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紅木柜子,應該也是從老宅里運出來的一批。
只不過這隻柜子為什麼現在還上著鎖呢,難道是我外公鎖的?如果是我外公鎖的,那鑰匙搬家的時候肯定不知道丟哪兒去了。
我用手撥了撥鎖孔,是早期的普通一字鎖,這對我這種經常把玩各種機關鎖的人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我盤腿坐在地上,拿包翻出來一根極細的鐵絲,鐵絲明顯比普通的鐵絲要細很多,我將它在手裡彎出一個弧度插進鎖孔,頭靠在柜子上,櫃鎖里發出的各種聲響瞬間迴蕩在我的腦海中。
忘了說,滿月宴抓周我放著大鈔不要,抓著一隻榫卯結構的積木死活不放手,從那之後,我外公就會給我看各種各樣的機關圖紙,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有榫卯木結構,也有現代鋼結構。
我聽到咔地一聲脆響就拔出鐵絲,櫃門就完全鬆動了。
鎖這玩意兒早就是我三歲玩過時的了,玩這東西剛開始只是為了打開那一刻的成就感,後來我為了增加難度,開始限制開鎖時間,開一隻普通掛鎖,最慢不會超過15秒。
我把鐵絲揣兜里,拉開抽屜看。
裡面放了一隻體積不小的匣子,不過外形實在有點奇特,匣子好像是用一整塊玉打成的,上頭還帶著老泥,紋路雕得很細,不像俗物。
我對這玉不感興趣,我更感興趣的是匣子前掛著的九隻銀環,這九隻銀環收尾纏繞收攏,和普通的九連環很像,但你只要往細里稍微看一看就能發現不同。
正常的九連環,取下前面的環是為了解開後面的環,環環相扣,首尾呼應,但是這隻匣子上的九隻銀環,本該是前端的部位無法取下,頭部是完全陷入玉匣鎖孔的,而後端的部位同樣,也是陷入另一隻玉匣鎖孔的。
但這樣一來,不就成了死環了嗎?
玉匣入手冰涼,我伸手將匣子從抽屜里掏出來,仔細捧在手中端詳,銀環上雕龍畫鳳,很難想像,鑄造這個玉匣的工匠究竟是怎樣雕出這麼細緻的花紋的。
這看著是個老物件,不知道外公當初是怎麼收來的,在我所經受的教育體系中,沒有解不開的鎖,也沒有破不開的機關。
我有了興致,用手托著玉匣從地上站起來,燈光一閃,我猛然發現這玉匣底部有一些不太尋常的地方,於是我將桌上堆滿的字畫推到一邊,把匣子放置到桌面上,拉開那種老式的綠頂檯燈,從包里摸出眼鏡戴上開始研究。
我翻開背包拿出那種小型手電和一隻扁鐵盒,一手扶著玉匣子,一手開始用手電一寸寸地往下照去,匣子的玉質相當通透,是將一整塊玉內部掏空、雕刻而成,透過手電光,能清晰地看見匣子裡裝了東西。
但具體是什麼,必須要打開來才能看清楚。
我放下手電,把匣子微微舉起看它的底部,一看之下我就明白剛才並不是我眼花。
打造匣子的工匠給匣子底部另外開了個槽,淡黃色的液體盛放在玉匣底部,液體裡居然還有金色的沉澱。
嗯,這又是個什麼設計?
第4章 幾種推測
一般來說,上鎖的東西都屬於那種比較珍貴的類型,當時我有幾種基本推測,我寫在這裡,以幫助之後的理解。
第一種可能,玉匣的主人壓根就不希望百年之後有人將玉匣打開,所以才做了這九隻銀環鎖。九環鎖前後端都卡死在匣子內部,構成一個死環。
但這種想法有一個很明顯的疑點,如果這東西真的珍貴到不能讓人觸碰的地步,那玉匣的主人何不直接當即銷毀它,還費盡心機多此一舉把它封到一隻易碎的玉盒子裡,這不自討苦吃嗎?
接下來要說第二種可能,玉匣的主人希望在百年之後有人能發現這隻玉匣,並將它打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這玉匣之內的東西,只有會解這九環死局的人才能把東西拿出來。
可是如此一來,就有了新的悖論。這個人為什麼要選擇玉這種易碎物品作為承載珍寶的器皿,他不怕落到哪個大老粗手裡,打不開就直接摔了匣子嗎?
要換做我有什麼驚天大秘密,全天下只能供一個人發現,我當然會選擇更加結實的材料,至少也得是摔不爛的那種。
想來想去,無非也就這兩種可能性。
我摸著玉匣的底部,開始將目光集中在下方的凹槽,我開始猜測底部淡黃色液體的作用,古時候打造這種精緻的玉器費時費力,工匠不可能有那閒工夫,閒得無聊特地在底部開這麼個槽。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