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是對於一群人來說呢?
沈里習慣了現代獨女、一家也就三口人的格局,連親戚都少的可憐,也認不全,也就導致了他對此有很大的盲區,他總覺得哪怕是以家庭為單位,也很難消化掉兩百斤鹽。
但實際上,只需要一個上下五十口的小型家族,一年兩百斤鹽都未必能打住。
好比沈家,看上去只有沈老爺子、沈卻金等人,可如果加上伺候他們的人呢?
這也是沈里找姑母真正要請教的問題,咱們家到底有幾口人啊?
沈卻金一臉「就這?」的不可思議,總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但還是實話實說:「如果加上各地莊子,我鋪子上的人,還有你、祖父、青起、大哥的職田和永業田上的人,至少百口吧,怎麼了?」
沈里的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還怎麼了?當然是不用發愁鹽的問題了啊,甚至連糖都能一併解決。
他準備像個放完寒暑假正準備歸校的大學生,直接把他家搬空。
作者有話要說:
瞎扯淡小劇場:
沈老爺子晚上吃飯,咂咂嘴,懷疑自己味覺失靈了,好半天才道:今天的菜……有些許寡淡啊,是為了健康開始少鹽了嗎?
廚娘:_(:з)∠)_何止少鹽啊,家裡連糖都沒了。
*齋郎、挽郎都是從魏晉到唐代獨有的特色存在,以後就沒有了,因為變成……直接蒙蔭子孫了。以及,文里有齋娘,是根據血脈力量為上進行的合理演化,實際歷史上是沒有的,只有齋郎。
PS:最後還是寫了一萬字,整整一萬字啊,救命,感覺整個人都被榨乾了,腦子是再也動不了一點了,嗚嗚。
第25章 入主東宮第二十五天:
我愛我家!
在連吃帶拿「搜刮」家裡這方面,上輩子還是個男大的沈里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
衛生紙,洗衣液,洗頭膏,乃至是水果餅乾,成箱的牛奶,能拿的他是一點都不會放過。這輩子的沈里自然也不只是拿走了鹽和糖,因為在他爺分到的職田裡,就有一部分是專門種柳條的,年關將至,下面的莊子正好一次性把今年的收成都送到了京城的主家。
沈里在後院的庫房裡發現了滿滿一庫房的柳條,雖然也不知道他阿翁囤柳條打算做什麼吧,但反正他先借用啦。
感恩,啾咪。
沈里還專門留了個鬼畫符一樣的紙條貼在庫房上給他阿翁,表示他問過阿婆(的牌位)了,阿婆沒說不同意。
本來最近閒著無聊,正打算拿柳條追憶童年,編點藤織物的沈老爺子:「……」那你阿婆還沒說她同意呢!
真的好氣啊,但今天的告狀名額已經用完了,只能明天再說。
宛如土匪進城一樣的沈里,就這麼帶著一車車的貨物,浩浩蕩蕩朝著開了市的東市進發了。嗯,車也用的是自己家的驢車。
車上滿滿的鹽,糖,柳條,以及他讓春華秋實給他買的小魚乾,有製作好的,也有生的。前者是為了完成任務,後者是真的為了幫助道觀授之以漁。
聞時頌猜對了,看到道觀的香火冷清,以及老道長哪怕自己身上打補丁也要救濟小貓咪,沈里確實動了想順帶手幫一把的心思。他覺得販賣小魚乾就是個不錯的買賣,甚至都不用擔心市場問題,直接賣給隔壁的百川青行就行。
百川青行養了那麼多隻貓,據說還有個狗院,小貓小狗還自己就有工資,這是多大的小動物市場啊。
沈家的廚娘彭娘子,除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好廚藝外,還會做全世界做好吃的貓飯,平日裡沒事幹就喜歡投餵個流浪小動物,整個本務坊的野貓野狗吃過的都說好。
這種貓飯也沒什麼好敝帚自珍的,沈里很順利的就拿到了製作食譜,甚至還有不少種類和花樣。
他一股腦都送到了那個名曰三清,但實際上道觀院子裡只樹立了一個狸奴雕像的道觀。
看得出來老道長的貓奴屬性很嚴重了。
在老道長一臉懵逼的開門後,沈里就點名表示,要把這些東西送給老道長的大咪。
其實沈里也不知道這樣做算不算就送給小貓了,但既然彪子把老道長視作自己養的兩腳獸,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應該也是算的吧?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