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識字就跟著家中兄弟一起上學堂,通常是請先生到家裡教。
裁衣做鞋是跟著家僕學,一般是親近的丫鬟小廝。詩詞歌賦是識字的兄弟姐妹湊一堆玩著、學著,要學學讀書人的雅興,行酒令、飛花令。碰上節日、喜日子,家中擺酒,小輩們還要這樣「演」一回,讓長輩們看個熱鬧,顯得他們上進、好學、有文采。
管家算帳,是跟著長輩學。也要與管家、管事、掌柜的打交道。
這些人鬼得很,互相之間有關係。有些人互相看不慣,到了東家面前上眼藥,東一句西一句的,就把釘子埋下了。有些人互相之間有牽扯,左一句右一句的,不是夸就是掩藏。
洪楚說:「帳目是個好東西,這是不會騙人的。所以平常也要聽聽實事,了解城內都有什麼變化,看看家中採買的單子,對對莊子上的收成。這些東西走心記住了,假帳也能看出端倪。」
陸柳動動耳朵,眼睛從男人們身上移開,看向洪楚。
天吶,管家看帳要學這麼多東西!
他以後要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他再不會小瞧自己了!
陸楊問的比較實際,比方說:「那你們上學堂,都讀什麼書?有什麼生意經嗎?」
洪楚點頭:「有的,比如《陶朱公商訓》,再是經史文集。讀書人看的書,我們也要看。」
說起生意經,洪楚開了話匣子。
談錢算帳,講識人,聊道義。
陸楊跟他聊得上,各個話題都能接。
洪楚問他:「你讀了很多書?」
陸楊搖頭:「我不識幾個字,這一年多每天都在看書,大多都看不懂,讓我夫君講給我聽的。要說讀書,真沒讀幾本,多是聽書。」
他做生意的經驗,是他在市井上琢磨出來的。
他在市井長大,有記憶起就在幹活。常聽陳老爹算來算去,再大一些,他就有差事了。
陳老爹希望他用最少的貨,掙到最多的錢。還希望他能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多的貨。
這個問題把他愁得不行。那時他小小的,不懂事,根本想不明白應該怎樣做,一天天的挨罵挨餓。陳老爹會在他無助時來當「慈父」,會教教他,給他一點食物,下次繼續。他沒做好,陳老爹會很失望。他常常感到惶恐。
日復一日的恐懼里,陸楊做夢都在琢磨這件事。
他有空就想、有空就想,不懂也要想,他看人臉色,聽人說話,從這些話里提取信息,早早的知道了「心口不一」的意思。有時候,大人笑眯眯說的話,並不是開心的話。反之亦然。
他那時候就在想,什麼東西是必須要買的,什麼情況下會讓百姓們搶貨、囤貨,又怎樣讓他們開心花錢,還能怎麼讓他們繼續回購,並推薦給別人。
比方說買肉要去劉屠戶家,劉屠戶厚道,不壓秤,還常搭兩塊豬下水送人。
比方說買米要去老葉頭家,老葉頭實在,新糧陳糧分開賣,不會糊弄人。
沒誰說買豆腐就要去老陳家。
因為老陳家的豆腐常常大小不一,不是實在人。
再大一些,銀錢過手,陸楊對家中的貨款成本一清二楚,也有了想法。
他那時天真,以為他表現好,陳老爹就會喜歡他。他跟陳老爹說做生意,要掙一筆快錢、眼下急需用錢,貪就貪點,也沒啥。但要在一個地方開店,做街坊四鄰的生意,就要做出口碑,細水長流慢慢來。
可惜,陳老爹不願意聽他的。
人總會饞豆腐的,反正都要買,附近沒有別家開豆腐坊,那就要來他們家買。他就不做厚道生意,就要掙錢。
現在陸楊自己做生意了,生意沒做得特別大,不知靠這一套能走多遠。短期來看是可行的。他還要繼續學習。
陸楊知道怎麼跟人拉近關係,感興趣的話題里,帶一點個人經歷,把自己的心放在面前,讓對方能跟他的情緒產生共鳴,兩個人有了情感聯繫,關係就親近了。
他沒講特別多的過往,只說他很早的時候就在市井上跑,幫著家裡做豆腐,會看人臉色,會琢磨。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