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芹走近了,見攤位上的油條色香味俱全,伸手拿了一根。
她可不是饞,她是品鑑!
「嗯,不錯,」范學芹咬了兩口,幸福地眯起了眼睛,真的開始品鑑,「這油條外部酥脆,裡頭有麵團的軟乎和勁道。吃在嘴裡也不油,只有一股面香……」
范學芹朝余尋光豎起一個大拇指,「余師傅,面發得好啊。」
之前在通州的拍攝戲份,有涉及到廚房的活計都是余尋光在幫忙,對於年輕人的本事,范學芹只有「佩服」二字。
聽說這功夫是他為了拍戲特意去學的,好像就是暑假播的那部《密信》。
在范學芹心裡,余尋光是一個認真演戲的好演員。
余尋光心安理得地接下了這份誇獎。
他之前在寧川學的是炒菜,現在的麵食是他拿到劇本後現學的。按照雲開哥的想法,他這麼優秀,就該被多誇誇。
說起來,拍《大樹下的兒女》,余尋光給自己做出了一套新的表演理論——在心裡樹立第三人。
現在他的身上有個人余尋光的意識,有演員余尋光的意識,還有角色鄭雲開的意識。反正他拍完之後會見到鄭雲開,為什麼不能在拍攝期間,提前往自己的心裡放一個鄭雲開呢?
他把片場的情感、節奏,全部都轉移到心裡的那個小人身上去,他就當自己的身體裡提前住了一個朋友,他會更冷靜的從第三方觀察那個小人。
這種表演方法區別於以往的體驗派,也不像是技巧性的情感替代,余尋光覺得這種方式更像如今被國內院校表演教材里棄用的「間離派」。
所謂間離派,又稱布萊希特派,這種表演方法一般用於舞台劇表演居多。講究的是演員、角色、觀眾三者之間的抽離關係。簡而言之,演員在演出時,會時不時地跳出第一視角,以第三視角去訴說整個劇情。觀眾看的是角色,也是演員。觀眾接受著故事的劇情,又因演員時不時抽離的表演認識到這只是一部戲劇。
總而言之,間離派是不存在所謂的「沉浸式體驗」的,它對演員來說是一種更加自由的表演方式。
當然,余尋光現在使用的方法算不上間離派,只能說,那是他自己胡來的一個融合。
他沒在間離觀眾,他在間離自己。
這種方法余尋光琢磨了很久。他在演朱明禕的後半部分時,就淺試了幾場,因為沒什麼效果,他總結,歸納,重新制定理論,然後在拍《大樹下的兒女》的第一場,重點使用這種方法。
用到現在來看,效果還挺不錯。
余尋光想,如果這種方法能夠支持得住他把整部戲演完,他以後就再也不用考慮諸如「情緒戲傷身」、「角色太沉浸難以抽離」、「被角色的三觀噁心」等之類的負面情緒影響了。
他的身體和心態都會健康很多。
易崇也不用再戰戰兢兢。
話說回來。
噴香美味的油條輪到范學芹這裡就結束了。
三個小孩還得拍「餓」戲。為了達到效果,他們特意從昨天晚上空著肚子撐到現在。范學芹怎麼會捨得讓他們辛苦熬出來的狀態白費呢?
演員準備好了,道具也準備好了,等燈光調試好,《大樹下的兒女》各組部門全體就位。
范學芹抓著還沒吃完的半根油條坐回了導演椅。
「各部門注意,開機了!」
「開始!」
《大樹下的兒女》劇組當然也有群演,是兄弟單位黑省電視台聯繫的當地劇團的演員。但是今天群演需要露臉的鏡頭不多,范學芹沒有特意去折騰別人,只是安排了十來個劇組的工作人員,換著衣服在鏡頭裡走來走去。
按照計劃,范學芹先拍了韓雅清和焦麗娟推著車,從遠處過來的畫面。
煙霧繚繞,那是特效師安排出來的生活的氣息。
同時伴有人工大風和雪。
石韻之推著車,眯起眼睛,自然地做出被冷風吹得臉頰發冷,縮著脖子躲避風頭的動作。
等甘瓊把三輪早餐車停好,再準備下一場。
第二段是下油條、賣早餐的特寫鏡頭。甘瓊和石韻之分工合作,前者負責端老豆腐,售前,後者負責炸油條,打包。
在開機之前,兩位演員練習好了速度,也提前炸好了半鍋油條。
等到劇組開機,二人開始行動。
這一組鏡頭,范學芹特意讓機器開著多拍了一會兒,實在是前面幾輪演員的動作不夠麻利。
等這條拍好了,就到三個小孩的場景了。
這裡有兩條內容要拍。范學芹先拍何曉強、宋金紅、孫國強三人求早餐的內容。
焦麗娟看著面前三個小孩,面色不忍,「大冬天呢,你們三個娃娃清早在街上鬧甚了?」
韓雅清說的卻是普通話,「對啊,你們的爸爸媽媽呢?」
三個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吱聲。
焦麗娟皺著眉,還是覺得他們可憐,她剛回頭剛打算發表善意,卻見韓雅清已經開始舀起了老豆腐。
她明白了意思,趕緊開始包炸好的油條。
韓雅清舀了一大碗,問面前的小孩:「夠不夠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