奔……是不是有私情那說不清,奔是確實奔了,可跟著四皇子追去邊塞的輕騎有三十人,人人皆是貴族子弟,回家都斬釘截鐵地說他們趕到的時候謝善淩已經親手了殺死將靈。

他們驗過屍體,確是將靈沒錯。也不是做戲,那柄利劍自將靈左胸穿透,恐怕沒人能如此還不死,除非那將靈是個妖怪。

謝善淩還堅持將屍體焚燒,生怕他死不透。

四皇子將謝善淩帶回京城後,謝善淩先是被三司秘密會審,接著被東廠接去審,審來審去,結果一致:謝善淩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誆殺將靈,僅此而已。

謝老太師的孫子以身入局,和敵國王子關係曖昧,堪稱一出美人計,實在是有失體面。

更何況,此事都怕細說,因為細說起來許多被將靈手下滲透的家族可就要大難臨頭了。

總而言之,這件事從哪方面說都實在不光彩,因而都默契地閉口不談,便不為百姓所知了。

可不談歸不談,大家心中都有數。明明潘家也知道,後來卻拿此事做文章構陷謝善淩,煽動民情,滿朝都為之側目,卻斟酌輕重並沒有人仗義執言。

如今潘家又來這一招,大家的記憶紛紛復甦,不由得感慨萬千,看待謝家的眼神豈止一個同情了得。

關於大皇子是否白龍匪軍一事完全不再是謎案:這就是假的,說破天了也是潘家捏造的。什麼證人,都是潘家買通的。

輿情如此,本就也第一反應這麼懷疑的皇帝聽旁人亦是這樣想,更加堅定自己的推測,對潘家也是有些忍無可忍了。

他可以忍受潘家報復謝善淩而拱起那些事,卻不能忍受他們報復顧妄笙。不是因為父子真情,而是因為顧妄笙是他的嫡子,潘家這麼做,是蔑視皇權。

*

潘國梁很快也察覺到了事態不妙,他既是疑惑又是震驚,急忙詢問是誰做這種蠢事!

他固然也心疼兒子,甚至恨不得將顧望笙千刀萬剮,可理智告訴他顧望笙不是謝善淩,他只能忍。然而誰一時衝動幹這糊塗事?!

可他問了一圈,沒有一個人承認。

呵呵,事到如今,闖下這滔天大禍,當然不敢承認了!

他最終將狐疑的眼光投向自己的妻子與小舅子。可這兩人無論他如何叱罵都依舊否認。

小舅子被迫跪在地上流著淚道:「姐夫,就算我真蠢到這個地步,可我怎麼能串通上三皇子替我辦事啊?!我也就能買通底下人啊!三皇子認識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