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哭死,宿主反向為系統續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估計以武方縣丞的性格,更不會在意平民百姓有無婚配了。

倒是有幾個熱心的。

因時萋與牛大嬸母子相稱。

時不時都就找牛大嬸聊天,明里暗裡要把自家閨女、孫女介紹給時萋。

態度極其熱情。

牛大嬸若不是知道時萋是姑娘,她差點就頂不住被對方說動了。

有些人提的次數多了,卻每次都遭到委婉推拒,又看出牛大嬸面色遲疑,似有難言之處。

沒多久,給時萋說親的人漸漸消失了。

時萋的名聲從「醫術高超又謙遜的小大夫」變成了「醫術高超謙遜有禮,可惜是個有隱疾不能人道的小大夫」。

著實難聽了些。

牛大嬸想和人解釋一二。

時萋連忙勸住了她,這樣更好,也省去了不少麻煩事。

醫館開張的第二年,漸漸收回了成本。

看病抓藥的收費在時萋這裡一直沒有個標準。

一些看著就條件不好,生活困難的人來看病,總是拖到很重了。

對這些人,時萋一般只收取藥材的錢,有時候甚至會少收一些。

至於其他人則正常收費,相比於慈安堂的福利性質醫館,她這裡是賺錢的。

給窮人價低倒也沒什麼。

每個人得的病都不一樣。

所以收費有差距也是正常的。

政權更迭還沒出個結果。

武方縣來了一批攻城隊伍。

城門再次緊閉沒多久,縣丞又命人開了門。

平民百姓不知是什麼情況,都躲在家裡瑟瑟發抖。

生怕這波人進城後會燒殺搶掠一番。

實際情形卻是武方縣丞鞍前馬後的領著來人去了官府。

領軍的首領分出兩批人馬接管了城內守衛工作後。

一切與之前沒什麼兩樣。

街坊鄰居中有人試探著出了門。

看這些人並不管百姓的事。

漸漸的恢復了之前的生活。

新上位的管理者是哪個,都與平頭百姓無關。

只要不是進城作惡的就好。

時萋看診的時候,有些消息靈通的會私下顯擺自己得到的消息。

沒多久便知道,這些不費一兵一卒就攻下武方縣的勢力是目前占領地盤最多的鄭家軍。

因其首領對手下有不傷百姓,不燒城搶掠等政策,名聲在眾多勢力中尤為出眾。

他的政策也很得民心。

不少城池被他攻下後,都願意在他的統轄下生活。

時萋雖沒有熟讀歷史。

但電視劇看的夠多,這種手段都是政治家常運用的。

別管以後奪權了會怎麼樣,現下名聲和民心會握的牢牢的。

占領武方縣的帶隊人並不是鄭家軍的首領,只是一個小頭目。

畢竟他們這個小地方,還不值當老大親自帶隊。

武方縣縣丞也是個妙人,應也是有什麼消息來源的,選擇了投靠鄭家軍。

此時不投靠,這隊兵馬勢必要攻城的。

鄭家軍只是不殺百姓,並不是不殺抵抗兵卒和官員。

還不如現下投誠,往後要是真得了勢,至少官升幾級。

但若是抵抗到底,立刻就要死。

就算鄭家軍失敗了也無事,反正也是多活了些許時日。

且到時候若是別家勢力贏了,未必會清算他這個小人物。

若是本朝緩過勁來,說不準他還能提前跑路。

武方縣縣丞心裡算計的清楚,做事便更加殷勤。

在鄭家軍小頭目提出要徵收大夫時,立刻把城裡的大夫雙手供了出去。

因鄭家軍要實行仁政,所以也不是不顧老百姓死活。

把大夫都帶走。

查看過武方縣裡有三家醫館後。

頭目直接把時萋和另外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夫給請走了。

說的是請,不走卻不行。

另外一個老大夫,因上了年紀,走路都是顫顫巍巍的,頭目實在沒辦法把這樣的大夫帶上。

說不準沒等給別人治傷,這老頭就先不行了。

且又不能把這裡的全部大夫都抓走,總要給百姓留一個。

不然就是違背了老大收買人心的命令。

至於時萋,本來小頭目是沒看上的。

只是因時萋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和一個抓藥都抓不明白的老婦開的醫館。

他左瞧右看也覺得不靠譜。

但勝在年輕,跑路打雜的都有用。<="<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