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開採石頭,在目前這個階段,這個小山包沒有什麼經濟價值。
但是,如果漫山遍野都種滿果樹,它的經濟價值就上來了。
徐家屯的地形是三面環山,北山、西山和南山,被三個小山包圍住了,處在一個小山窪里。如果北山搞得好,還可以把西山和南山也給弄出來。
這個時候,分產到戶剛過了一年,所有人的集體觀念還是很濃,大隊長的威望還很大,他說要發展集體經濟,要大家出工出力,大家就都出工出力了,根本沒人會去想「憑什麼讓我幹活」這類問題。
當然,徐建功並不是讓大家白幹活。
「以後,等果園發展起來,賺的錢除了一部分用於村集體的發展之外,還有一部分會給大家分紅。今天大家出了多少力,大隊還給大家記工分,等果子賣出去,再折成錢發給大家。不是讓你們白干。分紅也是根據大家今天出力的多少來分,你乾的越多,以後分的越多。當然了,要是果園沒發展起來,那就另說了。」
大家都笑起來,跟他說:「沒事,我們老農民,不怕出力氣。大不了就是白干點活,沒什麼損失。但要是發展起來了,我們就賺了。」
就這樣,全村總動員,忙完了自家的活,都去北山開荒,清理雜草樹木,清理石頭,往山上運土,大一點的樹木可以做建房子的材料,如果村民有需要,可以拿走,抵一部分工分,雜草樹枝這些,誰弄的誰拿走,可以當柴燒。還有石頭,也可以運回去蓋房子用。
從清理北山開始,徐建功在山腳下專門劃出了一塊地,讓徐佑軍負責育苗工作。
育苗這塊,就成了徐佑軍的個人事業,以後大隊的果園子要進果苗,就從他這兒進。先欠著帳,等賺了錢再支付。
1981年,7歲的寧安跳級上5年級。徐家屯的北山果園正式開種。
這件事情並不好做,光是給果樹澆水就費老鼻子勁了。
但是每個人都挺有幹勁的。
因為寧安之前種的那些果樹第二年結果,比前一年多了很多,村里人都吃過了。
嘗到了味道,他們就知道,這些果子要是能種出來,一定能賣出去,而且能賣個好價錢。
別說現在已經允許個人做點小買賣了,就算是不允許,這果園是他們村集體的,賣給供銷社、食品站也沒問題。
而且這荒山上,種糧食是肯定不成的,還不如試試種果樹。
徐家屯不光在山上種滿了果樹,在村子裡、在田間地頭,那些行道樹也都換成了果樹。
1983年,果樹開始掛果。
與此同時,西山和南山的開發也開始了。
1985年,西山和南山開發種植完畢,徐家屯註冊了一家公司:徐家屯農產品生產經營有限公司。
公司註冊之前參加勞動的人,都按照工分的多少分了股,以後就算不幹活,也能每年拿分紅。後續的工作,就開始招聘村裡的閒置勞動力來干,按月發工資了。
這個時候,糧食產量已經大幅提升,大部分人都能吃飽飯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對水果的需求也大幅提升。
徐家屯出產的水果,一點也不愁賣。前兩三年在縣裡就賣光了。而且,徐家屯的水果還註冊了商標,成了品質保證。
1985年,12歲的寧安高中畢業,以省狀元的身份考上清大,引來了省里、市裡的媒體。
這一次,她不光上了報紙,還上了電視。
徐家屯的水果產業也上了電視,而且,寧安還詳細的介紹了春天百花盛開的時候,徐家屯究竟有多麼美麗。
在這之後,徐家屯又發展起了旅遊業,吸引的主要是附近的城裡人,還有一些搞藝術的人來這裡寫生、採風。
徐家屯還成了一些影視劇的拍攝基地。
第214章
八零小炮灰艱苦奮鬥(19)
寧安考上大學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省城。
看到電視和報紙的人,看著「徐寧安」三個字,已經漸漸遺忘的記憶又重新被勾了起來。
這就是當年那個被遺棄的那個孩子啊!
真爭氣!
親媽拋棄了她,人家憋著一口氣加油努力成了高考狀元,考上了最好的大學,以後前途一片光明!
福利院的老師拿她的事跡給孩子們加油打氣,鼓勵他們向徐寧安學習,以後考上好的學校,給自己掙一個好前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