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久不見太陽,會生病。
她不停地寫,努力地寫,她相信自己有一天絕對能夠成為可以養活自己的「作家」。
人們都說「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可芊芊和自由的風都在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拼搏著。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科普新科技的小故事。
《鄰里之間》的故事厚度,是余尋光每次看都能生出新的感悟。
當然,和其他劇組一樣,這回的組裡也有餘尋光不少熟人。
飾演玉梅姐的陳珺,是中戲去年組織的去莫斯科交流學習的「康斯坦丁小組」里的成員、老劉頭沙語堂是余尋光母校中傳的客座教授、飾演洪珍的耿年年是余尋光大學的輔導員、飾演安順的賀天修曾經跟余尋光合作過小品《碰瓷》,還曾在《大樹下的兒女》中客串鄭雲開的父親。
一個劇組,四個熟人,余尋光可不得再次「如魚得水」?
當然,出來演戲是為了工作,不是來社交的。只是說時隔多年再遇熟人,心裡免不了生出感慨。
耿年年就是這樣。
說實在的,作為輔導員,她或許要比很多人都了解以前的余尋光。依稀記得那年入學時,余尋光因不是專業生,憑著一張臉和不錯的文化成績考入學校,受到了不少風言風語。現在的演戲圈是顏值的天下,余尋光能有這長相,是在系主任那裡掛了號的。耿年年「奉命」關注著他,還沒怎麼發力,不到半個學期余尋光就開竅了,就會把學習的勁兒用上來了。
余尋光曾經在訪談里說自己在學校時是「死讀書」,這句話對,也不對。
大一那年,在熟悉成年世界、獨立世界,演藝世界的余尋光因為不夠成熟,確實是靠著自己學習的一股勁兒去理解專業。可等他融會貫通之後,他就開始「開竅」了。就像他的班主任常老師說的那樣:「做演員,其實最不可或缺的是理解能力和對身體的控制能力。」
這兩點余尋光都做得很好。
當然,除了耿年年有資格評價余尋光之外,教過余尋光半年的沙語堂也有立場說點什麼。余尋光之前在學校里很優秀——確實優秀。在現在會演戲就足夠好的演藝圈,余尋光在學校里學到的本事可以擊敗一片人。但倘若讓沙語堂用上個世紀的眼光,用對佼佼者的要求去衡量他呢?
剛畢業的余尋光顯然是不夠格的。
可是呀,21歲畢業,到現在29歲的余尋光,他一路走來的演藝之路的8年,他參演的每一部戲是圈內有目共睹的,是沙語堂特意去了解過的。
作為老師,沙語堂真的對這種愛學習、會學習、且不會停止學習進步的學生很欣慰。
「玉梅姐」陳珺可不會去想這兩位中傳老師在校內見過怎樣幼年體的余尋光,她只知道余尋光在協會裡交上來的論文有多驚艷,只知道這麼個好苗子在去年又被中傳打著感情牌拉回去了。
一想到余尋光現在還沒考研,陳珺就忍不住心裡的悸動。
不行,她一定得借著這個機會,把人拉回央戲去。
央戲現在缺的就是人才,剛好還缺一個叫「余尋光」的英才,這可太巧太妙了。
而賀天修呢?和余尋光一起合作都是三年前的事啦。他現在毫不懷疑,如果明年春晚再排小品,余尋光的名字一定會出現在他的前面。
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年輕,所以有無限可能。
劇組裡剩下的其他演員雖然沒怎麼見過余尋光,但一個圈子的,或多或少都從他人口中聽到過。跟當初張第源只是聽到余尋光的名聲不同,參與《鄰里之間》的都是實力演員,他們最看重演員技能,所以聽到的余尋光的傳聞便偏向於職業技能方面。
反正余尋光是個能將體驗和方法合二為一的演員,這個消息是在大家心裡落了定的。
《鄰里之間》的劇本圍讀會上,大家都在明里暗裡的打量著余尋光。
余尋光猶然不覺,他仍像最初進圈參加第一回劇本圍讀會那樣,拿著紅筆和鉛筆,聽著編劇和其他老師對角色、劇情的分析,從那些信息中摘取重點,寫在自己的劇本上。
系統這次給了牧飛一個[A-]的等級評定,小片警送來了兩個技能:「語言的藝術」和「消息的收集方法」。
《飛馳救援》的戴亮和《鄰里之間》的牧飛都是因為在劇本中,角色沒有成長性和多面性而被低分評價,然而余尋光並不在乎。他能從戴亮身上看到普通人在面對大災大難時的人性光輝與責任的閃光點,也能從牧飛身上看到一個小片警是如何矜矜業業守護自己的片區,做好本職工作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親如一家。
角色或許是普通的,但其擁有的精神力量無價。
這個世上最多的還是普通人。
余尋光想,他不能只看到有趣的角色,而忽略了認真生活的人。
並且,跟著這些朋友們學到的智慧和增長的眼界亦是不能用所謂的「等級」來衡量的。
《鄰里之間》的圍讀會進行了一個星期,開完之後,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大晴天,劇組開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