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角色體驗系統[娛樂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章曄不敢接觸《少年之死》,對余尋光接下來自己要拍的劇倒是挺感興趣,「到時候劇本定下來了,你拿給我看看。」

余尋光要自導自演,章曄作為哥哥哪怕不給錢,力氣是要出的。

余尋光笑著點頭。這是大哥的好意,要真拒絕了那是傷感情的事,他不能做。

來了一趟滬市電影節,雖然沒拿到獎,但余尋光也收穫頗豐。

這邊結束,《漫長的孤獨》就準備上映了,余尋光也要開始和凌爽全國跑宣傳。

凌爽頗負盛名,但是他的電影卻是第一次在國內公映。按照娛樂圈小說套路,如果圈裡有誰稱得上是觀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名導,非凌爽莫屬。觀眾對這位金棕櫚導演的興趣比余尋光還大,路演現場有不少人都是特意擠過來看他的。

觀眾們對凌爽的「感興趣」是善意的,媒體卻多想著弄個大新聞。他們的問題帶著一種找茬的辛辣,遇到這種不客氣的,凌爽從來不慣著,直接懟回去。那滿京片兒一出,誰能有他的氣勢?也有好好說話,但話里不懷好意的記者,比如綿里藏針地問凌爽是不是缺錢花了才低下藝術家高昂的頭顱,來大眾市場討生活。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凌爽卻給出了好態度,心平氣和地解釋。

也有人問余尋光:「凌爽導演一向風評不好,請問您是不是為了拿獎,才和這樣一位劣跡斑斑的導演合作?」

余尋光都聽笑了,握著話筒說:「我發現現在有些記者很有意思,喜歡把沒禮貌當成有個性。」

凌爽就好好地站他旁邊呢,這記者直接貼臉說他「劣跡斑斑」。把他們惹生氣了是能弄個大新聞還是怎滴?正規記者做事怎麼手段髒得跟狗仔一樣了。

《漫長的孤獨》在媒體那兒過得艱難,在觀眾那兒倒是得到了應有的好評。

「可以說是凌爽的集大成之作,從畫面到鏡頭到色調,手法絲滑技巧成熟,不愧是能拿下金棕櫚獎的影片,堪稱近幾年文藝片電影之最。」

「一直聽說余尋光是一位很會「收著」演的演員,當初第一次提名芙蓉獎好像就是被這個理由刷下去的。過了這麼幾年再看余尋光演戲,不得不說這種自然的演技就是舒服。《漫長的孤獨》似乎是凌爽為余尋光專門打造,該影片便將余的功底完美體現。好的演員不用台詞不用表情,一個眼神即可封神。看這部電影你根本感覺不到演員在演,你也感覺不到那個人是余尋光。」

《漫長的孤獨》因為其隱喻的內涵有一定的欣賞門檻,所以在上映時凌爽特意申請了院線「分級」。從根本上卡掉了一群未成年,當這部電影走進大眾眼裡,成功地引發了部分人的共鳴。

「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欣賞的影片。不僅導演在細微中體現自己的功底,演員的表演更是好比德芙原漿。余尋光真的別去演電視劇浪費天賦了,你有這麼高強度的技術進入中國,就該你刷獎封神。」

「私以為《漫長的孤獨》誠然是導演和演員的炫技之作,但作品體現出來的核心思想更值得人深思。人這一生孤獨地來,孤獨地走,從生到死都是一個人。男主角阿金也很喪,這個孤獨的男人每天都想著去死,但是每一天,每一天他都能找到新的與孤獨相遇,能夠活下去的理由。阿金絕非無病呻吟,他只是在自救。當人無法和自己調節時,那就試著去愛自己,試著自己去拯救自己吧。」

「導演的鏡頭是冷色調,演員的表情里充滿了冷漠,但是莫名的,你就是能夠感受到他們帶來的溫柔與溫暖。我最近剛好是情緒低落期,安靜地縮在影院欣賞完這部影片之後,走出電影院時我仿佛聽到耳邊有人在對我說:你今天也很棒,再試著去努力一下吧。」

畢竟是小眾電影,又是在春季檔上映的,《漫長的孤獨》最終下映時總票房只拿到了5.31億出頭。

然而這種成績放在有多少就能虧多少的文藝片票房中,已經很可觀了,更不用說該電影的投資還不到一千萬。

「靈鹿工作室」由此一戰出名,正式走入各大投資方和院線的眼中。

這種高回報和高票房更加坐實了網上余尋光「掌管文藝片的神」的外號。

到了6月,在京市電影節中,李中桓成功憑藉《禮物》一片榮獲最佳導演,王宗倫拿了最佳攝影,余尋光也同樣拿下國內最具權威最有歷史的官方頒的最佳男主角獎。

一時之間,余尋光的名望達到頂峰。

「有些人的31歲已經功成名就站在世界之巔,我只能說,余尋光你真的是牛plus了。」

「幾個獎下來加上路人緣,除非余尋光自己作死犯些不可說的法,否則20年裡沒人能越得過他去。」

「接下來余尋光好好保護羽毛,不要再高強度接戲了吧,感覺今年的狀態就很好。哥現在功成名就了,更多的是要照顧自己,然後精進技術。」

「別教大哥做事嗷。圈子裡誰不知道余尋光出片的效率堪比老母豬下崽?余尋光自己也喜歡拍戲,我看他就像那種沒戲拍會渾身刺撓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