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餵病美人表哥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行,龍潭關比金京更重要,若龍潭關守不住,凌…賊子便能直取玉京。」

紅衣官人是文臣,不懂打仗的事,但他聽得懂燕帝的話,「你呀你呀,莫這般剛直,你知不知道你剛才說的那番話是在打陛下的臉,陛下已經不悅了,你還在那兒說,你想死不成?」

淳于青若無奈道:「姐夫,我都明白,可打仗不是兒戲,就算陛下不高興,我也必須要說。」

「你說了又如何?既沒有改變陛下的決定,又惹了他不快,用你們武將的話來說,這叫賠了夫人又折兵。」

「忠言逆耳,陛下是明君,即便我說的話不中聽,陛下也會明白我的苦心。」

紅衣官員在心裡翻了個白眼,無奈道:「行了行了,別跟我拌嘴。你就聽陛下的命令吧,反正榮王他們不過烏合之眾,你好好在金京守著,等滅了反賊,你領了功賞,就別在西疆耗著了,趕緊回玉京娶妻生子,讓姨母過幾年安心日子。」

聞言,淳于青若抿緊了唇,遲疑地點了下頭。

這些年,他一直在西疆任職,無暇抽身去薊州。

每年滿懷期待地送生辰禮和書信去薊州,收到了東西卻將滿腔期待掃盡。

他每次都騙自己,凌虛哥哥只是忙,沒有忘記自己的生辰,山高路遠的,送禮物多不方便啊,凌虛哥哥肯定把禮物都攢著,等回了玉京再一齊送給他,就像小時候凌虛哥哥給他剝石榴,會剝滿滿一碗才給他。

只是他沒有想到,不過幾年光景,凌虛哥哥卻成了反賊。

凌虛哥哥,你到底受了多少委屈,以致於要謀反。

思及此,淳于青若停在漢白玉階上,凝望蔚藍天幕,想起慶賀三十二年的秋天。

那是他去西疆的前一天,天空也是這般藍。

凌虛哥哥說他的廣陵王府快修好了,等開了府,他們就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他會種滿園梨樹。

回到住所,淳于青若從匣中取出泛黃的紙張,一頁頁回味。

「梨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很想你,刀劍無眼,千萬珍重。」

「梨奴,我讓人在梨林里修了一座亭子,等梨花開了,我們可以在亭子裡賞花。」

「梨奴,我新得了一把琴,音色極美,我已譜了新曲,等你回來舞劍。」

……

自從文懷太子被冤死,自己就再沒收到過凌虛哥哥的信。

是因為父母之仇,凌虛哥哥才變成這樣嗎?

因為自己是淳于家的人,是陛下之臣,他早就蓄意謀反,料到會有今日之戰,所以連帶著自己也不喜歡了。

淳于青若戚戚然,心痛如絞。

一邊是凌虛哥哥,一邊是陛下。

他…該怎麼選?

「梨奴,怎的呆住了?」王夫人替兒子打點好行囊,摸了摸兒子的頭。

「母親,表哥他……」

王夫人噓道:「莫再喊他表哥了,被人聽去了不好。」

「母親,丹書鐵券能免謀反之罪嗎?」

王夫人聞言蹙眉:「梨奴,你想做什……」

不等母親說完,淳于青若著急打斷道:「一枚不行,兩枚夠嗎?」

淳于青若默默盤算,父親曾立功得了一枚丹書鐵券,他蕩平西疆又得了一枚,如果能生擒,或許他能求陛下饒凌虛哥哥一命。

「梨奴,慎言!」王夫人少見的嚴肅起來,「榮王謀逆,罪無可赦,莫要動這心思。」

「母親,我不想他死。」

王夫人正色道:「兒啊,你是大燕最年輕的驃騎大將軍,是淳于家乃是王家的榮耀,你赤膽忠心,為國為民,必然青史留名,萬古流芳。事到如今,你不能也不許胡思亂想,你只能是忠臣。」

「可我……」

可我喜歡他,我放不下他。

王夫人道:「沒有可是,兒啊,你是淳于青若啊。」

夜晚,淳于青若取了頭上的青玉簪放入匣中,連帶著無盡的回憶將木匣沉入池中。

他還是太貪心了。

他既不想讓淳于家因為自己背負罵名,又放不下這段情。

既然活著不能兩全,那便殉了吧。

凌虛哥哥必死無疑,那便盡了忠再隨凌虛哥哥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