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開著房車,去古代逃荒種田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9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更何況,孫鈺敢在京城為弟子造勢,孫尚書也老神在在的說了,地里的麥子還沒收割完,誰若不信,只管派人去親自驗證便是。

其他三位閣老心裡已經信了大半,卻還是帶著人去驗證了。

畢竟這事太匪夷所思了。

同去的還有聽到風聲的某些朝臣,有的是真心好奇,跟著去見證奇蹟,有的則是打著小算盤,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像是周閣老,就在算計著怎麼把這功勞給太子,有此等功勞,太子之位便牢不可破了。

可惜,這回,誰的算計都要落空了。

不止孫家態度強勢,維護許懷義的利益,陸首輔也立場明確的站在許懷義這邊,大張旗鼓的為他請功。

還有江先生,言辭更直白的告知眾人,麥子之所以能高產,皆是許懷義的功勞,跟其他人無關。

他這話一出,可算是絕了其他人想占便宜的路了。

當然,也相當的得罪人。

不過,經此三方人共同相護,屬於許懷義的功勞,成功守住,他的聲望,也再次往上竄了一大波,達到了幾乎高不可攀的地度。

從發明水寫布,到抗擊倭寇大捷,再到如今的糧食高產量,一件件,一樁樁,無不轟動天下,也無不對百姓有極大的影響力。

封爵,終於無可抵擋了。

第529章 靖寧伯

封爵的聖旨來的比許懷義預估的時間要快了不少。

他原以為,即便有孫尚書和江先生為他說話,內閣其他人也得為難些日子,還有滿朝文武大臣,嫉妒眼紅是天性,咋可能順順噹噹的看著他封爵呢?

肯定是要使絆子攔一攔的。

可誰曾想,建興帝這次下聖旨下的很是痛快,哪怕有朝臣再三建議要慎重其事,也沒能擋住,頗有些一意孤行的味道。

這番做派,就讓很多人看不懂了,背地裡少不得要猜測揣摩一二。

畢竟之前建興帝對許懷義並不是多看重啊!

哪怕許懷義是抗倭英雄,立有大功,但回京路上一再被刺殺時,建興帝不都裝聾作啞、無動於衷嗎?

後來讓刑部和大理寺查辦,那也是因為平遠伯府做事太過分,踩了宮裡得底線,這才惹的建興帝動怒,給許懷義討公道是其次,主要的還是維護皇家威嚴不容挑釁。

再後來,平遠伯府垮了,可那也是因為糟了天譴,並非建興帝乾的,他頂多給了許懷義一點補償罷了。

聽說許懷義進了羽林衛後,也沒有直接到御前,這種種行為表現,無不表明,建興帝對待許懷義的態度很一般。

許懷義絕對稱不上是寵臣。

可偏偏這次,建興帝賜爵賜的大方,難道是因為比起軍功,更看重臣子在農事上的成就?

這無疑是個信號!

當然,也有人暗自琢磨,覺得建興帝這麼痛快,完全是形勢所迫,誰叫眼下民心不穩呢,許懷義的功勞來的恰大好處,他自是要拿來做文章的。

賞賜許懷義,就是收攏民心的手段罷了。

再者,能在他的統御下,種出高產糧食種子,也是他的功績,將來史書上,少不了他這一筆。

還有更陰暗的猜測,覺得建興帝這麼做,是在打太子的臉,之前,許懷義獻計,幫太子調和了跟商戶之間的矛盾,還籌集了足夠的糧草,太子不但沒厚賞,甚至無恥的奪了大半功勞給自己刷聲望,相較之下,建興帝就顯得厚道公正多了。

可以說,一道聖旨攪合的朝堂暗潮洶湧。<="<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