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大郢「風花雪月」「才子佳人」這樣的故事,格外受歡迎。
老臣們沉默不多時,立刻開始寫家書,內容就是告誡自家孩子不得再去平康坊和胡姬酒肆,若有違背者逐出家門。
潤和帝也寫了一封「修身書」,命旅賁軍士送到東宮給太子,讓他帶給其他皇子和王女們。
等書信發出去,潤和帝和老臣們卻連舒氣的機會都沒有,忙著問鄭院長:「若是傳上了,該如何是好?能不能治?如何治?能不能根治?」
鄭院長拿出現在試用的「花柳病治療方案」,將三個階段的治療詳細講述給金老聽,讓他高效地翻譯給潤和帝聽。
潤和帝聽完連連點頭,並且要求:「鄭院長,等病床都空出來,孤就讓人上山體檢。」
鄭院長和金老確定潤和帝聽進去了、而且還有不少自己的想法,這才滿意地離開。
兩人走到門診大廳,紅色字體的巨大電子屏上顯示:「飛來醫館第十項任務,救治326名病患,完成106/326,完成度32.5%。」
第139章 跳舞不止的病人
金老有些納悶:「鄭老頭, 最近門診和病區的醫護們都很忙,怎麼才106個病人?」
鄭院長苦笑:「穿越以前,門診每個科室都要接診幾百位病人, 這點任務根本不算什麼。現在……還是很有難度。」
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 只要能解決都不算事兒, 但架不住問題太多,而且一時無法解決。
上山的貴女孕婦們,或者住在搶救大廳的世家病人們,都識字還有眼界, 有譯語人在旁邊解釋,加上內心的尊敬,從入院到診治的時間並不長,可以說是非常快。
但是, 最近這批上山的「異形病人們」,絕大多數是最貧苦的百姓, 連去寺廟交香油錢的能力都沒有,又因為「異形」,不太能進行日常活動,還因為羞恥、憤怒和自我厭棄, 對周遭的一切充滿敵意。
醫院的診治方法多半是手術,他們沒有醫學甚至生活小常識,每天為了吃飽和活命奔波, 聽了「手術治療」的方法以後,哪怕譯語人努力解釋,他們還是聽不懂, 並且只覺得驚恐。
即使飛來醫館頂著「神仙聚集地」的外號,他們也不願意試;而且手術後的康復時間又長, 需要靜養和膳食均衡的飲食,對他們來說都是奢望。
所以,他們看醫護的眼神沒有尊敬與期盼,更多的是警惕。
直接造成現下的局面,被送上山的病人很多,留下的少。
即使有病人願意留下,把他們收進臨時病房的第一件事情,往往是從頭到腳的清潔工作,因為生活貧苦,完全沒有衛生觀念,頭上有虱子、身上有蟲子的很多見。
而這些小蟲子很難被一次性消滅,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更多時間。
要把他們個人衛生做到能進手術室的要求,需要不少時間和精力;甚至有完成術前準備,忽然因為害怕而拒絕手術並要求出院的。
同時,病人們普遍營養不良,在做個人衛生時還需要增加營養,改善病患體質,增加手術耐受力。
偏偏「一口吃不成胖子」,這些全都需要時間。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穿越前一天半就能做完的術前檢查和準備,現在需要一周甚至兩周,治療病患的時間大大延長。
所以,完成第十項任務,遠沒有醫護們想像中的那麼容易,需要更多時間、精力和醫療護理。
金老聽完鄭院長的解釋,除了長嘆一息,真的幫不上什麼忙。
正在這時,鄭院長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接通後立刻傳出通話聲:「您好,鄭院長,我是神經內科醫生凌淼,有個病人需要會診。」
鄭院長回答得非常爽快:「會診隨便叫。」
打電話的是神經內科女醫生凌淼,昨天收了一個跳著舞走路的男病患。
「鄭院長,您能不能來看一下?」凌淼有些為難。
很快,鄭院長到了神經內科的臨時病房,凌淼有些緊張地迎出來:「鄭院長。」
鄭院長跟著凌淼走進去,看到一位臉龐呈灰色、消瘦的年輕男病人倚在窗邊,手指、手腕和雙腿一刻不停地小幅度扭動,病人疲憊憔悴。
護士用寬大的保護帶護著病人,等他力氣耗淨可以支持身體,不至於摔得太慘。
明明累得不行卻停不下來的跳舞病人,神經內科的醫護們也是第一次見。
經過譯語人的溝通,這位男病患姓華名倚欄,二十四歲,是一位舞伎,十二歲就在寺廟集會上跳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