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角色體驗系統[娛樂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余尋光跟葛安淮聊,也在薇信上跟朱思荃聊。

朱思荃的話更加直接:「余先生吶, 這個角色是我從很多人那裡爭來的,我絕對會好好表現,你要是另有什麼要求,你要跟我講明吶。」

她的話毫不作偽。

《飛馳救援》在某種程度上是屬於三地合資拍攝的電影。這部電影一番男主是老牌港星裘白,二番男主是內地大熱的小生余尋光,兩位主角是製片方:內地投資和拍攝方:港城團隊認可的,是這個項目能夠順利組起來的關鍵。

兩位主演除非天塌地陷都不能產生變動,但其他角色可以運作的空間就很大了。一部這麼好的題材,還有兩個能抗票房和口碑的主演,在一些根基不夠的青年演員眼裡,只要能夠參與項目便是一種鍍金。如今港城式微,朱思荃能夠拿到余尋光妻子的角色,是她背後的支持者經過幾方博弈才取得的成果。

跟幾年前演《群鴉風暴》的情況天差地別,朱思荃在角色到手時被人耳提命面,一定不能讓余尋光對她的表演效果不滿意。

所以,現在還能夠提前跟正主溝通,朱思荃好運氣地又占了一層「人和」。

余尋光對項目背後的故事不太關心,他一心一意針對劇本,把自己的「實習」計劃又跟人說了一遍。

朱思荃聽後忙說:「其實我們電視台的工作模式就跟上班一樣,每天要去坐班打卡。港城物價也貴,新人時期我還住過出租屋。生活經驗我是有的,但是就像余先生你說的,底層生活經驗我是缺少的。」

如葛安淮所言,在余尋光主動告知她計劃的那一刻,她便做了好抄作業的準備,甚至已經開始思考去哪裡端盤子比較合適了。

跟余尋光合作的劇競爭壓力雖說大,但因對方的專業性,合作起來絕對會很輕鬆的。

她本來也想去山城,是余尋光主動問她:「你想學山城話?」

朱思荃回了一個當然。

余尋光幫她分析:「現在離開機不到半年時間,你能學會嗎?」

朱思荃細想了一下,實話實說:「有些難。」

朱思荃是兩廣人,那邊的方言發音和雲貴地區到底是不一樣的。而余尋光有把握能學會,是因為他之前就跟著胡繼周學過,有點基礎。

余尋光覺得,「那你不如到時候就講港普嘛,也沒有人規定山城人不能娶粵語區的老婆。」

如果學不會,還要硬學,還要在大熒幕上表現自己不地道的方言,余尋光的想法是:不如不說。

電影既然講的是山城的故事,那麼上映時宣傳期里,肯定會額外關注山城這邊觀眾的評價。真正看電影的觀眾可不會因演員背後為角色付出了努力而誇你敬業,大部分觀眾只會認為你演員的本職工作沒做好,他們出了票錢,你還端上來了一碗半成品,差評不給你給誰?

朱思荃這麼一聽,也覺得有道理,「這個思路不錯的啊,余先生。」

余尋光在這個基礎上深入,甚至來了靈感,「因為是粵區的老婆嘛,所以肯定有帶那邊的習俗,杜鵑肯定很喜歡在家裡煲湯,她跟著戴亮從廣省過來,煲湯是她對家鄉唯一的思念方式了。然後家裡的小孩呢,因為在山城長大,吃慣了辣,就不愛吃這種清淡的東西。所以每一次媽媽端上剛煮的湯又或是糖水,小孩都會說……他掐著嗓子學小孩說話:「沒有辣椒的菜我不吃!」

朱思荃聽他說得有模有樣的,哈哈笑。

余尋光想到戴亮幸福的一家三口,也笑著繼續說:「後來戴亮不是去開摩的支援山火了嘛,杜鵑給大家送飯的時候還有的說。杜鵑給其他人送的都是統一的好菜好飯,唯獨多給丈夫帶了一碗湯。這是屬於人性的私心,也是妻子對丈夫最普通的愛。」

朱思荃聽著他描述,腦海中已經有了畫面感,她禁不住自己配音:「你多飲點咯,我加了好料,大補。」

余尋光馬上用半生不熟的粵語回:「沒有地方上廁所啦。」然後還發出噸噸噸的聲音,表示自己真的喝了湯。

朱思荃都禁不住讚嘆了,「哇——真的好厲害啊,余先生,你比幾年前更厲害了。」

「就是跟劇本上有些出入,」余尋光笑了笑,誠心地問:「如果我把這段戲描述給編劇,你說他們會不會同意修改?」

朱思荃說:「當然咯,你說的話沒人不會去聽的,而且你說的很有道理啊。」

這是余尋光第二次聽到這種話了。

他很厲害嗎?

經過了《紅英花序》和金鳳獎評委的事,余尋光反應過來,他確實挺厲害的。

但是不能驕傲,這才哪到哪兒啊?

11月21號,《飛馳救援》劇組組織圍讀,由總製片人郝望津,發行人吳穎嫻,和導演葛安淮共同主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