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一)
1984年6月,博士畢業一年後,寧安生了個女兒,取名裴瑗。
那一年,寧安31歲,紀松和34歲。
那時候,55歲的紀利民已經於兩年前升遷,成了省委書記,帶著曹文華去了省城。那裡也是紀家的老家。紀松和的親生父母都在那裡。
這麼多年,紀利民和姐姐的關係也不是太親近,他當年支持姐姐離婚,支持她再嫁,但是,對於她對待紀松和的態度一直頗有微詞。
紀利英的確是為兒子考慮過的,正是因為為他考慮了,所以她不能讓前夫身敗名裂,這口氣,她就沒出完整。
她是有點遷怒紀松和了。
紀利民覺得她有點無理取鬧,姓鄭的犯了錯,關孩子什麼事?你既然把他帶出來了,還把姓給改了,又不好好待他,這是什麼道理?
他覺得孩子可憐,正好,他和文華沒有自己的孩子,就把紀松和當成自己的孩子養,彌補他缺失的父母親情。
同樣,紀利英對於弟弟的態度也非常不滿。她後來又生了兩個孩子,大女兒比紀松和小10歲,小兒子比紀松和小12歲,都是你的親外甥,你憑什麼區別對待?
什麼事都替紀松和考慮,你怎麼就不為自己的外甥女和小外甥考慮呢?
因著這些事,姐弟倆漸行漸遠,本來親密的姐弟關係,發展到現在,就是再普通不過的親戚。偶爾打電話問候一下,有時間就見個面聊幾句,再多就沒有了。
這次他調回省城,去看了紀利英,她已經退休,兒子女兒也都已經參加了工作,發展肯定不像紀松和那麼好,但是比起大部分人來講,已經是不錯了。
紀利英一見到他,就習慣性嘲諷和抱怨,紀利民充耳不聞,見個面聊幾句,走人。還能中氣十足的譏諷他,一看就好得很。
裴瑗出生的時候,曹文華剛剛退休,接到消息就收拾東西趕了回來,幫著寧安和紀松和帶孩子。
她帶紀松和的時候,紀松和已經6歲多了,她還沒帶過這么小的嬰兒,稀罕的不得了。
整天把寶寶抱在懷裡,都捨不得放下。要不是寧安幫她調理身體,一個腰椎間盤突出是跑不了的。
那時候,夏興華女士還在工作,她的成果目錄上又增加了空調、熱水器、彩電……
裴瑗出生之後沒多久,寧安跟她說:「媽媽,你外孫女想坐國產豪華小轎車~」
夏興華:「……」
你把你媽當許願池了嗎?
此後,裴瑗就接替了寧安的工作,成了姥姥研發工作的靈感來源。
1986年,剛剛會走會跑會說話的裴瑗一邊給寧安打電話,一邊拖著自家的電話往外走,扯斷了電話線,又因為聽筒里媽媽的聲音突然消失而哇哇大哭。
小桔子跟夏興華說:「快,先研究無線電話!不要讓寶寶因為這點小事哭。」
夏興華:「……」
你管這叫小事?
你們系統慣孩子真的無法無天!
但是,好吧。
這時候,半塊磚頭大小的手機在國外已經出現了,售價三千多刀,國內一些有遠見的人也開始主張發展無線通信。
大哥大即將進入中國,售出2萬塊一台的高價。甚至可以說有市無價,根本買不著。
最開始幾年的大哥大,都是進口的。錢都被外國人賺走了。
我國從九十年代初才開始自主研究大哥大。
目前,正是開啟無線通訊設備研究搶占國際市場的好時機。
夏興華迅速申請立項,開始了無線設備研究,正好郵電局那邊也有相關意向,平陽市和國家郵電局合作,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通訊公司來做這個。
1988年,國產無線電話通過各項測試,開始生產銷售。夏興華的成品已經是比較小巧的手機了,在國際市場迅速風靡。
夏興華一下子成了國家的大功臣。
(二)
改開之後,媒體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寧安的一些工作不方便見諸報端,但是夏興華的工作不存在這些問題。
媒體特別喜歡報導夏女士的事跡。
烈士遺孀,即將退休的時候轉行搞起了家電研究,並且很快就出了成果,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簡直就是個奇蹟。<="<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