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等到成親後再接觸?
那本侯只能說,你們這長輩做的可真是太失敗了,完全不負責任啊,簡直是拿整個家族的前程開玩笑,呵呵!
本侯就不一樣了,本侯長女如今雖然才十歲,卻已經早早替本侯分憂解難,等再過個幾年,顧家交給她,本侯都能安心的去鄉下養老了。」
一番連消帶打,擠兌的反對一方面紅耳赤、啞口無言。
誰叫許懷義說的都是事實呢,高門大戶培養繼承人,的確是從小就帶在身邊,讓他長見識,開闊眼界,磨練心智,稍大一點,就會放手讓他們去做些具體的事務,從小及大。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需躬行,再多的說教都不如讓他親自上陣體驗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勝過別人的千言萬語。
不怕犯錯,就怕沒機會去看去做去反省。
可太子能一樣嗎?
涉及到利益,再心虛沒理,也要據理力爭,於是就有人以太子是國之儲君為由勸阻,入朝觀政一定要謹慎,不可貿然行事,以免影響朝政。
聽了這種無理賴三分的話,許懷義忍不住又火力全開的噴了一頓,「就因為太子是儲君,才更要早點入朝觀政啊,畢竟你們各家的兒孫不爭氣,嚯嚯的只是你們自己的小家,可太子呢?
身負重任,他能有、敢有半點憊懶懈怠嗎?
本侯就納悶了,你們怎麼就不希望看到太子勤勉敬業呢?
還有,入朝觀政,觀政啊,諸位大人,觀是啥意思,難道都不懂?就是用眼睛多看,不是讓太子親自去處理政事啊,有皇上在,有內閣在,太子年幼不年幼的,有多大關係?又能影響什麼大局?
本侯實在是好奇,明明就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兒,你們這麼拼死阻攔,到底在怕什麼呢?」
最後一句,他問的一本正經,仿佛真的很疑惑不解。
可對反對一方來說,卻不異於是誅心之言。
一個個的臉色劇變,大聲斥責許懷義後,又紛紛跪下對著永平帝表忠心,唱念做打,聲情並茂。
其他沒站隊的朝臣們,具都看傻了眼,也被許懷義剛才的一番表現給狠狠驚著了。
實在是這幾年許懷義在大朝會上低調的很,基本不發表啥意見,為人處事也圓融周到,這還是頭一回露出這般咄咄逼人、言辭犀利的一面。
就為了讓太子入朝觀政?
這得是太子鐵桿死忠才能做到的吧?
第582章 不想悲劇重演
明眼人都看出來,在這番唇槍舌戰中,許懷義占了上風,
不但擠兌的反對方毫無招架之力,連某些中立派都被他說服,忍不住站出來附和著他表了態。
說到底,太子入朝觀政一事,確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往大了說,也就是影響到了其他皇子的利益,會招致他們的不滿,至於那些嘀咕對朝政和國家有影響的,完全是杞人憂天、誇大其詞了。
如許懷義所說,觀政重點在一個觀字上,只要太子不傻,就不會當著皇上和內閣重臣的面對政事指手畫腳、過度干預,多看少說才是明智之舉。
所以,太子觀政,真沒必要上綱上線的去阻攔,阻攔的都是出於私心作祟,跟朝政無關。
至於往小了說,那更是皇上一句話的事兒,只要皇上願意,誰會反對?
父親教兒子,皇上教太子,都是天經地義。
之所以剛才吵得沸沸揚揚,就是因為永平帝的態度讓人揣摸不透。
這就有了爭鬥的由頭。
許懷義如何不知?他心底冷笑,面上卻沒有半絲對永平帝的不滿,他的怒火針對的都是那些反對派人物,炮轟起來毫不手軟,在有人不死心的還蹦噠著跪請皇上務必要慎重時,他忍不住無語的道,「多大事兒,值得這麼大動干戈?
不就是讓入朝觀政嘛,又不是讓太子……」
他故意做出一副失言又及時收回去的模樣,語氣頓了頓,在朝臣們心驚肉跳時,才又渾然不覺的道,「又不是讓太子去做什麼危險的事兒,有啥可慎重考慮的?
真是搞不懂,要是我家壯壯願意跟著本侯學習,那本侯不得敲鑼打鼓的歡迎他有這份進取之心啊?
還得感謝祖墳冒青煙,家族傳承有望了!
就因為是太子,你們就過度解讀,放大此事的意義!
呵呵,你們到底是何居心?」
末了,他還一臉不解、煞有介事的搖著頭感嘆,「不懂,搞不懂,不過真是細思極恐啊!」
聽他說完,那些反對派氣的差點吐血,殺人誅心,不過如此。
便是其他人都不由在心裡腹誹,你不懂?沒人比你更懂了。
聽聽這些話吧,有些是在抨擊反對一派,可有些,未嘗不是說給皇上聽的,皇上的態度實在有些微妙了。
而許懷義也實在太膽大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