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殿下三思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直至出軌成性的駙馬,連外室和孩子都搞出來了,公主也只是想著一醉解千愁。酒後怒極攻心,這才拔劍衝殺入駙馬的外宅。兩人拳腳相向,誰也沒有讓著誰,最後還是從小習武的公主更勝一籌,這才有了故事一開頭的對峙公堂。

這一段故事,幾乎都是以兩個人對罵唱段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句子可謂一氣呵成,行雲流水。

結局是什麼,鼓書里沒有寫,只以兩人的公堂對罵作為了落幕。可這個故事就是莫名其妙的火了,就像是扎了雙翅膀,迅速飛遍了京城,並以極快的速度開始向全國蔓延。

沈里想了半天,這故事能火的原因,除了鼓詞本身寫的實在是很好以外,還有個原因就是誰不喜歡吃名人的瓜呢?

就像現代的那些明星出事,根本沒有人追究前因後果,也不關心是真是假,大家只想看個熱鬧,看個痛快,生怕事情鬧的還不夠大。

最後一起痛罵一句「這駙馬可真不知足,公主還是太體面,怎麼不直接就提刀囊死駙馬」的道德審判,故事也就結束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沈里終於品出了不對,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怎麼感覺這個公主的故事,那麼像他清河姨姨案件的提煉版呢?

雖然性格啊,人設啊,和驕傲的清河公主是兩模兩樣,但這個走向真的很像啊。

事實上,這就是按照清河公主為藍本寫的故事。

文采斐然的韓僕射親自撰筆,為了給紈絝小兒子韓樂風拼一個穩定的未來,老父親也是用盡了全力。作為一個科舉出身的知名大才子,韓僕射最拿得出手的,便是這一筆筆真情實感的錦繡文章,那真的是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死的說成活的,況且在清河公主這事裡駙馬也確實有很多的錯,韓僕射洗白起來不要太容易。

而他之所以如此布局,理由也顯而易見,公主當眾殺人這事是真的沒得辯,他就只能想一些盤外招了。

好比以情動人。

作為一個人情社會,自漢以來,歷朝歷代的律令里,就一直有明文規定——審判一個人的罪行,不僅要看他所犯之事,還要看他犯事時的心態與情緒,是故意的,還是一時衝動,是過失殺人,還是蓄謀已久。

所謂「心有愛憎而故殺者,罪加一等*」不外如是。

那麼反過來也是能說的,韓僕射表示,清河公主才是一開始的受害者,她怒極之下做出傻事,是不是也該酌情減罪呢?她不是故意要殺害駙馬,她是愛他的啊。清河公主大概才是如今全世界最為駙馬之死傷心的人。

雖然看起來清河公主早就從那場名為愛情的美夢裡醒來了,但別管她是怎麼想的,反正韓僕射現在咬死了就要這麼說,博陵趙氏也只能跟著他從這個角度辯。

如果駙馬還活著,大概能被韓僕射這個論調再氣死一遍。但偏偏韓僕射這話很有市場,尤其是隨著《醉打駙馬》的問世,大家很容易就會代入公主,站在她的一邊想問題,甚至有不少怒其不爭的人在說,你可是公主啊,你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委屈自己。

百姓的觀點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被扭轉了,只覺得這駙馬著實面目可憎,公主雖然也有錯,卻也情有可原,至少死罪可免。

並且,這還不算完,就在這個當口,韓僕射一擊平A後就緊接著接了一個大:有清河郡的一個眼盲老婦人來敲了宮門口的通天鼓,她來上京告御狀了。事實上,對方其實早就已經到了京城,只是一直求告無門,被韓僕射發現後,正好拿來配合起了他的計劃。

對方告的正是當朝駙馬勾搭有夫之婦,還害的對方投河自盡。

這有夫之婦是老婦人的兒媳,她會為了兒媳如此努力,是因為她的兒子更不是個東西,雖然兒媳出軌,但兒媳好歹一直在盡心養著她,就像她的親生女兒一樣。

現在女兒死了,她自然要為自己的女兒討要個說法。

沈里知道這個神奇的八卦之後,就在吃飯桌上問了聞時頌可有此事。那肯定是有的,老婦人在跪著告御狀時,太子聞時頌甚至就站在朝堂的第一排。

沈里撈九絲湯的手都是一愣,他知道清河駙馬噁心人,只是沒想到這傻逼駙馬可以這麼噁心人,出軌還殺人?天哪。很顯然清河公主是不知道此事的,不然……駙馬早被她捅死了,根本留不到今天。

但:「這件事能影響到什麼嗎?」

「影響大了。」聞時頌平時並不是一個話多的人,但和沈里在一起的時候就總是控制不住說話的欲-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