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年代:女配覺醒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寧安直捂臉。

這種情況倒是一下子就拉近了嫂子們和她的距離。本來大家還客氣著呢,聽說寧安竟然會養豬,一下子就覺得她接地氣了。

到部隊沒幾天,就有了一個好消息,周永川升職了,周副團變成了正團。

老丁問周永川:「你是不是也找人算了?」

其實升職本來沒這麼快,但是那位正團主動申請了轉業。因為他覺得自己在部隊的升遷之路差不多到頭了,想干到師級直接退休是不可能的,早晚都得轉業,還不如趁早。到了地方上還能在行政系統里繼續打拼,說不定前程比這還要好得多。

不得不說,是個有決斷有魄力的人。

第35章

70被拋棄的原配(34)

寧安先給江學工和趙鳳霞寫了封信,詳細說了說這邊的情況。

她說了自己的工作,又說了周永川升職的事,還說了她被養豬班的戰士拉去指導工作的哭笑不得。

「鄰居們都很好相處,有個大嫂特別會做泡菜,她送了我不少,我寄一些給你們。我現在正跟她學著做呢,等我學會了,你們就能吃到我親手做的泡菜了。」

「吃住都很習慣,永川每天除了工作,其他時間都陪著我,家務也都是他做的,我只是偶爾做頓飯,非常清閒。」

「爸爸媽媽一定要保重身體,不要為我擔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等到永川休探親假的時候回去看你們。」

除了寄信,她還寄了兩張照片,另外還搜羅了一堆東西寄過去,泡菜,臘肉,香腸,湊了一個大包裹。

江學工兩口子拿著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又拿起相片仔細端詳,從每一個細節中尋找女兒生活幸福的證明。

寧安剛走的時候,他倆特別不習慣。之前孩子去了市里,至少還算離得近,有時候周末能回來,他們要是想孩子了,也能去市里看看。現在呢,一下子跑到2000公里以外去了,還一走就是一兩年,老父母一直懸著心呢,這會,總算是放下了。

寧安通過小桔子的監控看到了家裡的情況,一顆心就好像泡在溫水中,柔軟的不像話。

過了一陣子,她才給周家也寫了一封信。一是因為周家父母已經習慣周永川出門在外,早幾天晚幾天沒什麼關係,二是她信里寫的有些內容,需要時間支撐,所以她故意往後拖了拖。

寧安在信里說,她閒著沒事,把家裡的收音機和電視機都給拆了,花了點時間又給組裝回去了,「我覺得,造收音機和電視機也沒什麼難的。」

為了令人信服,她特意把東西拆了,把所有的零件都給寄了回去,還詳細的標了號,寫了一份組裝說明。按照這份說明,裝不好的那是傻子。

「這兩樣東西,放在我們這兒也用不著,我和永川不愛看電視,也不怎麼喜歡聽收音機,都寄給爸爸媽媽吧。」

「咱們安德市要是建了收音機廠和電視機廠,是不是家家戶戶都能看上電視聽上廣播了?」

1970年的「四五計劃」要求全國大力發展「五小工業」,即小煤礦、小鋼鐵廠、小化肥廠、小水泥廠和小機械廠,而且,中央還給了80億撥款,支援地方發展。

這項政策,有必要性,也有局限性。有些地方,為了響應政策,匆忙上馬了一些小廠子,工人都是讓各個公社推薦上來的,沒有任何經驗,不光工人沒經驗,管理者也沒經驗,技術更是落後,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產品質量也不過關,合格率非常低。這些小廠子,後來都被關停了,還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之前和周書記聊天,他對此是長吁短嘆。周邦彥是有一些長遠眼光的,而且對事情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安德市在五小工業的發展上一直非常謹慎,比其他地方落後了不少,老周面臨的壓力非常大。

寧安決定適當幫他一把。

除了這些,寧安還搜羅了很多關於化肥、水泥的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方面的技術和措施,有些是她在圖書館看到的,還有很多是她夾帶進去的私貨。

周永川一開始看她三下五除二就霍霍了家裡的收音機和電視,還以為她是閒得無聊了,自己給自己找事干,他啥也沒說,就在旁邊遞螺絲刀。有時候寧安不想幹了,就在旁邊指揮,讓他動手。

等看完這封信,周永川就知道了寧安的用意。

他抱起寧安轉了兩圈,說道:「在圖書館當管理員太委屈你了,你該去工業部工作。」

寧安翻白眼:「工業部是那麼好進的嗎?」

周永川笑道:「你要是想進,肯定就能進。國家重視人才,有本事的人,肯定有發揮的空間。」

「那我要是想去呢?」

「我去找部隊領導,給你寫一封推薦信。讓周書記也寫一封,有了敲門磚,部里看到你的本事,問題不大。」

「那我可要去京城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