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到底是什麼時候睡著的。
此時辰時已過。
她坐起身,眼前一片清光。晨陽從窗欞斜斜照入,落在折起的被角上。
鍾薏自己穿了衣裳,赤腳落地,步子不穩,還是一步步往外走。
小院一如既往整潔,今日又是艷陽天,瓦上的水珠被曬得蒸騰,掩著些霧氣。
院子角落的晾衣杆上掛著他昨日洗過的衣裳,還未乾,衣角被風吹得拂動。
她轉了一圈,又去偏房。
床榻鋪得整整齊齊,書案還在。
她盯著那張空蕩的桌子看了很久,沒說話,回主屋穿好鞋,如往日一般洗漱,給自己梳好頭。
去給阿黃餵食,卻發現他走前也餵過了。
她推開廚房門,灶台蓋著,掀開一看,是溫著的早膳。水缸滿著,柴垛堆得密實。
鍾薏將碗端出來,坐在堂屋門口的桌前。
屋裡靜得過分,連風穿過門都能聽見細響。陽光落在碗裡,照得什麼都看不清。
她吃得慢,一口一口。
吃著吃著,發現他居然把鹽放多了,好咸好咸。
*
日子靜靜淌過,大抵是衛昭下令照拂,十方鎮熱鬧得有些過分。
街口的茶肆新添了三間,碼頭也增了來往的客船,連藥坊側門前原本坑窪的老巷子,也被鋪上了光亮的石磚。
廢棄的街角處被剷平,傳言有什麼官人要在那兒修一座極大的院子,進進出出的工匠極多,路過的馬兒都要側身避讓。
再照這樣下去,這地方怕是早晚要從「十方鎮」改叫「十方城」了。
來人越來越多,藥坊也越發忙了起來。
有人來看病,有人抓藥,有人尋她開方子,也有的人只是來看她。
疫病冊子被她和王秋里一道改了好幾次,終於發下去,流傳得越來越廣,對鄉里人幫助極大,她也成了小半個名人。
鍾薏每日在一堆事務里團團轉,有時忙得連坐下歇一口氣都難。
不過她仍舊會為了幾味藥來回奔波,跑得滿身塵土;每隔幾日,也仍舊會去陸大夫那裡上課。
董娘子來時見她如此忙,勸她請個夥計,鍾薏卻始終沒請。
她算著帳,攢著銀子,準備再多攢些就去租一塊藥圃,要大一點,種一些平日難尋的藥材。
董娘子把她看了又看,一連觀察了好些天,才小心問:「你……朋友走啦?」
鍾薏一愣,笑著點了點頭。
只有在深夜,萬事寂靜,風吹過廊下時,她才坐在堂屋裡面,拆開京城來的信。
他很守諾,半月一封,不多不少,每次被一個面上裹著黑布的侍衛送來。
流水帳一樣寫自己都幹了什麼,誰和誰又在他面前據理力爭唾沫四濺;誰說話很不中聽;誰的摺子字太醜很難認。
有時隨信夾來幾片花葉果子,說是長樂宮什麼樹新開的花。長樂宮的榻很冷,他深秋里躺著很難熬。
有一
次,竟寄來一幅畫像,是她坐在檐下挑藥時的模樣,連彎腰時的姿勢都畫得分毫不差。
每封信還有韓玉堂落款,在角落小心附上一句小字:「奴才許諾,陛下所言句句屬實。」
她看完也不回,連帶著那副畫,全都收在自己榻下的箱子裡。
信里他似乎過得不錯。
她也一樣。
夏去秋來,秋去冬來。
隨著新年的爆竹炸開,隨之而來的,是衛昭遲了幾日的第十二封信。
和他的死訊。
第103章 崩逝「將朕的牌位列在皇后之側。」……
衛狄低著頭,盯著爬過澄心堂門廊的一隻螞蟻。
臨近元日,朔風吹過無比寒冷,手指藏在衣袖裡,緊了又松。
他知道殿裡坐著誰——天子,皇帝,天下最不可逼視的人,也是他流落十餘年後唯一血脈相連的親人。
他在南方長大,清貧日子過了十幾年,身子瘦弱,又染了病,主家嫌他晦氣,要將他攆出去。
他還記得那夜風大雨大,他站在緊閉門外,冷得直發抖。
第二天破曉,一隊馬蹄闖進織坊,披甲的侍衛叫他「殿下」。
真正接他出來的那位——他在大半年前景西的一方藥院中, 第一次見天顏。
光線很暗,像柴房。一個披著粗布麻衣的男人坐在一張大得格格不入的桌旁,肩背挺直,靜坐便似一尊神像。
他至今記得那日房中的藥香氣,撲通一聲軟著膝蓋跪下。
然後,那人笑了。笑聲很低很沉,帶著他不明所以的愉悅。<="<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loushuwu.cc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