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戶子,走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氣色不錯,兩腮雖不豐但也沒了凹陷,官服還是稍大了些。皇帝對自己看到的很滿意。觀神情,經了一回事,人脫了最後的一點稚嫩,喜怒不表於色,深沉頗多。

「謝皇上。」雲崇青起身,雙目依舊下望,不去窺聖顏。

皇帝走下大殿:「未進翰林院之前,你以為的翰林院是什麼樣?」

稍有遲疑,雲崇青看著闖入視線的那抹明黃,嘴角微微一勾,像自嘲:「書山墨濃,人才濟濟一堂,話千古,想後世,然後竭盡己身之能,為君分憂,償富予民,報國以安泰。」

「那現在呢?」

雲崇青沉凝,遲遲才道:「吾之微渺,仍需自強不息。」

倒是清醒。皇帝今天叫他來,除了要看人,還想問一事:「汕南一帶已經著手加固堤壩。朕之前與戶部商議,要提高徭役補貼,雖最後每人每日提了兩文錢,但朕還是覺不足。你以為呢?」

雲崇青凝神:「皇上,經年前客滿樓一事,您應該已曉臣的義兄雲記恩的父親是死於徭役。」

「那是偶然,」皇帝不明他為何突然提這個。

客滿樓查了之後,他發現近幾年因徭役死的人在逐漸增多。雲崇青不認為皇上會因他三言兩語就察覺什麼,但今天既然有機會,還是提個醒吧。

「建和十九年開春,臣帶著愈舒去咸和洲為已逝的岳母點燈。此行,讓臣更加堅定了科舉效國為民的心。河上富麗畫舫里親王賞美,岸邊人來人往中小兒乞討。」

親王…明親王?皇帝腦中已有畫面。

雲崇青抬首:「皇上,那小兒的父親也是死於徭役,而且他們村里還有一個青壯沒能回來。去服徭役的人,多是一家頂樑柱。臣以為相較提高徭役補貼,還是先保障安全緊要。」

帝王一句話,地方上多少要繃緊點皮子,能少丟一個是一個吧。

皇帝點首:「你不說,朕還沒意識到。」徭役苦,他以為給足補貼就行了,看來還遠不夠,是他狹隘了。「想過到地方上做事嗎?」

雲崇青一愣,然後跪地:「不敢欺君,臣確有翰林之後外放的打算。」

「翰林院…」皇帝笑笑:「倒也不用待滿三年,等《雍和字典》和《匯思》編完,朕允你挑一地。」是個有報負的,許多都戀著京官兒,難得他想著四野。

「臣謝主隆恩。」

從乾雍殿出來,雲崇青手心都汗濕了,雙腿麻木地快走,回到翰林院,恰逢飯時。苗暉指了指桌上膳盒:「雲客滿樓才送來的,你不在,我幫你接了。」

「多謝。」菜都有多備,雲崇青拿出一道吃。常俊鑫端著熱好的湯回來了:「說個跟崇青跟我沾點邊的消息,邵啟河將外放江備任布政使司參政。」

這事都拖了不少日子了,雲崇青意外:「江備?」有鹽。

作者有話說:

今天又是大普查的一天,晚了一會,抱歉。

第52章

「終於定下來了。」苗暉輕嗤一笑:「之前還說要去慶安。」

自從聽聞了溫家愈舒的遭遇,他娘他媳婦尤不喜姓邵的。因著這說,兩人陰鬱得兩天沒斗。只在他看,無論是慶安還是江備,都是好地兒。由此可見,邵關邵家底蘊不淺。

常俊鑫坐下:「你聽誰說的?」雲崇青也看向了苗暉,從山北回京後一直忙著,姐夫都沒跟他提過邵啟河。

給兩位賢弟舀了湯,苗暉打算交代點事:「我聽我大伯說的。」

「你大伯哪位?」常俊鑫垂眼瞅了下那碗湯,決定暫時不喝。

苗?雲崇青有了猜測,拿調羹撥動著湯。明朗之前提過一嘴,說他娘和媳婦比較鬧,但鬧只在家裡,出了門婆媳那是和和美美。誰要說一句苗家不對,兩人絕對一致對外。

這脾性真的很合了那位在太傅張家破口大罵的苗大叔。

「左都御史馮威。」苗暉起身,拱手致歉:「不是我有意隱瞞…」

常俊鑫咕咚一聲吞咽,兩眼都勒大了,這也太嚇人了。他平日閒暇時嘴少有閉著,說了多少不該說的自己個都記不清。盯著明朗那張在動的嘴,他不接受道歉可以嗎?

「也是無奈。我祖父被曾祖父母收養時,並沒過繼。待到了大伯和我爹這輩,祖父就動了過繼一個兒子入曾祖名下的心思。」

苗暉解釋:「我爹三歲跟我大伯就是兩個戶籍了。後來我讀書還成,張家又那般盛勢,大伯怕我科舉路在靖邊就被人斷了,便將曾祖的戶籍落到了慶安。只沒想到…」笑看向崇青,「張太傅沒盯上我,卻盯上了你。沐寧侯府一番作為,也是大快人心。」<="<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loushuwu.cc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