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靜極,連一聲蟲鳴也無,更顯得這裡不似人間。
濃稠的黑暗中,全靠近乎聲吶的感官為洛書勾勒出屋舍、田埂與桃林。從白日的視野看來,環繞的群山分明不遠,但卻好似遠遠超出了聲吶的「探測半徑」。洛書試圖去探知桃林以外的世界,卻一無所得,仿佛那外面是一片虛無的混沌。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這是《山海經》的記載。程玖曾經提到,連山學界認為,《山海經》所描述的,就是混沌。
關於「混沌」或者說「亞空間」究竟是什麼,連山學界和克學界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那就是理論物理學尋尋覓覓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它亘古地存在於宇宙之中,仿佛物質世界的鏡像。
又有人把那描述為一個由意識和能量構造的世界,是生靈意識的投影,仿佛一個龐大的群體夢境。
洛書行走於霧隱村中,嘗試移動沉睡的村民、挨個擺弄屋舍里的物件——她似乎能與這裡的一切交互,但又仿佛不能——這裡的一切都死氣沉沉。
她從樹枝下摘下一朵桃花,從微濕的觸感來看,確實是花瓣無疑,但捏在手中,卻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死氣,仿佛幾片花瓣標本。
天上沒有月亮,連星子都稀疏;地上的人似乎都還活著,但你卻無法叫醒他們。這裡像一場凝固的噩夢,你仿佛被流放到了時間和空間之外。剛開始你或許只是感到無聊,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開始懷疑太陽永遠不會再升起。
在洛書都已經快要不能忍受,恨不得「陰影」接著出來讓自己砍一砍的時候,她忽然想起,自己從來沒有嘗試過「沙漏」的另外一種用法。
虛空中的沙漏應她的召喚出現,但這次洛書沒有把它倒過來,而是在想像中,像撒鹽似的,把它抖了抖。
沙漏巋然不動,但並非沒有回應——沙子漏下的速度肉眼可見地變快了!
周遭的環境似乎仍然沒有發生變化,但隨著沙子漏得越來越快,巍峨險惡的群山從黑暗中顯出了輪廓——那是山頂上的一線天光,勾勒了出了它們的剪影。
太陽升起來了。
大霧漸漸散去,隱沒在霧中的怪異仿佛也隨之蒸發,一切都開始飛速地甦醒。
手裡的花瓣邊緣開始變干、枯萎,更多的花瓣隨風簌簌地落下,泥土地上漸漸有了落花。
然後是此起彼伏的雞鳴犬吠之聲——這些家禽家畜也活了過來。
最後,村民開始陸續醒來。
他們從橫七豎八的泥土地上爬起來,卻竟然沒有任何訝異,仿佛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睡在野外,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難道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頭一次發生了嗎?
難道即使沒有洛書的亂入,那些「陰影」也已經無聊到附身村民、到處亂爬取樂了嗎?
洛書走上前去,試圖跟其中一人交流,但發現自己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且不說晉朝時的古語發音與今時大相逕庭,光是荊州方言對她來說就足以構成加密效果了。
那人喋喋了幾句,見洛書沒有反應,也不覺得奇怪,行了禮便退開了。洛書想起在進行儀式之前,老太太似乎耳背得頗厲害,農人大約以為她是聽不見吧。
整座村落徐徐運轉起來。此時似是春耕時節,人們收拾好散落一地的器物,追回跑出圈的牲畜,把牛牽出來,套上犁,開始翻地。有些手腳快的人家,早先已經翻完了地,便開始播種了。大一點的孩子也得幫忙幹活,只有那些還在穿開襠褲的滿地撒歡,稱得上無憂無慮。
看著這幅田園畫卷,洛書的腦海里卻響起了一段話: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裡是群山環繞、隱沒於大霧的「霧隱村」,也是武陵漁人誤入的「桃花源」。
第38章 桃源疑蹤(三)
「……大致就是這麼回事。」午飯時間,洛書向程玖描述那霧中陰影附身於各種活物死物的能力、桃木劍誅邪而不傷人的特性,霧隱村「日出而生,日落而死」的詭異之處,尤其是她最後的猜測:<="<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