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輔生平二三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孝期滿二十七個月之後,首輔顧月霖將印信、請辭摺子、皇帝種種賞賜全部送還,瀟然遠行。

其時正值朝會,皇帝正冷眼瞧著官員吵架,聽得劉全耳語,再匆匆看過請辭摺子,當即騰一下起身,抄起案上的硯台擲出去,砸得粉碎。

「混帳!那廝恁的混帳!」皇帝背著手,在龍書案前急促地來來回回踱步。

百官驚詫,齊齊跪下。

靜默的氛圍中,皇帝強迫自己平靜下來,「朕如何都留不下他,早已知曉,可他真這麼做了,仍會失態。」頓了頓,抬手,「諸位平身。」

朝臣起身,有膽子大的,偷眼瞄著皇帝。

「讓朕這般失態的人,也只有一個顧淳風。朕登基之前仰慕他,登基後添了一份徹頭徹尾的信重。與他君臣數年,是朕生平最大幸事。

「朕在位一日,首輔之位便只屬於淳風——朕與父皇皆認可的奇才。

「他辭官,朕讓他辭,其他一概不准。

「縱然再不能有君臣敘話之日,朕也要留著本該屬於他的地位。

「朕,敬淳風如神明。

「日後倘有冒犯、污衊、褻瀆淳風者,殺無赦。」

百官齊齊地雙膝一軟,跪地領命,心裡卻都在犯嘀咕:知道您捨不得您家首輔,但也不用做到這份兒上吧?好吧,誰讓您把顧淳風的陰招陽招損招、磊落大義殘酷狠辣全學了個盡呢?我們沒轍,我們認命。

皇帝如何暴躁,如何行事,已經與瀟然遠走的顧月霖無關。

朝堂中首輔的權勢、江湖中月明樓宗主的榮耀,都已是他不能再在意的。

他只想把自己留給一份餘生長遠的靜和、安寧。

蔣昭在最後的記載中說:

余畢生經歷,不過前人舊路,只望再無後者。

畢生所窺見後世情形,不知凡幾,至元和二十二年,卦象屢屢出異,非妖孽,奇才也。

此奇才命途,無法參透,當屬程氏後人。

程氏一門,本江湖草莽,遭滅門橫禍,不過冤冤相報。

最詭異的,是蔣昭最後的幾句話:

你必然知我懂我,更是多番阻我卦象之人,姓氏當為程,名為月霖,字淳風。

註定不可相逢相知,遙敬一杯,與君共飲。

君之命數,與我大同小異,或將殊途同歸。

*

慶平三十七年,帝崩,已監國十餘年的太子即位。

慶平帝諡號武。

武帝在位期間,自顧月霖辭官遠行之後,首輔位置一直空懸。

新帝登基之後,尊顧月霖為帝師,君若、李進之、沈星予為太子太傅。

至於昔年的四個異姓手足,只有賦閒遊歷在外的沈星予可見蹤跡。

一走三十年的顧月霖身在何處,無人知曉。

有人說他去了海上的島嶼,有人說他隱居於山中桃花源,更有人說他漂洋過海去了異邦。

二十多年前,君若、李進之相繼離開京城,他們的去向,同樣無人知曉。

這一年,有史官這樣評價顧月霖:輔佐文帝、武帝創元慶盛世,六師屢出,邊關塵清,威服四海,確為治世奇才,功績難有後人比肩。然本如修竹皓月,當權末期性如孤狼,打殺言官數眾,跋扈擅專,終若美玉染瑕。

魏琳琅聞訊時,正站在書院門前,靜靜凝望門楣上龍飛鳳舞的霖琅二字。

她已隨著年月從容地老去,是當今京城最受尊敬的名士。

自數年前起,她便將山長之位讓賢於他人,深居簡出。熟人和書院的學子都知道,每隔一兩個月,她便會過來一趟,也不進門,只是望著書院名字出神良久。

這次,魏琳伊尋了過來,走到姐姐身邊,將史官的評價一字不落地複述。

魏琳琅微笑,「也算公允,他走之前,自己在摺子里寫過跋扈擅專。」

魏琳伊嘆息,「明知如此,仍是為他意難平。」

「不需要,他不需要。」魏琳琅凝她一眼,「明明是俗得掉渣的京城首富,看起來卻是出世之人,真不知道你這是什麼活法。」

魏琳伊笑著,撫一撫鬢邊仍舊烏黑柔順的髮絲,「我長居顧府,那裡可是淳風、洛兒住了多年的地方,兄妹兩個全不似塵世中人,我被薰陶這麼多年,終歸能洗掉些俗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loushuwu.cc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